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清自能祛暑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了空调的当今时代。暑期却比从前更难熬了!全球温室效应不断累积之下。盛夏、三伏、秋老虎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酷热难当的天气越来越长。“火炉”城市越来越多;城市里的人们走在下班的路上。就像走进撒哈拉大沙漠。炎炎的烈日、逼人的暑热似乎将体内的水分一点点蒸干;而在家里、办公室、公交车开着空调。凉快是凉快了,但“空调病”也来了
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丛林里,人们面对越来越多酷暑难耐的时光。多少有些无可奈何……而今年自进入夏季以来,平均气温之高突破历史。时下正值伏天,今年的伏天从7月14日开始,要到8月22日才结束;一段时间来,35度的气温经常遇到,更有超过40度的日子。让人觉得热不可挡。
避暑三重境界
在这样的炎炎暑气中,人们最常用的避暑方法莫过于给人体降温。食用冰淇淋。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食品。成了人们给身体降温主要方法之一;吹风扇、躲进空调房、冲凉成了人们给身体降温的主要方法之二。但是,这些常规降温方法要么只能使人短暂凉快。要么会带来诸多问题,如“空调病”。这是消暑的第一重境界。虽然简单易行。却有不可避免的弊端,消暑效果不佳。更难消除燥热带来的烦闷与躁动。
因此,有闲又有钱的人们渐渐青睐远游避暑。他们可以到避暑胜地、名山秀水、森林氧吧里去享受天然的凉爽空气。他们可以在那清凉宜人的地方长住下来,直至酷热的暑期过去,再回到家中。这是消暑避暑的第二重境界,极佳的消暑效果,纯天然的享受。但是。这种天然避暑佳径却非人人能享受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无法外出避暑。经济能力比较差的人们更加无法享受。时间和金钱的制约是最现实问题。
那么。这个酷热的暑期难道就无法清凉爽快地度过吗?
本刊记者数月来一直在追寻这个答案。而在我们探访过著名书法家、武术家冯大彪先生、著名书画艺术家张金玲先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先生、百岁寿星孙蓝亭老人等人物之后,蓦然明白。原来清凉消暑的最高境界在于调心养息、清心静气;清凉自心底生发。烦热自心间消退。自能使身心舒泰,暑气消弭。
心清暑自消
这些人士事业、人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生活简朴,并没有去追求特别的避暑消夏之法。
在冯大彪先生家。客厅里除了一些草木字画点缀外。也没有特别的装饰,连空调都未装。他的书房“三缘斋”里书很多,书桌很大,但房间并不大。空间略显拥挤。但是。我们坐着如热气罐的公交车颠簸1个小时。然后在炎炎烈日下从车站走上十多分钟,进入他家门,跟他在一起,感受他那平和的意境。听他谈古论今,看他一连几个小时潜心挥毫书写书法作品,“被火炉炙烤”的身躯就渐渐消退了“火气”。清凉之意自心底涓涓而出。无需冰镇果品饮料、无需空调降温,“满身暑气”就自然消退。这就是心静下来的消暑效果。
在张金玲先生家我们也有同样感受。她的会客室。虽然有空调,可在正当炎暑之际,我们多次拜访先生。并没发现空调开过,我们跟她在一起,同样也是倍感清凉之意。
最近。拜访著名京剧大师、苟派代表人物孙毓敏先生时,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心清暑自消的境界。那天上午11点半我们见面之前。先生已在烈日下奔波多处。完成了两个活动。在我们到她办公室时。她还在接待一些人士,处理诸多的事务。但年近古稀的先生没有一丝烦热燥动之态。随后,她和蔼可亲地跟我们谈论着养生心得。语速快而不乱,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们如沐春风。
我们还跟原北京市政协主席陈广文先生、百岁寿星孙蓝亭先生、著名书法家张德林先生等有过接触。跟这些前辈接触多了,我们就理解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我们所收获的不仅是一个祛暑的良方。更是对度夏消暑境界的理解。这就是本刊所追寻的消暑第三重境界――当一个人总能专注一件事儿,就能使一切都静了下来。沉心静气应对所有事情,那么,盛夏酷暑也自然能排除身心之外。
