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街头边角空间所形成的根本原因。总结街头边角空间的特征及其规律。通过对街头边角空间类型划分,针对位于不同类型的街头所产生边角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对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空间使用的主体,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设优化方案。

关键词: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32-02

1、引 言

城市的产生源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城市的发展同样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自然演化。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在快速发展、高速扩张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产生了大量被忽视的的边角。其空间使用效率低下、设计乏昧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已然成为城市形象死角和安全隐患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及具内涵

2.1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

城市街头空间是相对街道而言,街头边角空间是街道这条线上的某一个点。

“点”有聚集性也有辐射性,街道沿线与城市功能区或公共区域相接的节点空间。

实质上,“边角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但并不独立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只是附属于城市五大空间类型之中的小空间。如果称这五种城市空间为“大”空间。那么“边角空间”就是城市空间中的微小“点”空间。每种类型的城市空间都包含各自不同的边角空间。有些城市“边角空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以供人们小型集聚、游戏活动的空间:有些则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易受交通、行人干扰,是可以供人们休闲纳凉、沟通交往、驻留眺望的“小”空间。无论是公共性还是有一定的私密性,这些空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数目众多且形态各异,例如:街道两边的凹空间,建筑外坡根下的空间,广场柱启下空间,过街天桥升降部分下的空间等等。

2.2 城市街头空间的内涵

边角空间的存在是以其它空间的存在为前提,被某个或多个空间功能分割后所剩余的,或两个空间交互所形成,具有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的共同属性。

此外,边角空间的空间属性也不是由其自身而定,通常由其所依附空间的空间特性而决定。从其空间属性上来讲。还可将边角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私密性为主的边角空间、以公共性为主的边角空间。例如: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园林中的面向中庭或后院的边角空间。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边角空间形式:较为常见的街街头边角空间和公共建筑边角空间,通常是以公共性为主的边角空间。本论文是以街头边角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围绕公共性为主的街头边角空间进行研究讨论。

边角空间通常处于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相互区分、相互连接的多余地带。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使边角空间具有边缘的特征。边角空间不仅具有其所依附空间的特点,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特征。这种边角性空间不仅是被划分出的剩余地带,同时可作为塑造空间形象、表达空间意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的要素。因此这里也可成为内容与意义最为丰富的区域。

街道边缘空间

在这里对街道边缘空间做一下限定:街道边缘空间是指,从建筑底层外墙到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的路缘石之间的这一地带,这一空间其空间属性上是部分以私密性为主,部分以公共性为主。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起到了由交通功能到地块内主体功能转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联系建筑边缘空间的作用。

3、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利用的重要性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产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后和历史原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利用效率低。同时专业工作者过于关注城市的空间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景观形象和功能的层面去布置公共绿地空间和公共设施,经常偏好于设计大片的绿地、水面。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出现不仅仅暴露了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的不足,更是影响整个城市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但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渐进感增添城市空间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起着“有效补充”。

4、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

4.1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原则

日常生活的一般状况以及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空间才是应受到重视和关心的焦点。这就要求:为必要性的户外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为自发性的、娱乐性的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为社会性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因此,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4.1.1 人性化原则

空间设计中应考虑人使用的重要性。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休闲空间环境设计是正确的途径。在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分析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街头边角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是以人为主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设计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通常认为,在城市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动,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空间。

4.1.2 特色优先原则

在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中。应反映其灵界空间或使用该空间人的一种文化现象,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要求,把使用者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反映到空间中来,创造具有浓郁文化品位的空间环境场所。场所表达了文化,文化使场所的领域感得到增强,最终达到二者的持续交流。

4.1.3 整体协调原则

如将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改造为休闲空间时,设计中不应单纯地考虑空间本身的设计手法,应与周边建筑相结合,建立完整和谐有序的关系。建筑既不压制也不躲避边角休闲空间环境,而是与环境达到了水融的境界。最终应体现在用地配置得当,布局结构合理,尺度适宜,反应了地方特色和休闲特点,从而增强使用者的场所感、领域感。

4.1.4 综合效益原则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实用率、美化城市空间。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越接近使用者,使用频率越高,更能满足多种功能目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街头边角空间针对所附属的特定空间,就地取材,对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经济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从长

远来看,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利用,不但重新规整了空间,而且还可使普通大众都能得到舒适、理想的场所,在建设和谐城市的现在尤其显得重要。

4.2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对策

4.2.1 空间营造及细部处理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强调经济、实用和美观。不能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把美限于“观”。空间营造要让人性充分发挥。街头边角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小,以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来设计的小尺度空间方便宜人,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规划布局和材料选择都营造和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一种城市空间的活力,鼓励着人们去休闲娱乐。而细部的设计决定着场所生命力是否长久的关键,建立有可识别性、能引起共鸣的特质,吸引人去感受,并引起联想,留下深刻印象。如公共休闲区域中步道的建设要防滑、适于散步。

4.2.2 活动设施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是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时候应重点考虑。鉴于儿童的天性,一种简单安全的设施就足以吸引儿童,街头巷尾是儿童相遇游戏的场所,首先应保证街道的随时可用,同时布置各种诱发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设施如滑梯、秋千等,老年人就要求安全方便、舒适又不感觉寂寞。所以应注重房前屋后小空间的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活动健身设施,另外给自发性的活动提供条件如临时的聚会聊天。

4.2.3 绿化景观

空间活动的主题是人,因地制宜的绿化与小品设施搭配,注意季节性,便于人们的使用。绿化不仅仅强调美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维护绿化景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植物配置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绿色空间。绿荫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基本要素,既是交通的隔离,还可成为夏天人们戏耍、散步的好去处,所以边角空间中一定不能缺少绿荫。如图5长沙五一广场,绿地街景别具风格。每一块绿地空间。风格各异,却又彼此相借。

4.2.4 文化特色

注重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重感,体现城市的特色,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借鉴所属空间的历史、传统形式、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创造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建设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使用者的,属于使用者的生活,承接自然与历史的。

5、总结与展望

追寻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空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自然、整体、协调的原则,依然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与利用正是这个原则的充分体现,需要我们在今天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我们的设计还应当具有全面性、联系性,将街头边角空间与其所从属的,最为重要的城市系统联系起来,从城市的角度进行设计,以促进建筑与城市的整体发展。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