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7开启攀越的心智之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7开启攀越的心智之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中纺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

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运行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这是每一个业界人士都极为关注的问题。2007年1月30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对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和纺织经济走势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预测,共有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纺织界人士近400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此次年会以“2007中国纺织经济:分析与预测”为主题。在总结2006年中国纺织经济发展情况及分析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预测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将出现的问题以及整体走势。充分凸显出“中纺圆桌论坛”为政府部门决策以及企业规划未来战略,提供政策参考和建设性意见的宗旨。

论坛以主题演讲和对话为主要形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苏拉集团CEO Dr Carsten Volqtlander分别做了相关的主题演讲。论坛还邀请了来自政府决策部门以及纺织界的高层人士以对话的方式参与了讨论,从宏观到微观,共同分析、预测了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的发展趋势。

行业南一关键词:自主创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创新

“十一五”的第一年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年,纺织工业发展总量有较大增长,从业人数增长3.95%,固定资产增长12.53%,销售增长了21.6%,利润增长了27.96%,这个速度也超过了“十五”期间的速度。

可以说中国纺织工业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一个产业,我们的产业优势不仅仅在于劳动力便宜,我们的劳动力素质也很好,产业结构丰满,从上游到下游,所有材料的纺织品中国都是最强的,调节的余地很大。

对于2007年的工作,我认为需要突出“创新”这一点,要建设创新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要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要转变纺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最核心的要素、因素就是产业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对创新提出两个重点,一个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一个是品牌的建设,也就是科学技术对纺织工业增长方式的贡献率,这个已经得到了广大同行的重视。我们请来国际著名的品牌、跨国公司、科学家、经济学家、行业首脑、品牌经营者和品牌创业者参与我们的论坛,一起论述这个问题。科技创新我们已经有纲要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实现这个纲要,这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解决引进和再创新之间的关系。引进带来了技术进步,但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创新能力,这是行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日本、韩国引进再创新的投入比重是1:16,而我国统计局对2004年的工业普查全国的引进投入和再创新的比例是1:0.3。

第二,要解决风格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问题。产业链创新会降低创新的成本。还要提倡综合技术相关学科的综合创新,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弱点,要注意解决好这一点。

第三,明确创新的主体。我们要始终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与创新实践主要靠科技人员并不矛盾。我认为产业的创新第一是企业,因为首先是企业的需要,产业化是靠企业,新产品是靠企业开拓市场,新技术的投资要靠企业,企业有需求就会投资。全行业如果销售收入的1%用于开发研究,那么一年是240亿,目前我们行业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显然不足,必须要迅速地改变这个局面,这需要企业做好决策。

第四,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加大源头的创新。所谓创新是要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而引进再创新这是一个捷径,但是捷径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实际上我们还是要解决跟着走的局面,如果我们有自主创新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第五,要允许失败,既然是创新就要经历挫折。

与此同时,品牌建设是产业创新的综合表现,我们讲品牌建设,包含四个过程:首先是消费过程,消费者创造了产业:第二个是流通过程:第三个是生产过程:第四个是社会过程。对于这四个过程的创新,我们要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实际上,创新的文化是共生文化,是艺术和工程、科学和社会、研究和生产、经济和自然的综合,这是我们创造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我们现在要不断推动品牌文化,推动和谐企业、和谐行业,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纺织行业的创新文化,形成一个创新的生命体系,使中国纺织工业永远保持高速、能既好又快地发展的生命力。

行业指南二关键词:技术创新

四大因素影响行业发展

2020年的时候纺织工业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为此我们在今天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作为企业家来讲总是对未来要有所预测,要思考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

一直以来,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企业因素都影响着纺织工业的发展。这4个因素的影响也并不相同。

自然的因素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以棉纺行业为例,我们的土地和产量都是有限的,因此达到一定数量就很难有更高的增长,产量上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都排在了前几位,近几年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上,自然因素的影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把市场的因素进行分解的话,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有非常大的潜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GDP增长的潜力也很大,但随着GDP的增长,劳动力成本也会相应上升达到一种平衡。

