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绮丽生灵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世界自然与野生生物摄影最高水平的“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11年度获奖作品全球巡展—中国站于4月28日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开展。这已经是该年赛获奖作品展第四次进入中国了。
“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是由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最有影响的野生生物摄影比赛。比赛的宗旨是鼓励全球的专业和业余摄影师记录自然的奇观和多样性,并以此来强调自然的美及其重要性。自1964年创办以来,该比赛已经成为世界野生生物摄影领域一项顶尖的赛事,吸引了一大批专业和业余的摄影师参加,每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举办规模盛大的颁奖典礼。
自1987年起,年赛的获奖作品开始在英国国内巡回展出,并逐渐扩展到包括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美国等国在内的35个国家巡回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得到当地媒体和公众的热烈反响,成为当地摄影界和环保界的一项重要活动。
2009年,该年赛获奖作品全球巡展在北京动物园与野性中国的共同努力下引入中国,首次在北京动物园展出,今年是北京动物园第四次引进这个展览。BBC《野生动物》杂志前任主编Rosamund Kidman Cox曾经说过:“在赞颂自然世界时,图片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作用。”不仅如此,在揭示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和屈辱、野生动物在人类的步步紧逼之下不断消亡时,图片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Martin Cooper (Canada) 马丁·库珀(加拿大)
On the tracks of a coyote在郊狼的轨道上 (城市野生生物组 推荐)
英国哥伦比亚省伯纳比的这段铁路是马丁最喜欢拍摄野生动物的地方。而伴随着美妙、柔和光线的秋天则是他最喜欢来这儿的季节。某个10月里的拂晓时分,当马丁坐在路旁等着河狸从涵洞中出现的时候,一只郊狼从铁轨不远处的一处灌木丛钻了出来,嗅寻着啮齿动物留下的踪迹。“当时,我就知道我要拍这样一张逆光照片。”马丁说。他慢慢爬上轨道,俯卧在道砟上默默等待,当郊狼抬头望向天空时按下了快门。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300 + Sigma 120-400mm f4.5-5.6 lens;1/1250 sec at f7.1; ISO 200。
Sandra Bartocha (Germany) 桑德拉·巴托查(德国)
Harbinger of spring 春之预兆 (植物礼赞组 冠军)
桑德拉说:“一年中我最喜爱的日子就是第一朵报春的雪花莲开放的时候。当我看到它们的那一刻,空气变得更清新,连阳光也温暖了起来。”桑德拉在德国西波美拉尼亚,梅克伦堡州托伦希希湖岸的沼泽地发现了挂在几条光秃秃的纠结在一起的枝条上的几朵精致的雪花莲。“落日给湖面镀上了一层美丽的橘黄色,耳边回荡着凤头的叫声。我用相机内置的多重曝光(一张曝光较强一张曝光较弱)拍下了这幅如梦如幻的景象。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700 + Meier Görlitz Trioplan 100mm f2.8 lens; 1/50 sec at f2.8;ISO 200。
Cyril Ruoso (France) 西里尔·洛索(法国)
Tiny warm-up小小的温暖 (杰拉尔德·杜瑞尔濒危野生生物特别奖 亚军)
把自己缩成一个毛球,这只幼猴通过玩耍和进食来温暖自己的四肢。它属于体长约70厘米的川金丝猴的一个群体,生活在中国秦岭山脉的高处,靠地衣、树叶、树皮和嫩芽生存。“如果不偎依在母亲的怀中,这种坐姿是在极寒的冬季中最好的保温办法。”西里尔说。像这样离开母亲单独坐着的小猴子容易受到苍鹰和金雕的攻击。这个物种濒临灭绝,而这个亚种可能现存不超过4000只。金丝猴种群的总数只有8000〜20000只。
拍摄器材与参数:
Canon EOS-1Ds Mark III + 400mm f2.8 lens;1/200 sec at f2.8; ISO 400。
Hui Yu Kim (Malaysia) 惠于·金(音译)(马来西亚)
Alien 异形(青少年组:10岁及以下 冠军)
一次前往马来西亚日莱峰热带雨林的家庭摄影旅行中,惠于拍下了这张热带天牛威严的肖像。入夜后,蚊帐上的灯泡吸引来了很多当地的无脊椎动物,在早上也能观察到很多。惠于选择了色彩最为丰富的热带天牛来进行她喜爱的微距拍摄。“它有一副怪异的嘴脸,就像一个外星人。但它并不愤怒,只是始终静静伏在树枝上。”她说。”我希望人们能够知道,所有的动物,哪怕它们再小也是生命。所以大家不要破坏森林。“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300 + 105mm f2.8 lens + extension tube;1/80 sec at f5.6;ISO 400; cable release; tripod; light reflectors。
Thomas Peter Peschak (Germany/South Africa) 托马斯·彼得·佩斯查克(德国/南非)
Night sharks暗夜中的鲨鱼 (水下世界组 推荐)
