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安徽某多金属矿区环境地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安徽某多金属矿区环境地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环境地质问题是矿区开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特别是埋藏深、厚度大的矿床,测量地温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因此,埋深大的矿床测量地温对矿山地灾评估、矿山建设、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属矿区;环境地质;地温变化;规律成因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温梯度: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就越高,以每百米垂直深度上增加的℃数表示。不同地点地温梯度值不同,通常为(1~3)℃/百米;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每深100米或1千米的温度增加值来表示地热梯度;在地热异常区,也常用每深10米或1米的温度增加值来表示地热梯度。当地温梯度近似零或出现负数时,应停止稳态测温工作。地温异常区的形成、分布主要与岩性、地下水活动、控热构造及地壳深部的热扩散有着直接关联,火山活动区较高。

环境地质问题是矿区开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特别是埋藏深、厚度大的矿床,测量地温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应在不同部位选择代表性钻孔进行近稳态、瞬态地温测量,查明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并对地热异常形成的规律、成因、特征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通过比对分析,确定恒温带深度、温度及地温梯度。

深埋矿床热害是影响矿床开采诸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以往有矿床埋深大的矿区对地温测量不够重视,有的是该做的没有做,有的虽然做了,但又没有充分的分析、评价;如果开采技术条件没搞清,或是判断有误,就有可能造成矿山事故发生。因此埋深大的矿床测量地温对矿山地灾评估、矿山建设、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某多金属矿区测量地温的结果进行热害评价,分析其形成的规律及原因。

1自然地理、地貌 该矿区位于属于江北丘陵平原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微地貌为丘岗地和岗间谷地,其成因类型为侵蚀、剥蚀、堆积,地面标高35~62m。区内河流、沟渠、池塘较发育,河床由弱透水的灰黄色粉质粘土、亚粘土、细砂等组成,河流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能力弱。

2地质构造 矿区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地表大都为第四系所覆盖,其中区域活动性大断裂郯庐断裂位于矿区北西方向约55km外;区内次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长几百米~千米,宽度几米~十几米,规模不大,断距小。断层力学性质以压性、压扭性为主。

3水文地质 本矿区是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即为基岩裂隙水矿床,富水性弱,除少数涌水孔外,水位埋深均在二十米以内;矿床埋藏深(埋深大于900m),远远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0±m)。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地下水循环条件差,故地下水对热害的减弱有限。

4矿区地热概况

(1)恒温带

根据近稳态测温结果,该矿区地表恒温点平均深度为50m,温度为19.8℃。

(2)岩石热性质

本矿区岩石热性质与岩性、蚀变带有着密切关系。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岩石密度增大,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地温梯度随之增大,比热容相应递减。

岩石热性质测量数据统计表

(3)不同标高地温、地温梯度变化规律

不同标高地温及地温梯度统计表

从以上统计表中可见,本矿区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矿区地温梯度大小与岩性、蚀变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度较大的弱蚀变带、韧性剪切带、强蚀变带导热系数相对较大,其值为3.55~3.77W/(m·℃),热扩散率高,地温梯度较小,其值为2.43~2.57℃/百米;而密度相对较小的××碎屑岩、×××岩浆岩则导热系数较小,其值为1.33~2.45 W/(m·℃),热扩散率低,地温梯度较大,其值为2.55~3.07℃/百米。

垂向上按不同标高统计的地温梯度也验证了上述特点,标高-900~-1100m因矿化蚀变程度较高,岩石密度相对较大,岩石的导热性能较好,地温梯度较小,其值为2.45~2.61℃/百米,而-300~-800m标高则因蚀变程度弱,岩石密度较小,岩石导热性能较差,地温梯度较大,其值为2.78~3.30℃/百米。

5,地温成因

本矿区地温梯度正常,相同标高与岩性、矿化蚀变基本相吻合,地温梯度随岩性、蚀变程度变化而变化,因此,从地下水赋存标高及构造的力学性质等综合判断分析:本矿区地温与地下水活动无关,亦不存在控热构造,其源头为地壳深处的热扩散。

6,热害评价

经统计分析,本矿区地温梯度平均在1.97-2.77℃/百米范围内,因小于(1~3)℃/百米,属正常地温梯度,根据测量结果,地温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上升,未发现地温异常变化的现象。开采标高从-400m至矿层底板,其地温均已大于27℃,已形成热害。

7, 结论

(1)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埋藏深的矿床要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基础性水,工,环地质方面原始数据,尤其要重视地热资料的收集,做到资料真实可靠,在综合分析矿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基础上,了解深埋矿床地热变化规侓。为矿床开采提供防治热害的依据。

(2)本矿区存在热害问题,开采过程中需进行热害防治。措施应以通风、制冷等方式降温为主,设计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根据各开采段围岩的地温变化特征,采用不同方式利用机械分段进行通风、制冷以达到降温目的,或采用局部制冷降温,灵活配置;应选择合理的采矿工艺系统,减少围岩释放热量;作业人员应穿戴短袖工作服,便于人体散热。

8, 建议

(1)主要矿体赋存位置,其地温高达42~47℃,37℃以上已属于“二级高温区”, 热害严重,为热害矿床,如防治不当,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同时也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因此要对热害进行分类治理,

(2)矿山开采要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矿山建设应超前进行地热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田佳华、牛建英:《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3)。

[2] 周涛发:《21 世纪地球的科学发展展望与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对策》,《中国地质》,1999.(8).

[3] 贺平:《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朱煌武:《安徽省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