所谓的政治因素,是政府对行业有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比如关税调节、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补贴和环境保护、提倡创新。比如在印度有一个技术更新基金,如果说企业要进口新的设备、技术,政府可以给予企业5%的财政上的支持。在印尼有一个对纺织系统重组项目实施贷款利息补贴的政策,补贴可以达到3100万美元。希望中国也能有这种给纺织企业提供的技术更新基金,让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企业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管理、市场、效益、质量、生产力。品牌将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形象,也会有效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附加值。产品的质量也是提高产品价值最好的动力。这些都是互相关联的因素。

展望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技术创新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技术创新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场景。到2020年我们的生产效率、工艺、技术都会达到相应合理的程度,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品牌、管理质量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化学纤维这个领域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不但产量会仍然占据更大的比例,质量也会有很大的进展。在棉纺工业,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的棉纺大工厂,原因是中国有这样好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会达到质量、效率非常好的一个状况。中国棉纺产品将会有更好的质量、最好的效益并采用更高的技术,同时还会有更好的品牌。

宏观指南―关键词:效率与和谐

货币政策将松紧搭配

中国的经济从1978~2006年平均每年增长在9%以

上,连续28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西方人所说的东亚20年极限论,他们认为东亚的经济模式在高速增长20年以后必然会停滞,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极限。但我认为,中国在今后仍然有着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要实现这种可能,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效率,一个是和谐。

第一首先是关于效率的问题。我国矿产资源需求1993年对国际市场上的依赖度是5%,现在是50%以上,我国GDP占全球GDP的总量大约是5%,但消耗的电力相当干世界年消耗量的10%,消耗的钢铁相当于30%以上。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才能在今后依旧取得高速增长的可能性。

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提高效率,但这要付出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代价,要追求效率就要鼓励竞争,而鼓励竞争会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平等和效率产生冲突,当以效率为主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时候,往往会使收入差距扩大,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和谐。

第二个持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现在国家已经提出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最终是要靠构建和谐社会来实现。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着五大矛盾:第一,中国现在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但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第二,物价总体水平低,人们又对未来的高物价很担心:第三,经济增长强劲,但产能过剩的矛盾尖锐;第四,经济增长恢复显著,但是失业率成信的攀升:第五,内需不足的同时。出口需求增长过快、过猛。

那么,针对这五大矛盾,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有哪些变化和特点?我认为,第一,现在提出的是淡化总量政策,强化结构政策,今后很难说是扩张总需求还是紧缩总需求,应该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第二,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还要继续采取松紧搭配的原则,从2004年以来收入政策的一个基调实际上是减税,但货币政策上是收紧银根。这种松紧搭配的做法在新的一年还会持续下去;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的周期和反周期的行为差异还会依然存在。

在2007年里这三个特点还会存在,综合来看,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应当说不会有明显的衰退。

宏观指南二 关键词:完善调控

速度求胜不可取

2006年我们国家国民经济GDP增长10.7%,我国的工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增长。工业领域里头有这样四个特点比较明显:

第一,增长的速度和效益更趋协调,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是16.6%,与此同时我们实现的效益是1.88万亿,增长的速度达到了31%;第二。支持投资的行业和支持消费品生产的行业,这两类行业的增长也更趋协调。2006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24%,与2005年相比回落2名,这也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所期盼的,投资品生产和消费品的生产也都有相应的发展;第三,先进生产能力的增长和淘汰落后设备;第四,东中西部的工业生产更趋协调。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西部工业增长比较快,中部工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东部工业增长速度相对比中部和西部来说有略微的降低,但是东部的工业也加快了结构转型的步伐。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总体仍较为有利。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就是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我国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上半年的1.8个百分点扩大到4.1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如不尽快扭转,将加剧结构不合理矛盾,加大节能减排难度。

资源瓶颈、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受结构不合理、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今年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很多挑战。挑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轻重工业增长结构不均衡;二是部分行业落后产能比重依然较大:三是高耗能行业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四是节能减排的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7年我们主要注意的研究解决的问题有三点:

