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早期乳酸清除率及D—二聚体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期乳酸清除率及D—二聚体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别检测入RICU、6小时动脉血乳酸、D—二聚体浓度。结果:存活组30例动脉血乳酸初始浓度3.5±1.2mmol/L,6小时乳酸清除率30.1%±7.3%;血清D—二聚体1.67±0.72mg/L;死亡组12例全血乳酸初始浓度6.7±3.4mmol/L,6小时乳酸清除率8.8%±6.1%;血清D—二聚体2.67±0.68mg/L。结论:动脉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D—二聚体可作为老年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老年重症肺炎乳酸乳酸清除率D—二聚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约有250万CAP患者,死亡人数超过12万[1],其中老年重症肺炎居多,具有发病率高、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老年重症肺炎的监测及预后判断指标是近年来呼吸危重症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全血乳酸浓度、早期乳酸清除率及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63~88岁。均符合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2007年发表的成人CAP处理的共识指南[2]。住院期间存活30例为存活组,死亡12例为死亡组。

方法:分别测定入RICU及6h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小时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浓度—治疗6小时后乳酸浓度)/初始乳酸浓度×100%;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乳酸检测采用血气生化分析仪测定。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所有数据用(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

42例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血清D—二聚体(D—dimer)、动脉血乳酸(LAC)、6小时乳酸清除率比较,P

讨论

老年重症肺炎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本研究通过检测动脉血乳酸浓度、早期乳酸清除率、D—二聚体的变化为其预后评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乳酸是无氧糖酵解产物,组织缺氧时导致无氧代谢使其生成增多,当超过了肝脏等器官的利用能力,产生高乳酸血症,因此认为高乳酸血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机体休克、缺氧、氧代谢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老年重症肺炎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组织灌注不足及氧代谢障碍,机体清除乳酸功能下降[3],导致乳酸增高,且增高程度与其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因患者基础状态及脏器功能障碍程度等不同,单一乳酸浓度作为组织低灌注指标并不可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乳酸清除率较单一乳酸浓度作为评价组织低灌注的指标更有价值[4],Andrew等提出复苏6小时的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价病情改善的指标[5],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中死亡组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与文献报道一致。

D—二聚体是纤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r—r链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最小片段,其水平增高表明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它是凝血功能紊乱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本研究发现死亡组血清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提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异常。

老年重症肺炎作为临床常见危重症,早期及预后的预测判断和干预十分关键,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方便可靠的临床指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8.

2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Clin Infect Dis,2007,44:27—72.

3王东浩.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1(1):15—16.

4ingarajah C,Carlson R.A review of the role of blood lactate measurements in the ICU[J].Intensive Care Med,1998,13(3):218—228.

5Andrew Rhode E.David Bennett.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An evidence—based review[J].Crit Care Med,2004,32(11 suppl):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