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种两站交叉定位算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种两站交叉定位算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交叉定位一种雷达组网抗干扰方法。文章将最小二乘法应用在交叉定位中,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交叉定位算法,该算法消除了定位盲区,具有精度高的特点,文章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主题词:交叉定位;最小二乘法;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TN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031-03

1 概述

在电子战环境下,如果雷达受到强自卫式干扰,通常无法测量目标的距离信息,而只能测量目标的角度信息。雷达组网条件,可利用不小于两部雷达测量干扰源的角度信息,通过解线性方程组,求出干扰源的距离信息。但由于该线性方程组是一个“超定”方程组,常用的算法是选取其中某些等式求出方程组的解,这些算法没有充分利用方程组的信息,造成精度低和定位盲区。

本文充分利用了方程组所有等式,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交叉定位算法,与通常算法相比,算法提高了定位精度和范围。

2 数学建模

设站1为交叉定位主站,站2为交叉定位副站,O为雷达组网中心,M为干扰目标。雷达与目标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以O点(雷达组网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大地直角坐标系,设站1的坐标为(x1,y1,z1)、站2的坐标为(x2,y2,z2)、目标M的坐标为(xm,ym,zm)、站1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为R1、站2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为R2。站1和站2分别测出干扰源的高低角为ε1、ε2,方位角为β1、β2。站1和站2的位置、目标相对于站1和站2的角度是已知量,目标的坐标和目标相对于站1、站2的距离为未知量,我们需要通过这些已知量求出目标相对于站1的距离R1。

由图1所示的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出:

3 常规求解方法

3.1 算法1

利用公式(1)和公式(3),可求得:

3.2 算法2

利用公式(1)和公式(2),可求得:

3.3 算法3

利用公式(2)和公式(3),可求得:

4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算法

从上述3个算法的求解过程,我们不难发现3个算法均未能充分利用公式(1)~公式(3)的所有等式,存在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但若同时联立公式(1)~公式(3)组成方程组,就存在方程个数大于未知数个数的问题,即方程组变成一个“超定”方程组,不能直接求解。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求解此类方程组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将各方程平方求和,求出使平方和最小的解作为方程组的解。

将公式(1)~公式(3)组成方程组表示成矩阵形式:

5 精度分析

5.1 定性分析

算法1、算法2和算法3分别未考虑公式(2)、公式(3)和公式(1),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公式(8)同时考虑了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因此,与算法1~算法3相比,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公式(8)的计算精度应有所提高。

算法1在β1=β2或β1=β2±π时,即站1、站2、目标M在xoz平面投影共线时,公式(4)因分母为0而无意义,出现定位盲区;算法2在x1=x2,y1=y2时,即站1、站2的连线与oz平行时,公式(5)计算值为0,出现定位盲区;算法3在y1=y2,z1=z2时,即站1、站2的连线与ox平行时,公式(6)计算值为0,出现定位盲区;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交叉定位算法,除非站1和站2重合(即x1=x2,y1=y2,z1=z2,此时相当于仅有单站信息),否则都能进行定位。

5.2 定量分析

上述各种算法计算结果R1是站1、站2的站址和测量目标角度的函数,即是x1,y1,z1,x2,y2,z2,ε1,ε2,β1,β2的函数,但这些量都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因此各算法计算的R1均包含一定误差。采用下式分析各算法的定位

精度:

设主站位于(0,0,0),副站位于(25,2,14),单位为km。设σε1=σβ1=σε2=σβ2=6',σx1=σx2=σy1=σy2=σz1=σz1=1m,目标高度ym=100km。利用matlab对算法1~算法3和本文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仿真,作出各算法定位误差的等高线图,仿真结果如图1~图4所示。图中仅作出定位精度在1km以内的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的数字代表本条曲线上的定位误差。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算法1定位精度不大于1km的范围大于算法2和算法3,略小于本文算法,而且当目标位于主站和副站连线上时,定位精度很低,甚至无法定位,出现定位盲区;算法2和算法3虽然在本文的仿真条件下,没有定位盲区,但定位精度不大于1km的范围偏小;本文算法不仅定位精度不大于1km的范围大于其他算法,而且无定位盲区。因此,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算法优于算法1~算法3。

6 结语

本文讨论了常用的交叉定位算法,分析了其缺点,将最小二乘法应用在交叉定位中,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交叉定位算法。本文算法与常用算法相比,不仅去除了原有算法的定位盲区,而且在同样定位精度下,增大了范围。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仿真,证明了本文算法的优

越性。

参考文献

[1]李兴民,李国君,等.双站交叉定位雷达布站方法研究

[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5).

[2]杨德保.工科概率统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7.

[3]Duane Hanselman,朱任峰,等.精通matlab 7[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王肖晨(1983―),男,河南灵宝人,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指挥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