第一方面是降低能耗。2006年国务院提出了要使万元GDP能耗降低4%,主要排放物下降2%的目标,但从现在执行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个任务是严峻的挑战。作为纺织企业也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尽管纺织行业更多表现为加工行业轻工业的一些特征,但像印染行业用水在全国制造业中用水占到第二,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只有7%,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第二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产能过剩的问题实际上对行业发展也是一个威胁,就是说应该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以速度求胜的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第三从支撑环境来看,煤电油运一度成为制约的条件已经大大的缓解了,但是这个问题在局部地区还可能存在。

这些方面是要求我们进一步注意环保、加强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动因,同时我们还会面临到一些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还有原材料的波动变化,甚至是大幅度的波动变化这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

宏观指南三 关键词:上下游不平衡

降低对外来技术的

不仅是2006年,“十五”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是非常不均衡的,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是超高速增长,轻纺工业的增长率一般是13%~14%,中国工业结构已经是一个重型的工业结构。而在增长的效益方面也主要是上游日子好过,下游日子难过。到11月底中国规模以上的企业利润超过1万亿,但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利润也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的上游产业。而下游市场的利润还是微薄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有五点:第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第二,土地和水的价格上升;第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主要有两个元素,首先是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的趋势到“十五”末期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其次是初次劳动成本分配不合理:第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在上升;第五,人民币升值,有人预测今年至少要升5%。

我想这五个条件的变化虽然是宏观的,但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发展条件。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主要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和产能相对过剩问题。近两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能源价格同2001年相比上升了一倍以上,土地价格、交通运输、水、劳动力等价格都在不断上升。可以说,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以及企业微观条件和环境均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基本要素成本的上升。生产能力过剩的主要问题不在总量,而在结构。而结构不合理之处在于,真正的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生产能力比重过低;而大量小规模的、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却有较大的产量。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大企业、小生产”的状态,推进加工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拉长产业链。调整

结构还需要积极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比如现代物流体系、市场信息收集、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推进技术创新第一个任务是提高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第二个就是推进产业升级。中国不能长期建立在以大量消耗资源为基础的重化工工业的增长,不能长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必须推进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间的地位和条件。第三是降低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目前在中国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附加价值高的产业,50%以上是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依赖于技术引进,而美国和日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都在5%以下。

宏观指南四 关键词:油价趋稳

如中东目前虽然没有较大规模的持续性冲突,但伊朗问题的拉锯战如果出现波折,必然会触动国际油价这根敏感的神经等。

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还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差距,就国内油价而言,一方面要继续受国际油价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等重大政策。在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允许不同市场主体进入,加快了石油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2007年是经济要平稳增长的一年,在这一年还要召开“十七大”,所以国内油价不会有更大的变化。

油价高了以后对主要耗油的行业有一些影响。目前还没有能够见效的能够防范高油价有效措施。首先靠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品的油耗或者能耗,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其次避免市场风险的可能比较有限。最后要找替代品来替代能源,也是比较难的事情。总之,对每个行业来讲都要加强管理,实行比较严厉或者比较见效的节油措施。

贸易指南一 关键词:反倾销与美国动态

今年纺织品出口增速15%~20%

关于2007年纺织品出口贸易的问题,主要跟以下几点有关。

第一是人民币的问题。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大家都在看涨,只是涨幅的预期会有不同,舆论评价也不一样,但是人民币在短期内的急剧升值造成了两个不确定因素。首先是对纺织品这样的、我们有竞争优势但盈利能力很弱的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别是从远期看会加大汇率的风险。其次,以热钱为主的洗钱数量会加大,越来越大以后,会加剧我们调控的困难和压力。这是人民币的问题。

第二个我们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长期来看我们出台的一些措施会有利于贸易增长方式结构的转变,但是在短期内对企业的贸易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也需要高度关注。

第三,要关注原材料的问题。原油、棉花的价格都会影响纺织业的利润。

总体来看,根据预测,如果上述的因素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话,纺织业的总体估计是,2007年纺织品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应该在15%~20%之间。

