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沽水福源度假村:领略坝上草原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沽水福源度假村:领略坝上草原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浩瀚的历史长河,流淌着沽源五千年古老的文化;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塑造了闪电湖的钟灵蜀绣,八百里金莲川百花争艳,五花草甸绽放的金莲花争奇斗艳,迎接着八方来客。夜幕下马头琴,篝火旁烤全羊,编织着草原的歌舞。英姿飒爽、淳朴的蒙族兄弟姐妹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唱着嘹亮的迎宾曲,献上醇香的马奶酒,带给您初到草原的惊喜。

历史追溯

水福度假村,始建于1998年,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二十大生态旅游区之一。度假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的坝上草原,坐落在沽源县城东八公里处的闪电湖畔,北与锡林郭勒大草原贯通,东依滦河源头“闪电湖”,西接炭山山脉,马可波罗笔下“八百里金莲川”横贯南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美丽的闪电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绿的草原上,与蓝天、白云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原生态的人间美景。这里沃野苍茫、山灵水秀、地肥草茂,千百年来,以其丰饶的物产,滋养着衣着不同、语言有别、风俗各异的边陲部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历史上,先后有戎狄、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回、汉、满等多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北魏御夷镇,辽代梳妆楼,金代景明宫,元代察汗脑行宫,清代胭脂马场等遗址,都显示出昔日的闪电河流域曾演绎着一代代鲜活的千古风流。

在这里演绎影视精彩

无数的影视剧组,正是看中了这块宝地,先后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触动心弦的剧情。在这无数的剧情中,还有一位神秘的人物,他从原始社会走来,在这片沃野苍茫的土地上,每一次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原始社会半坡时期,他是一位部落首领,带领着他的族人,以捕鱼打猎为生,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到了秦始皇年代,他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大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南征北战;历史沧桑,几经辗转,到了元代,他的身份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忽必烈的父亲,深谋远虑、鞠躬尽瘁,演绎了一代英雄金戈铁马的战争硝烟……

这位神秘的人物到底是谁呢?他又是如何成为几千年的历史见证者的呢?

这位神秘的人物就是度假村的董事长贾树军先生。1998年,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半坡村》,在这里拍摄,他是剧中氏族首领的扮演着;2000年,由古天乐、宣萱领衔主演的大型跨时空电视连续剧《寻秦记》选择这里作为影视基地,它是剧中大将军的扮演着; 2007年,纪录片《北京》,在这里拍摄,他在剧中扮演窝阔台。

美丽的坝上明珠闪电湖畔,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闪电仙女,来到人间游玩,在这片辽阔美丽的土地上,遇到了一位诚实勤劳的小伙子,他们真心相爱了,可是无奈,神仙与凡人有别,最终,还是被王母娘娘硬生生的拆散了。伤心的闪电仙女哭啊哭,她的无数眼泪幻化成了地上的一汪闪电状的清泉,留给小伙子对他深情的思念。他们肩并肩坐过的闪电石,手挽手走过的闪电路,曾经住过的小木屋,放逐过的莲花灯。都成为后人对他们甜蜜爱情的见证。据说,每年情人节的时候,站在湖边静静聆听,还可以听到闪电仙女和小伙子说话呢。

2006年,邓超和孙俪主演的《甜蜜蜜》,选择这里作为诠释他们爱情的圣地,演绎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爱情。

海拔1500米的坝上草原,是浪漫的最佳高度;神秘美丽的闪电湖畔,是爱情天荒地老的见证。在这里,人类可以释放最原始、最本真的浪漫激情。如果你爱她,就带她来!她会永远爱你;如果她不够爱你,就邀她来,她会义无反顾地爱上你!

沽水福源度假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二十大生态旅游区之一,这里交通便利。景区距北京286公里,从北京驱车,沿八达岭高速前行,驶入京张高速后,在赤城怀来高速出口下,途经赤城县,到达沽源县,往东8公里处即可到达,全程4小时左右。沿途风景优美,道路平坦。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成为无数游客短途出游的最佳选择。这里气候凉爽,盛夏季节平均气温只有17.9摄氏度,是理想的休闲、避暑、旅游圣地。

蒙族坝上风情

说起坝上,就会想到豪放的、热情的蒙古族人民,他们以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智慧,在中华民族的灿烂史册中,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他们不仅热情奔放、载歌载舞,而且热情好客。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客必待,不论是远亲还是近邻,不管是常来的熟客,还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都是满腔热情。哈达、美酒,奶食乃是待客之常礼、必不可少。有些尊贵的客人,还要远远的骑马迎接呢!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以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诠释了灿烂多姿的草原文化和别具情趣的民间习俗。

沉睡的草原,不眠的夜生活

“住无定所”是游牧的特点,“蒙古包”,俗称毡房,以其方便搭建和拆迁的特点,成为游牧民居。 草原上地势开阔,大风刮起来无拦,圆形蒙古包对风势起了最好的缓冲作用;上面毡顶成斜坡状,冬天不积雪,夏天不存雨水;蒙古包上的圆形天窗,则既可通风,又能排烟。也许你会问,以毡为墙,夏天会不会过于炎热?不会的。只要你把包门打开,把“哈纳”外的毡角卷起来,闷热的蒙古包顿时八面来风,凉爽宜人。构造如此简单,优点如此突出,这不是建筑史上独具一格的杰作吗?

所以几千年来,蒙古包始终伴随着匈奴人、敕勒人、蒙古人,度过了一代又一代。直到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包也逐渐改变,以更加适应于不同的居住人群。平地搭起的豪华气魄的“大蒙古包”,里面卧室、餐厅、会客厅一应俱全,毛毡外面再罩以帆布,不仅结实耐用,还比原来的蒙古包漂亮了许多倍。夜慕降临,蒙古包灯火通明,给草原带来了光明,人们打开了电视机、录音机,在闪闪烁烁的霓虹灯下尽情娱乐,千百年来沉睡的草原就这样过上了不眠的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