印度礁是莫桑比克海峡一处偏远的环礁。光芒射入礁石附近的海水中,照亮了一群年幼的直翅真鲨。这是水面上一艘研究船所用的聚光灯发出的光,用于照亮环礁,让潜水者们看清周围的环境。托马斯是探险队的一员,他们的目标是统计这一脆弱物种的数量。“我们不必使用水下频闪闪光灯,也不用照相机上的闪光灯。”他说,“这样照片就可以传达出夜行环境的感觉了。”在太平洋之外,直翅真鲨只在有限几处地方出没,这片潟湖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也是人们已知的惟一一处直翅真鲨的育儿基地,其中出现的直翅真鲨群体的数目超过50个。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700 + 16mm f2.8 lens;1/125 sec at f6.3; ISO 1250; Subal housing。
David Fettes (UK) 大卫·菲迪斯(英国)
Pool of hippos河马之池 (动物肖像组 推荐)
干旱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卫趴在津巴布韦马纳潭国家公园长水塘的池边。河马在相互吼叫着争夺空间,“击打着身边的水花”,大卫说,“向对方和我发出警告的咆哮。”当他透过镜头看过去,傍晚的光点亮了个整个画面,一头河马清晰鲜明地缓缓从水面升了起来。“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大卫说,“我被500mm的镜头压着身体,狮子和大象可能会从后面靠近来饮水,而且湖里还有鳄鱼。”因为大卫毕竟是在它私人领地之外,所以河马只是怒视着他,然后这个巨大的动物慢慢地沉回了水里。
拍摄器材及参数:
Canon EOS-1D Mark II N + 500mm f4 lens + 1.4x converter;1/200 sec at f5.6; ISO 400。
Kah Kit Yoong (Australia) 熊凯基(澳大利亚)
Dawn stars 晨星 (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组 推荐)
“我拍摄过世界上的很多海滩。”熊凯基说,“这里绝对是我最喜欢的。”他带着特别的构想去了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帕帕瓦罗国家公园,希望拍摄在清晨被照亮的海岸,多彩的岩石和堆叠使得这处海岸如此与众不同。但是那天并没有出现他设想中闪耀的阳光,取而代之的是,在探索退潮的海滩时,他发现了另一种色彩之源。鱼海星几乎堪称绚丽夺目的颜色平衡了清晨光线的深蓝色。“我用长时间曝光来捕捉一个岩石池里涡流的盘旋,暗示着这些奇异生物来自的那个原始的世界。”
拍摄器材及参数:
Canon EOS 5D Mark II + 16-35mm f2.8 lens; 4 sec at f13; polarizing filter + neutral-density graduated filter; ISO 100;Gitzo Explorer tripod。
David Lloyd (New Zealand)
大卫·劳埃德 (新西兰)
In the flick of a tail鹿尾轻拂之际
(黑白大自然组 特别推荐)
摄影人士对于长颈鹿有个公认的评价:易寻不易拍。“长颈鹿体型庞大,拍摄者要么冒着背景杂乱的风险拉大距离,要么选择表现细节”,大卫描述道。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公园,他看到了表现细节的无限可能性。当时,他近距离遭遇了一头长颈鹿,同时发现地平线上还有另一头。大卫找准位置端起沉重的镜头,决定捕捉一样能让作品充满生命质感的东西—一条拂动的尾巴。“我没料到我要等这么久。心里一边祈祷远处的长颈鹿不要移动,一边等待近处的这只甩一甩它的尾巴。但等待实在太久了,我的手几乎端不住镜头了。而在我即将放弃的那一刻,奇迹出现了——那就是我们现今看到的作品。”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700 + 200-400mm lens;1/3000 sec at f4;ISO 400。
Stephane Vetter (France)
史蒂芬·费特尔(法国)
Heavenly light show 天堂之光
(原生景观组 推荐 )
3月,在冰岛最大的冰川湖冰河湖的上空,太阳活动的高峰引发了壮观的极光现象。“极光变幻莫测,并且移动迅速。”史蒂芬说,“因此长曝光才能拍出平滑美丽的极光幔。”为了等待极光开始,他在寒风中等待了四个小时,他把三脚架压低以防止被时速40公里(25英里)的风吹倒。“极光从西南方延伸到东北方达到了顶点,然后向着银河系一路划落过去。”通过长曝光,他拍摄了八张组合后可以再现神奇场景的无缝图像的系列照片。“这是天堂的礼赞”。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3S + 14-24mm f2.8 lens at 14mm;15 sec at f2.8; ISO 3200;Bilora C283 tripod + Ninja Nodal 5 panoramic head。
Wim van den Heever (South Africa) 维姆·凡·登·赫沃(南非)
Rhino in charge 犀牛的暴怒 (黑白大自然组 推荐)
这头白犀牛显然有些焦躁。它是沙漠保护区某块地盘的统治者,以在有雌性陪伴时脾气不可捉摸而闻名。此时恰巧数头雌性在侧,所以当维姆的司机把车停在100米远时,这头犀牛毫无预警地直冲了过来。“我全神贯注于它雷霆般的咆哮,”维姆说到,“接着我才意识到司机正在发动引擎。”这头犀牛在离我们只有三米处停了下来,打着响鼻,踢起漫天尘土。达到威吓我们的目的之后,它开始往回奔行,骄傲地扬起脑袋。“有一秒它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我,”维姆说,“这一秒长得足够我拍下这一刻。 ”
拍摄器材及参数:
Nikon D3X + 200-400mm f4 lens; 1/320 sec at f7.1; ISO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