在美国对华关于纺织品反倾销的这个问题上,去年出现了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聚酯短纤反倾销案件,现在美国不仅对我们搞反倾销,同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反补贴。按照美国现有的法律是对非市场国家不能采取反补贴的措施,但是这不能排除美国为了政治和大选的需要可以修改现有的法律,当前美方要求美国政府启动反补贴的声音是越来越强烈,因为这个案子仍在进行中。在中国没有获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同时,反补贴如果施加过来将来我们会面临多重的压力。

借此机会我也愿意给大家多通报一些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一些最新的动向。第一,反补贴案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因为美国是采用判例法国家,如果这个判决成立无疑对反补贴产生一个实例效应。第二,美国政府在签定越南交易法律文本当中,明确规定每半年政府可以自主启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而且美国的业界要求政府对中国2008年备忘录到期以后这一条也同样适应中国。第三,美国最新修订了一个对非洲的法案,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延长到2012年,这个期限正好跟我们的议案到期是一年。第四,对我们的聚酯短纤采取反倾销,现在要以中国应进行公平贸易为由实行环保劳工权益。

美国这一系列的动向。表明了在纺织品贸易方面有很多不利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声音,但在我们的努力下,目前还是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按照数量我们在美国去年已经占到35%的贸易份额,按金额占到总额的30%,既保证了我们核心的权益,又解决了他们关注的问题。

贸易指南二 关键词:升值与风险应对

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加快

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应该会在2006年的基础上略有加快,波动幅度也应该会有所加大。判断依据主要是:

首先2006年的贸易顺差来看达到了1774亿美元高额的贸易顺差,而纺织品贸易顺差达到1290.34亿美元。2006年1月到12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到1290.34亿美元。200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180.5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进口金额为163.54亿美元,同比增长5.58%:服装进口金额为16.97亿美元,同比增长5.50%。相信2007年贸易顺差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减缓,但是仍然会是一个大的顺差。

其次,企业已经基本适应了人民币升值和波动,也基本掌握了规避风险的能力。

一年多来企业在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一些做法中也发现企业对怎么样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因为规模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做法。有几种方式可以参考:充分利用现有的银行避险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等: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和结算货币,选择有利的出口结算方式、灵活选择结算币种、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加强管理,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这包括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扩大进口:寻求政策支持,申请外汇资金集中管理,以节省汇差。

纺机指南 关键词:创新与转型

纺机亟需增加高档设备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头一年我们认为是开门红的年,纺织机械的总产值超过了500亿,2006年纺织机械的出口增长非常多,达到了40%,即12.6亿美元。纺织机械行业对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在纺织工业提升科技贡献率这个方面应该说是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中国的纺织机械市场在2006年以前的三年时间大约每年是80亿美元的规模,但是在2006年超过了90亿美元。这10亿美元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中国

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对于高档设备的采购量大大增加,应该说是2006年整个纺机市场的重大变化。也说明了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于高档设备需求量的猛增。

2007年市场总体情况看。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走势上增长但幅度会下降,但总量依然会上升。2007年随着国家对过剩行业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审批制度》的出台,纺织行业规模增长的速度肯定要放缓。各地在“十一五”期间还以省政府的名义下达了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或规划。例如,新疆棉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10年他们的棉纺规模要从2005年的280万锭发展到600万~700万锭:化纤产能要达到52万吨。类似新疆这样把纺织业作为“十五”重点发展行业的在中西部还有几个省。依照这种情况,尽管2007年以后纺机产品的需求量不会像“十五”期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增长是毫无疑问的。

从2007年开始。纺织行业适度放缓的增长很大一部分要靠更新改造来推动纺机产品的增长幅度,从去年开始,随着纺织行业由规模扩张型向更新改造型转变,首先纺机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将进步加大,需要加大中高档机械的生产制造。国家在2006年已经启动了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专项,纺机工业也被列到了这个专项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方格机械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有一个目标:希望在“十五”末期纺织机械有50%的品种源自自主创新的技术,其次是以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主的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将加快;第三是行业特征由满足内需型向扩大出口型转变。

