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效引入资料,提升阅读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效引入资料,提升阅读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本的气韵、品格、内涵与文本创作的作者、时代背景、文化元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从全面的视角把握好这些元素,才能真正实现对文本的结构与认读。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借助这些元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促进学生文本解读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常常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与机械的套路中,影响了这一教学策略的教学效益。

应该说,无论是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围绕着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基本的语文素养实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资料的渗入技巧,避免纯粹性的文字演示,在动态生成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类似信息的渗入与补充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取舍,切合学生的认知需要

各种资源一旦被选入课堂,就俨然成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只有真正切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契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被视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而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哪位作家或者作品的信息资源,只有点击鼠标、百度搜索,各种资源都会应有尽有。但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删减和取舍,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认知的有效提升。

结合贾平凹《风雨》一文,试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课堂伊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出示作者的生平资源,可谓事无巨细,将大到经典代表作和获奖情况,小到作者的生日、籍贯、甚至是名字的由来都一一呈现,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求摘录积累。

【案例二】教师叙述: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我们一般都成为“人才”,但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位作家却被人称为“鬼才”,那此人“鬼”在哪里,有何“才”能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他的作品《风雨》。

显然,在案例一中教师奉行了机械的“拿来主义”,无视文本风格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直接照搬,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更显得课堂臃肿不堪,适得其反;而在案例二中,教师就摒弃了对作者全方位的介绍,而是依据《风雨》这篇手法多变、风格迥异的特点,选择了其“鬼才”这一外号的特点,与文本特质形成相得益彰的效益,从而借助作者的生平特点,为学生把握文本特点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语言,把握文本的内容特质

适当的资料补给已经成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重要策略。但很多教师在使用这一策略时,常常无视文本的特点,有些举措甚至与文本的特点背道而驰,资料介入反而成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障碍,导致课堂教学引向了歧途。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乡愁》这首诗时,教师依据文本的体裁特点,引导学生探寻出诗歌中的意象。而在探究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邮票”为意象时,教师相机补充了诗人的生平资料:余光中早年辗转于台湾、大陆与美国,邮寄信件是他常做的事情,因此“邮票”成了诗人寄托乡愁的载体,选择其作为意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教学看似有效地解读了文本,对话了诗人,但事实上却将一个原本可以促进学生多元化感悟的“邮票”钉上了僵硬标准的注脚。其实,类似于这种“围绕文本之外兜圈子”的教学在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少见。他们习惯于打着“既要对话文本,更要对话作者”的幌子,将更多的关注力聚焦在所谓的作者生平中,希冀从中能够找到与文本意蕴对应的“蛛丝马迹”,而对文本中的意蕴、意趣却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来。

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学在引入作者以及作品资源时,就应该以文本内容细节以及文体特点为中心,对资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将材料的把握与渗透参入教学中,提升对文本内蕴的参悟,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紧扣方式,选择教学的演示时机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在出示资料时,常常就是机械地呈现。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学生也就会显得麻木不仁,其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资料渗入的过程中务必要强化趣味性,促进学生的整体认知。

例如笔者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时,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教师以师生共同竞赛诵读的方式朗读这首诗歌,而教师一位学生在诵读是抑扬顿挫,赢得了学生的真正掌声;而教师在朗读中却以夸张的手法故意展现出送别诗的悲伤之情。在学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岑参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国力强盛之时,虽然诗人要远赴边塞,但却与平常政府硬性命令下的被逼无奈不同,这是诗人自愿前往,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任何悲愤。因此这首边塞送别诗,并不是悲怨之作,而是蕴含着诗人豪迈之情,虽然有送别的淡淡感伤,却绝不消沉和悲观。因此学生一致评定教师的朗读有悖于诗歌的情感价值。

在这则案例中,教师就打破了传统出示资料的方式,以教师与学生竞赛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评判欲望,同时在学生最需要资料补给的时候,教师趁势而入。教师资料介入的方式和时机,都堪称绝佳,其效益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作品作者资料是促进学生提升文本解读效益、形成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合理取舍、依文渗透、把握时机等细节,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麾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