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键控制要素法在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键控制要素法在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目前小型制造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其信息化的现状,介绍了一种适合小型制作企业的物流管理的辅助方法,即在制造企业生产工序中设置关键控制要素

关键词:关键控制要素;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跟踪

1 关键控制要素方法

针对目前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可以对期实现信息化提出如下步骤:(1)将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去;(2)完善小型制造企业的网络建设,搭建企业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3)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生产物料资源的信息化管理;(4)最终开展电子商务,探索物资采购、产品营销、技术交易、人才培训等经营活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关键控制要素方法是一种针对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实施信息化的辅助方法。所谓关键控制要素方法是指在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的原始记录中,提取生产关键信息,将该关键控制要素输入计算机内,以便对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信息实现电子化管理与控制。关键控制要素可以包括:产品的批次号、质检的关键信息、物料平衡信息等工序关键信息。

2 小型制造企业生产部门需求分析

2.1 目前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

对于小型制造企业而言,管理者希望在短时期内就可以追求到利润的最大化,并且其生产管理模式不严格规范。目前很多的小型制造企业都是按照订单进行排序生产,但是对各个订单的物料消耗没有做规范的统计,因此物料的消耗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没有进行规范的登记。又由于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同时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生产管理规范严格,势必会给生产带来繁重的工作量。

2.2 目前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考虑的是要符合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要达到对每个生产工序物料消耗和质检数据的及时准确的收集,并且主管部门能够对各个工序上的操作规程、物料标准等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提供到生产车间、仓库部门等生产第一线。

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的对物料在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和质量监控各个环节之间的及时跟踪,使得生产在管理人员实时监控下进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并自动生成批次生产记录和其它记录凭证文件,为企业财务核算生产率、生产成本等提供基础数据。

3 关键控制要素在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实施

3.1 关键控制要素设置原则

①实用性。关键点的信息是从生产工序的原始文件中提取,由于工序生产原始记录有许多,所以我们在提取关键信息时要考虑到信息的实用性,信息的提取要有利于物料跟踪和生产成本的核算。②简捷性。③及时性。关键点的信息一定要及时地反映出生产的进度,录入关键信息一定要及时。④精确性。关键点的信息一定要精确,这主要是反映在质检数据的反馈上,关键点数据的精确性是整个产品生产质量的保证。

3.2 关键控制要素在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关键控制要素与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涉及从生产计划编制、下达、执行的全过程。生产计划下达后产生生产指令(产品批号)到车间,对车间的各工序进行控制,是物流跟踪的核心。

(2)生产控制实现的功能为。

①工序控制:对车间下达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指令。对每个批次产品的每道工序进行控制,记录每道工序的每个关键控制要素的状态和信息,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向仓库发出出库单或入库单。

②生产跟踪:根据关键控制要素的信息,可以清楚的实现对每一批次的产品的物料跟踪,车间可以及时掌握产品的生产进度。

3.3 关键控制要素与生产统计

(1)生产统计:车间通过关键控制要素信息的设置,可以直接的根据工序记录上的批次号来查出某一批次的产品的生产状况,进行在制品和产品的统计,真正意义上实现批次跟踪,同时还可以查出某一时间段内产品的生产情况。

(2)成本核算。关键控制要素的设置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每一个批次产品的实际消耗情况,对每一个工序做出精确的物料平衡计算。

3.4 关键控制要素与生产能力

(1)统计车间的生产能力:车间主任可以根据工序记录中关键控制要素的设置,统计出每天各个车间的生产量,并根据生产量的统计结果,推算出车间的生产能力,安排车间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2)计算出产品的生产周期:根据工序记录中关键控制要素的设置,车间主任可以根据产品生产的统计结果,计算出每种产品的生产周期,更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礼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2.

[2]黄骁俭.跨越企业边界――企业信息化的四个步骤[J].企业管理,2004,(6):59 60.

[3]张毅.企业资源计划(ERP)[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