棉纺指南 关键词:棉价与滑准税

棉纺行业将保持平稳的增长

目前,我们使用棉花的比重大约是64%,棉花价格对整个纺织工业的影响非常大,2006年国内棉花产量是670万吨。全球棉花消费大概在2560万吨。消费比前一个年头增长了大概70万吨。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国际上的棉花供求还是可以满足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的棉纺织行业也没有必要大量抢购棉花,棉花的需求量是在逐年增长的,进口的量也在逐年增长,2006年进口棉花进口了364万吨,每年增长的幅度都非常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棉花供求的矛盾使棉花的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棉花价格连续三年高于国际市场在1500~2000元钱,这样高的棉花价格对中国的棉纺织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大大下降,这对我们的企业的影响很大。

在2007年棉纺织行业整体增长态势上,应该保持比较稳定、平稳的增长,不过增长幅度会出现下降。2006年的我国纱线产量大约达到1740万吨,这个增长率大约在20%。“十五”期间纺纱增长量平均在17%,在2006年“十一五”第一年里纱的增长量就超过了20%,这可以看出对棉花的需求增长得很快,我们预测到2007年由于棉花市场的缺口还是要保持比较大的缺口,进口依存度大约在30%,就是说我们的棉花30%是需要进口的。根据我们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我觉得2007年增长还会保持在稳定的增长,但增长幅度会出现下降,主要理由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知道产业的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很大的联系,棉纺业连续五年的快速增长,每年都超过17%~20%。2006年投资的增长率从年初的42%回落到11月份的投资增长率,只有16.9%,这比我们前两年的39%,和大前年的90%的投资增长率是大大下降了。2006年投资增长回落到16.9%,必然会影响到2007年的投纱线产量。

第二,实行6%滑准关税,按1月20日的进口棉花价格分析,1月20日国际棉价在59.13美元/磅,这已经比国内的棉花贵200多元钱,今年实行了6%的关税以后我们棉花价格高了,高于国际市场1279元钱,这可能影响到2007年纺织品的出口。

第三,关于去年9月份纺织出口的退税又下降了2个百分点,绝大多数企业在2007年会得到比较多的体现。我们算了一下,我们棉纺业影响一般贸易占70%,可能要影响到17.9亿元的效益。

化纤指南 关键词:恢复与上升通道

化纤业将出现恢复性稳定增长

化纤行业是我们纺织工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料性基础行业,这几年应该说风风雨雨,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有。中国化纤行业在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5年行业运行发生较大逆转,产能过剩、原料紧缺等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使市场行情、企业开工率、行业运行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形势不太理想。

不过,2007年的化纤行业将可以用“恢复性的稳定增长”来形容,或者说我们的行业必将进入到上升通道,这是在2006年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

首先,市场上任何的矛盾都要在市场价格中体现,价格的上涨或者指数的变化在2006年出现相当的突破,大约上升了3%~13%左右。第二,化纤增速得到了合理的恢复,相对于前几年高速增长的20%左右的增幅,我们认为增长13%是合理的回归。另外,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会控制在12亿,更重要的是行业运行的质量会大幅提高,我们的销售额会突破1330亿。而且我们在考核27项指标当中,从归纳起来的盈利水平来看几乎都是正向运作,仅仅是发展能力两项指标在下降,这也是在调整过程中一个正常的体现。

总体说,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行业的运行是恢复性平稳的增长,有几个趋势更加明显,行业结构会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会更加明显:一、向大企业集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规模明显提高,大企业已成中坚力量;二、向市场集中,主要表现在化纤的产能、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的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集中,江浙两省占总产能超过了2/3,达到了68%:三、向民营企业集中,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产能比例迅速扩大,达到了67%。我国化纤工业出现三大集中趋势是市场指向下的必然结果,依托于下游业加工能力和较为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直接受到下游纺织、服装市场及工业发展的引导。两三年后浙江可望成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制造中心。

