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写作兴趣缺乏,好词丽句积累甚少、运用甚差。面对此种情况,老师们办法也不多,公开课、示范课往往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实际操作性不强;甚至为了迁就学生而一味降低教学要求,学生所得有限。从学与教两方面看,中职语文教学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三点:高考扩招、对职教的偏见以及专业课的挤压。前两点原因造成了中职生源素质的下降。后一点原因则直接冲击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基础课教学。职业教育强调就业的导向,职业学校大多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突出专业课教学,肆意挤压基础课。这三点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职语文教学陷于困境

还有一个因素容易为人忽略,即多元的人才观。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在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将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中职学校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于普通高中,只是两者的智能结构类型不同,中职学生的智能倾向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较强,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便呈现出与普高学生的很大不同,他们更喜欢动手的操作,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较弱。这个原因很隐蔽,也容易被忽略,但清楚之后反而能促使我们反省,令我们检讨语文教学之不足,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要求,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的掌握。

近年来,中职语文界为了摆脱目前疲软的教学现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都作了大量探讨,譬如“生本教育”理念的融入、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融合以及各种旨在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

我们的做法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讨课、公开课为手段,用团队的力量带活语文教学。我们申报了东莞市级科研课题《中职语文教学“活”与“实”的实验研究》,组织了本市四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参与研究,主要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通过研讨课、公开课形式,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把语文教学落实到“活”与“实”上面来,以期打开中职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活”,指针对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较为呆板、沉闷的现状,结合学生基础较差但爱好、兴趣较广泛,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探索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写作教学模式,有效地激活课堂,激活学生。“实”,指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较“虚”、较“空”的现状,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实效、易操作、可推广的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具体的课例;探索学生好词丽句的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实用能力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研究。

一.中职语文课堂“以动制惰”模式探索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克服“惰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和兴致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有强烈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要富有启发性,要善于“激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从心里抵触语文,教学就肯定达不到目的。基于这点,提起学生兴趣和激活学生的相关记忆应该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采取一切手段让课堂“动”起来,设计一个专门的3-5分钟的活动板块,并把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动起来。几年来,我们在这一课堂模式框架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尝试了以下几种“以动制惰”的办法。

抄读制惰 古人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强调抄读的作用。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科学地借鉴一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的做法,“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与“惰性”抗争。“读抄制惰”教学,可以一次课实现一个轮回,也可以一段时间为一个周期,还要注意到课堂内外衔接互补。

激趣制惰 激趣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来唤醒学生的“睡意”,激起学生的“听欲”,从而引发他们来寻因,来探奇,来问果,这样,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被教师“牵引”进课堂,深入课堂。

联想制惰 联想就是联系与课本有关的事物。它可分为横联、纵联、正联、反联。课本是死的,而生活是活的;文字是死的,而想象是活的。教师若照本宣科,只能把学生教死,把课堂教闷。只有课内向课外延伸,向课堂注入新鲜的空气,学生才想听愿动,课堂才会活起来。

竞赛制惰 竞赛就是比快比好。年轻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充分调动他们的好胜心来展开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古诗文可比赛背诵,游记散文可比赛谁最先达到终点(画线路图),学习议论文可组织辩论赛等等。

作秀制惰 作秀即“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中职生一般都比较大方,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调动其表现欲,多为他们创设“作秀”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小说课本剧中的分角色表演,诗歌中的诗配画,说明文中的小制作,关于人生理想、信念、志趣方面的散文则用演讲等等。

主持制惰 由二至三名学生作自导主持人,像电视“正大综艺”或“十二演播室”节目那样,在课堂上引导其他同学阅读、分析、理解课文。主持人通过有趣的提问、严密的分析、生动的串缀,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发掘其潜能。

讨论制惰 讨论,由自导主持人根据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热点,设计若干问题,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分任务研读讨论,形成一种活跃气氛,深入钻研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发言。这样让学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学会自学。也可以进行对抗辩论,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自己推选评委,就学习中的某些焦点问题展开辩论。

娱乐制惰 中职学生最希望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做游戏,玩球技,猜谜语,对对子,词语接龙等等跟语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娱乐活动都可以,有时甚至是纯娱乐的东西,只要是健康的,都没有问题。

