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本文通过对部分省份农村信用社指标考核管理情况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指标考核;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目前,农村信用社多为省联社管理模式,省、县联社(含农合行、农商行,下同)两级法人体制,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县联社三级管理构架。大部分省联社制定了省内农村信用社战略规划,推行经营指标考核。但是,在推行经营指标考核管理过程中,部分省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部分省份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基本情况

省联社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全省农村信用社年度经营计划,并根据各地市农村信用社总体情况向各市办事处或市联社下达年度考核指标,各市办事处或市联社根据辖内各县级联社经营状况将各市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到辖内各县级联社。

各县级联社根据各办事处(市联社)向其下达的考核指标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核定全辖各信用社各季度及全年的考核任务,以此为基础核定全年的绩效工资,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按期兑付。

经营考核指标主要有贷款类、存款类、利润类、不良资产类、收入类、费用类等。各省农村信用社明细考核指标不尽相同,但大都包含上述考核类别。

二、经营指标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定经营指标未能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资源状况,指标的核定程序和方法有待改善。核定经营考核指标,需要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经营地实际情况,考虑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及内部资源状况,尤其是外部环境因素对业务发展的影响。由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经营考核指标的确定需要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内有一个或多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综合平衡过程,但在实际核定过程中,往往是自上而下作为主导,自下而上的过程仅仅是征求一下意见。没有基层人员的参与,预算不能充分考虑基层资源配置的情况,也不能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而削弱基层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更严重的是,如果考核指标脱离实际情况,往往会使经营偏离正常轨道,产生资源浪费和经营风险。

某一经营考核指标的核定方法多为在历史数据基础上考虑当年预期增长幅度,而历史数据有其特殊性,如果其特殊情况不能剔出的话,由此产生的考核指标将不具有操作性。如某些偶发事件导致年度经营考核指标数据增长幅度较大,在制定下一年度经营考核指标时以上一年度增长幅度作为参考,往往造成鞭打快牛的现象,从而使部分被考核单位出于缓解将来的考核压力考虑,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放慢经营增长速度,造成农村信用社发展延缓的后果。

(二)考核偏重财务数据指标,考核指标不全面,指标设定不合理。经营考核指标主要是财务数据指标。虽然财务数据类指标是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在财务数据上的反映,经营计划是战略规划在短期经营中的细化,但是财务数据类指标并不能完全涵盖实现战略规划所需满足的全部需求,仅完成这些财务数据类指标也并不能有效保证战略规划的实现。部分非财务数据类指标如网点规划、人员培训、业务拓展等情况,往往是战略规划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能作为经营考核指标在经营计划中体现,势必造成资源向经营考核指标倾斜,非经营考核指标被淡化或弱化,从而产生投入不足的现象,虽然当期的经营考核指标完成了,却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战略规划的实现。

经营考核指标大都是经营各环节的任务指标,没有从效益、发展、风险等方面综合考核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结果,设定不合理,考核不全面。如贷款发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的吸收,利润的实现依赖于贷款利息收入的实现以及贷款损失的减少。上述贷款类、存款类、利润类指标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传递,而对于不同联社,上述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依存关系是不同的。仅考核利润一项指标就能联动促进贷款的增长和存款的增加,重复考核上述指标不但增加了考核成本、降低了考核效率,而且由于各地经营状况的不同,存款、贷款、利润的依存度和关联度不同,硬性确定其考核额度,割裂了其经营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佳,甚至产生无效配置,增加损失浪费。同时,由于贷款没有良好的投放机会,盲目地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增加存款,导致资金积压,增加了资金成本和压力,降低了利润。部分省份以拨备前利润作为利润类考核主要指标,该指标并不能反映经营单位的整体利润实现情况,如果当期产生不良资产损失较大的话,考核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反,考核将失去公平与实际意义。如有的联社资产损失严重,拨备前利润却很高,考核成绩较好,从而产生不良考核导向,削弱不良资产控制力度。

(三)在完成考核指标过程中资源配置缺乏统筹考虑

1、为了指标损害整体利益。如为了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向部分开户单位收取过高的代付工资手续费,导致部分开户单位转入其他商业银行,虽然中间业务收入完成了指标考核任务,但却造成了存款流失,甚至导致资金紧张。

2、为了指标损害长期利益。为了完成利息收入指标,营销上倾向于短期高利率付息客户,对部分优质潜力客户资源,因为近期帮助信用社完成收入指标而放弃扶持,虽然当期利息收入增加了,却失去了培养长期优质客户的机会,增加了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成本。

3、为了完成指标不计成本效益。有的县级联社贷款投放市场饱和,资金积压,为完成存款任务指标,还在加大成本吸储,虽然存款任务完成了,却加大了资金成本和信用社负担,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效益。

(四)指标考核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失衡。由于各县级联社制定的考核指标为最佳期望值,而经营过程中各种情况千变万化,各个被考核网点所面临的内部及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考核指标为硬性标准,指标不能完成即会受到约束性处罚,造成部分网点为了完成指标而完成指标,偏离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目的,资源浪费严重,甚至产生造假。而造假对信用社的损害后果尤为严重,不但增加了信用社的经营成本,一旦造假成功,指标考核机制将失去意义,同时会产生经营成果假象,为下一步经营决策提供误导信息,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偏离正确轨道和方向。

三、建议

(一)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全面考核经营管理。各县级联社可以根据省联社制定的全省战略发展规划,结合自身资源状况及区域外部环境情况,制定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在保证完成省联社下达的经营任务指标的情况下,制定自身发展指标,综合考虑效益、风险和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在财务数据指标考核的基础上,根据战略规划兼顾非财务数据指标(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网点规划等)。

(二)规范管理沟通,完善指标核定程序,充分运用各种指标核定方法,科学核定指标额度。规范指标核定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及网点在指标核定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并规范指标核定过程中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沟通流程。根据核定指标的不同确定指标核定办法,充分使用各种科学核定方法,如量本利法、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核定并分解考核指标。

(三)统筹考虑各项指标,逐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要根据考核指标,细化各部门各网点的考核任务,将经营目标具体化,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总预算下的分级预算、分部门预算、分产品预算、分客户预算等,充分考虑未来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统筹考虑资源配置,为经营管理提供控制、考核、指导标准。

(四)调整指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约束机制,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考虑未来外部市场走势和经营风险,将考核指标调整为最低期望值,作为考核的约束机制,对不能完成考核指标的责任人要进行相应处罚,对弄虚作假者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惩处,对超过考核指标的应根据超出额度的不同,在考虑成本和效能比最佳的基础上进行奖励,超出越多,奖励幅度越大,通过奖励这种激励机制使经营达到最佳期望值,使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长远发展。

(五)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资金转移定价、作业成本核算等方法,加强成本效益核算。逐步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计量方法,合理资金转移定价,量化网点资金使用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细化成本核算,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分配,将管理、经营费用合理摊至各部门、网点、贷款、存款、客户及账户,实现网点、部门、人员、业务品种等的效益明细核算,在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为全面考核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