人皆可静心
养气清心之道既不受时空限制。更非富人的专利。正是人人可享的最佳避暑方式。也是顺自然消暑祛烦之道。前辈们显示的平静的力量给了我们启发。
当我们在最炎热的日子下班回家,直至晚上9点室内仍是热气逼人。要是在从前。肯定是心烦气躁。坐立不安。但是。如今我会捧起一部心爱的小说或散文集。半躺在藤椅上静静地阅读。渐渐地,室外的车笛远去了。喧嚣远去了,世界慢慢地寂静下来。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累了,就放下书本,闭目养神,也许不一会儿,童年乡村的蛙鼓、蝉鸣、摇动的蒲扇,如水的月光,也会渐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童年的乡村还没有通电。夏日的黄昏,太阳还挂在西山口。人们就将凉榻。竹席搬到村口水塘边的一块草坪上。入夜,村子里的大人结束了一天的田间劳作。聚在草坪上、竹席上。摇着蒲扇。谈一些农事:孩子们则躺在草席上。看天上的银河、星星。听爷爷奶奶讲一些牛郎织女的故事。如水的月光泻下来,照在我们的身上,朦胧中有股霜雪的清凉;稻田里的清凉芬芳气息漫上来。水塘边湿润的泥土气散发开来。暑气就渐渐地远去了。不一会儿,露水挂上草尖。山风掠过脸庞,山村的夏夜。晶莹剔透。像一把硕大的蒲扇赶走了酷热。侧耳细听,似乎有阵阵凉风拂面而过。睁开眼,却是南风劲吹。然身上的汗不知何时了无踪影,心中隐隐地有一股山泉正在向外冒。那股凉气就慢慢地浸润开来。从内到外渐渐地舒坦,不知不觉中。心就静下来了。
静心当养心
我已经回不到乡村了,生活中已经没有蝉鸣蛙叫的荷塘月色。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无法在乡村、森林中生活避暑。更多人没有乡村的童年。没有那些清凉的回忆。但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留有一些美好的片段,远的、近的。这些记忆都能带来甜蜜清凉的感觉。我们还有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己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业余爱好。专注于自己某项爱好,看书、赏花、听轻音乐、琴棋书画,无论哪一种,自己喜欢就行。能倾心于其中就行。渐渐的。就能让心安静下来,让自己清凉起来。
心静是一种自我安慰。却也是一种感官物质之外的心情、一种品质、一种气度。是一种宽容和大度。
忽然想起嵇康的《养生论》:“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在这滚滚红尘中,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禄诱惑,难以心安。炎炎伏天,外裹热浪,内遭心烦。更是火上浇油,燥热难耐。不如抛开世俗烦扰。独处静坐,让劳累的心在大自然中漫步。倾听鸟语莺歌。收获一份宁静与清凉。
TIPS:专家提示防暑5要素
1 三伏期间。白天外出时要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拒热浪于外:晚上可开窗通风换气。打开空调或风扇降温。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得“空调病”。
2 伏天睡好觉。不要在过道里睡:风扇不要对着身体直接吹:开空调睡时,温度要调到26℃~28℃为宜。并放置一盆水。
3 夏季运动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年老和体虚的人;时间在早晚,保持身心愉悦。
4 大汗淋漓时。不要急于冲凉:游泳安全第一。
5 注意饮食清淡而有营养。
消暑小提示
最佳消暑食品:绿豆。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
最佳消暑水果:西瓜。但暑证内有寒湿者不宜进食。
最佳消暑蔬菜:苦味菜。
最佳消暑饮料:热茶。以绿茶或花茶为宜。
最佳营养肉食:鸭肉。适宜于低热,虚弱。食少或水肿者。
最佳调味用品:姜、醋。
最佳降温方法:摇扇。
最佳夏季着装颜色:红色。红色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
最佳夏季运动:游泳。
最佳保健措施:起居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