二.好词丽句的“主题式积累与运用”模式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但学生若只是为了摘抄而摘抄,摘抄本只是充当书袋子,而对语言没有真正的感悟,这种积累便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为此,我们提出了主题积累。主题,是学生情感激荡起伏的“兴奋点”,围绕某个主题,有学生主动收集的语言信息;有教师整合教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的同题阅读、比较阅读,由教材的一篇带动多篇搭建主题阅读平台。具备了一定的好词丽句的积累量,再加上对主题的感悟,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说得丰富,说得精彩。

试以实例阐述“主题式积累与运用”的操作程式。

第一步,确立主题和高位目标。

例如针对第三单元《幸福的计算法》(陈益,中职教材必修上册,85页,广东教育出版社)和第五单元的《幸福学家的科学新发现》(唐若水,中职教材必修上册,175页,广东教育出版社),由此确立主题:感悟幸福。

高位目标:通过对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整体感悟理解,建立自己的幸福观;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

第二步,学生围绕主题收集语言信息。

学生在课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与“幸福”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名言警句,写在摘抄本里。

第三步,利用阅读平台,解读相关文章。

①《幸福的计算法》陈益

②《幸福学家的科学新发现》唐若水

③《提醒幸福》毕淑敏(课外)

④《收藏幸福》池莉(课外)

⑤《帮你提高生活幸福感的13个方法》(课外)

⑥《一份有自己声音的幸福》(课外)

将同主题的文章编成一个学习单元,提供多种对“幸福”的阐述,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与文本对话,建立起“幸福”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积累的高位目标。

第四步,品味、感悟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感就是在对各种作品的反复‘涵咏’过程中感悟规律意蕴,进而形成他们心灵中的一种积极创造的力量。”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丽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第五步,激活学生的“积累”,实现好词丽句的“运用”。

为了引导学生高效积累,我们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每一次主题积累完毕,教师因势利导,指导他们将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特认识组织成文,也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运用成语,或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或借鉴模仿例文的开头等等。采取多样的形式,如:随笔、读后感、点评名人名言等。这样学生不再把作文看得高不可攀,而是有话可说了。

如“感悟幸福”这一主题,教师精心营造写作氛围,要求学生以“幸福随想”、“我眼中的幸福”为题,表达对幸福的看法。

主题积累,让散乱的语言积累有个“核”,形成语文学习中的“场效应”。各种语言材料集合在一起,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积累语言文字。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积累了智慧和情感。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 主题积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使得学生厚积而薄发,绝大多数同学作文变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

三.抓住特点,紧贴实际,培养中职学生实用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他们愿意敲击电脑键盘,不愿动笔作业。如何把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化为学习的动力,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另外,从效用来说,中职语文更讲求学以致用,要更多地考虑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学什么、怎样学,很关键。

我们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作了贴近实际的改革。我们选定几类常用的应用文体,并就这几类应用文体进行word文档的写作训练。把教学地点设在电脑室,从实用文体的写作程式上作具体要求,规定字体、字号,掌握基本格式,明确规范用语等。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写作完毕便上传交给老师。教师通过批阅学生上传的电子版本,指出学生在版式及语言上的错误。学生自行查看教师的批阅,进一步明确应用文的正确格式及写法。几个来回之后,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此种模式可操作性强,又具有现场模拟的意味,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即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归类、信息的利用能力等综合素质。中职学生收集信息有较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课内到课外,探索构建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主题活动模式。

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导学――应用”模式,即选定某一教学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材料(信息的搜集)――引导学生整理、归类资料(信息的整理、归类)――引导学生分析应用资料(信息的利用)。每个学期只需确定3到5个主题,既要考虑学生操作的难度,又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课外主题活动模式是通过模拟现实的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把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引入课堂,以课外主题活动弥补课堂的不足,如社会调查、辩论活动、模拟招聘等等。

打破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沉闷局面,要靠中职语文学界同仁的集体努力。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并将我们的点滴体会呈现出来,以期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

刘瑞平,张宏生,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