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底蕴涵养与路径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底蕴涵养与路径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常常陷入“闻鼙鼓而思良将”的状态中,比如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培养。“向世界说明中国”过程中的诸多困境,通常受限于人才储备不足和能力欠缺。尤其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成为国家战略的时候,中国的整体发展对国际传播事业的结构性需求日渐明显和迫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重视。

源头活水与系统工程

我们愿意把高等院校称之为“源头活水”。因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作为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能够发挥教育资源富集、学习环境良好的优势,具有高起点、高效率、成系统、成规模的特点。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这些优势同样重要。

从一个层面看,这种源头活水首先要解决人才可用问题。在之前和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普遍感受到用人单位觉得学生“眼高手低”,不会写稿子。这种意见,在我们目前国际传播后备人才教育中得到高度强调和自觉强化,甚至在一些层面较之过去还呈现出更大的力度,产生不少的创新。比如,大比重开设业务课、广泛延请有经验的新闻从业者担任业务课老师、请媒体一线采编人员参与主持相关课程、将长时间的实习环节作为必修课等等。尤其是在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全期培养各环节,我国对外传播的主管部门、中央各大媒体与有关新闻院校之间的密切互动和有效合作前所罕见。

目前,在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来自决策层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引来多方瞩目,来自业界和教育界的主动实践具有很大的力度和很强的创新性,一批毕业生也顺利走出校门开始在国际传播业务岗位上建功立业。然而,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基本问题,仍然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解释和澄清。主导性的意见认为,院校教育的目标应牢牢定位为国际传播工作的第一任职需要,与媒体工作岗位无缝衔接,故而应特别强调外语采编技能上的教与学,以使后备人才从新闻院系毕业后进入媒体可以“来即能战”。

然而另一个层面,国际传播技能更新的真实速度远远超过了院校教育内容所能达到的调整速度,所涉及技能的广度也远远超过了院校教育所允许包含的范围广度,使得完全 “跟上”和“匹配”基本是一个不可能任务。尤其是在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为大发展的中国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在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在快速更新换代的传媒技术面前,在层出不穷的传播形式面前,具体的技巧方法很可能随学随旧,反而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与远见最终支撑着后备人才的未来发展和功业贡献。比如来自媒体等用人单位的另一个意见是,希望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经过高校培养后“内行但不要‘匠气’”,最好还能增强建设性批判、创造性建构的能力,从而可以在重大的国际传播战役中出思想、出创意、挑大梁。这些需求,在当前的教育培养中还缺乏自觉的回应。

三种培养模式评析

强调业务技能教学为中心的指向,还需要和高等院校较之新闻媒体的相对优势结合一如多学科的学术积累、通识教育的基础等。很多同学经过媒体实习或参加工作后表示,技能学习的最有效办法是切身实践,在课堂学习中为之投入大比重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入不敷出”。据调研和评估,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在校学习,投入在业务课程上的学习时间约占总学习时间的70%。因此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而深入地进入其他十分重要的知识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否则对其将来在国际传播工作上的长远发展和开拓创新带来或隐或显的影响和制约。

在当前国际传播教育领域,依托新闻院系的培养机制现有三种模式。影响最广泛的是以实务训练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此之外,还有另外两种模式:一种强调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提升,使新闻专业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广博知识,娴熟掌握一种或几种成熟的科学分析方法,为就业后深入而专业的新闻报道奠定根基。

另一种以职业伦理和批判思维为核心,特别强调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正义感,使其更自觉和主动地运用新闻手段投入建设良性社会秩序的事业。这后两种培养路径所着眼培养的素质能力,同样能给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很重要的启发,也没有脱离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学科建制,并且还容易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资源深度结合,在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中既十分必要,又具有可行性。在当前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发挥这三种路径各自的优势,做一个全方位的整合,才是应该思考的务实有效的改进。

从细节上看,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人才培养指标,对每一个年轻人都进行有效的衡量,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这种指标既要落实顶层设计,形成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的可持续机制,又要引进分析机制。对于每一位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在学院教育阶段,都可以从知识根基、性格志趣、技能水平等综合指标入手全程跟踪评判和考核,也需要从这些综合指标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将实务技能学习、科学知识学习、人文精神培育融为一炉,把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科学文化教育、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多个层次连贯结合,把个性化和综合化统一起来,防止单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