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资本论》中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的启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本论》中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的启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资本论中的社会资本运行按比例均衡思想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按比例发展的问题,这一思想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经济结构、各部门之间的平衡以及供求平衡矛盾也相当突出。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研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 社会资本运行 比例 均衡 启迪

一、按比例协调发展: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扩大再生产为例: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Ⅰ(v+v+x/m)=Ⅱ(c+c)(1)

由(1)推出两个扩大再生产的派生实现条件:

Ⅰ(c+v+m)= Ⅰ(c+c)+Ⅱ(c+c)(2)

Ⅱ(c+v+m)= Ⅰ(v+v+x/m)+Ⅱ(v+v+x/m)(3)

由(2)和(3)可以得出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公式:Ⅰ(v+m)+Ⅱ(v+m)=Ⅰ(c+v)+Ⅱ(c+v)+Ⅰ(v+x/m)+Ⅱ(v+ x/m)。

即:国民收入=积累基金+消费基金

国民收入生产额 =国民收入使用额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必须遵循按比例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的要求,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这是因为:首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比例关系,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其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反映着从生产到消费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状况,是实现整个宏观经济良性循环和微观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保持供求总量的平衡,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再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是市场产、供、销状况的集中反映,保持供求总量的平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的基本平稳;第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当然,该平衡是社会宏观经济运行所追求的目标,现实生活中往往产生偏离,这就需要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进行调整。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技术进步条件下这一原理,同时正确处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在关于扩大再生产的表式中抽象了技术进步,因而表式中两个部类是平行发展的。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指出“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更快”。同时列宁设计了一个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列宁指出,如果把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纳入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各部分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就表现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由于农业、轻工业主要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以农轻重的关系,大体上反应两大部类的关系。也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这一原理,才能正确处理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以扩大再生产为例:

Ⅱ(c+v+m)=Ⅰ(v+v+x/m)+ Ⅱ(v+v+x/m)

这一实现条件表明: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必须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相适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产品的供给才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品的供给,并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资金。而轻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和重工业提供各种日用消费品。

Ⅰ(c+v+m)=Ⅰ(c+c)+ Ⅱ(c+c)

这一实现条件表明:重工业的发展和结构要与农业和轻工业的需要和发展相适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重工业的发展必须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服务,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服务。

Ⅰ(v+v+x/m)=Ⅱ(c+c)

这一实现条件表明: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与农业和轻工业特别是农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通过采取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以促进农、轻、重三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外延与内含相结合:现经济条件下基本的扩大再生产类型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不断地以更多的物质产品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需要,并且是他们的平均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国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者,劳动工具质量的提高,这是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的。但要把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只有通过建设新的单位或改建原有生产单位才能实现。这样就需要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所以,实行外延与内含相结合的扩大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需要。只有在这种扩大再生产的类型下,我们才能够既使新增的劳动力都得到就业,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平均消费水平逐步地提高。当然,这里所说的外延与内含相结合的扩大再生产是现经济条件下基本的扩大再生产类型,并不等于说其它的类型不重要了。外延与内含相结合的扩大再生产是现经济条件下基本的扩大再生产类型,这是就全社会来说的。当我们进行扩大再生产类型的讨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有区别地具体地来处理。

四、实物与价值补偿规律: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及正常运行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流通的核心问题是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资本各个部分如何同时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如图1所示。

图1

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的生产部门都要做到两个方面:一要卖得出去。把所有的产品都卖掉,使它包含的价值转化为货币收回来,就实现了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只有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在价值上得到补偿,才能实现预付的资金,才能为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做好准备,使生产继续下去。否则,如不借外债,再生产就无法进行。二是买得进来。通过购买,把生产中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如数买回来,就实现了物质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是生产和再生产正常运行的保证。再生产要正常进行,最起码的保证就是在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前一个阶段消耗掉的生活资料能够重新得到替换和补偿。我国生产和再生产要克服生产过剩和资金短缺问题,要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必须遵循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社会总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规律,使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五、三大货币基金:正确处理总产品价值三个组成部分转换成三大货币基金的比例关系

总产品价值上的三个组成部分(C+V+m)是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分别代表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物质生产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必要产品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通过分配和交换,生产价值构成就转变为再生产的价值构成,即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

一般说,补偿基金必须保证维持原有生产资料(C)的水平,否则再生产将无法进行。而消费基金不能小于(V),否则生活水平将受到影响。消费基金要适当大于(V),这是因为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消费成为社会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不断增加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又会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就是内需。

积累基金源于剩余产品,它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基金一般要小于m,不能超过m,即a=w-(c+v+m/x)。否则如果没有其他增补因素的条件下,会挤掉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影响再生产的实现。因此,要从积累的效果出发,确定恰当的积累率。同时,用于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物资,只能是保证现有企业生产需要以后所能提供的那部分“追加生产资料”,即c=Ⅰ(c+v+m)-(Ⅰc+Ⅱc)=Ⅰ(v+m)-Ⅱc;用于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物资,只能是保证原有劳动者消费需要之后所能提供的那部分“追加消费资料”,即v=Ⅱ(c+m-m/x)-Ⅰ(v+m/x)。

总之,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理论,既包括生产消费与交换,也包括个人生活消费与交换;既包括资本价值运动,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运动;既包括剩余价值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又包括剩余价值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其核心是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其关键在于产业构成和生产的按比例性,即供求的总量平衡和供求总量内部构成比例平衡。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比例、速度、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比例、速度、效益的统一,进而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建立在恰当比例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的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7.

[2] 张文元:《资本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3] 刘勇: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J].昌潍师专学报,1999(8).

[4] 胡昱: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