同时,我们技术进步也更加明显。有几个数字:化纤产业的进口2006年是128.3万吨,产品的出口第一次达到了105万吨,出口增长了45%。这些说明我们的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要谈到行业的趋势来看,我们还要正视行业的矛盾。如果按化纤行业规律的话,我们的行情很可能在10月份出现一个反复,这个问题是我们业内最值得警惕的事情,原油的回落是个趋势,但不可能降到每桶45美元以内,今年我们判断是。在10月份前将会有一个好的增长势头,但在10月份以后的增长走势很难预测。

针织指南 关键词:上下游联于

向内销市场延伸

总结2006年的针织市场情况有几点成绩。第一,原来的针织强省依然很强,增幅最高的是四川,达到了

60%,这当中很明显看到 种产业梯度向西部转移的特征。第二,在出口结构上,去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针织服装及附件的出口,去年前11个月的出口达到了291.1亿美元。另外在出口量和价格的比较上,金额的增长达到了44%,也就是说出口的平均单价比前年增了17.6%,这是中国针织行业连续十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从产品方面来说女士服装产品增长是最高的。第三,在整个内销体系上,我们的支撑点是内销而不是国际市场,增长幅度和外销增长幅度相比总量增长要大于外销。从零售数据和全社会商品的消费来看增长13.7%,针纺织市场达到了26.9%。

在2007年从发展趋势来看,向内销市场延伸是我们今年要做的一个工作,我们在中间制造业的部分是可控的。有两个想法,一是希望与上游的原料厂和机械设备厂商联手,二是关于销售业态的变化,希望出现家电行业的格局。例如,当年家电行业是国有百货商场里面的主打产品,但现在大部分的家电产品已经从百货商场里面撤出,形成了国美、大中等专营机构。而目前我们的纺织品仍然集中在百货商场中销售,但由于空间的限制,纺织产品的整体感无法能到完美展现,不能尽兴表达诠释品牌的内涵和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少有自主性,经常被打折、促销、调换位置等因素影响。我们可以思考类似这样的纺织连锁经营的模式是否可行,这确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在2007年针织工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努力提升全行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上,也可以说这是今年针织行业工作的两大创新点,通过提升科技与品牌两大贡献率,全面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服装指南 关键词:品牌与系统工程

满怀激情做响每一个品牌

2006年是服装产业奋斗的 年,也是服装产业实施调整升级初见成效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去年我们服装产业增长了8%,销售增长了10%,出口创汇达951.9亿美元,我认为这是我们服装产业品牌、竞争力的表现,同时在出口创汇方面也是跟世界各国同行共同发展的机会,这就是我对2006年简单的认识。

在2007年市场化的进程中,在当前外贸出口行业发生的配额限制到绿色环保、再到反倾销等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市场的挑战会来得更加明显、尖锐,面对这种形势,我认为应当以创新来应对。2007年企业家们应该在下面五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是要研究市场、研究产品。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那还叫商品吗?商品要有市场价值,特别是附加值,有一件衣服在前年卖了48万多元的价格,相当于一辆好的奥迪汽车的价格了(2005年,“白领”服饰在燕莎友谊商城店售出一件48万元裘皮服装)。

二是注意市场消费终端的建设和创新,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很多品牌也已经走到了连锁加盟的路上。

三是我们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尤其要强调色彩的搭配,这给我们新工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四是企业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现在就要倡导诚信经营、尊重创造、保护创造,还要对社会负责任,建立起一种职工、企业、行业、社会的和谐发展格局。不规范的行为会对市场起到一种破坏的作用。像去年底,羽绒服装行业已经率先开始倡导行业制度,希望羽绒服装行业能够对市场加以充分认识,尊重市场的发展,竭尽全力维护这个市场的制度。

五是服装产业始终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创新,面对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首先要立足于国内,同时竭尽全力为全世界50多亿人的生活做到改善。

企业要得到长远发展,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品质。它是我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第二是品牌。品牌首先讲究的是定位,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经济实力,它的消费水平不一。工业品牌主要定位在制造上,而商业品牌可以运用很多国内的制造优势。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团队精神和企业内在人才交流协作。

最后送给业界两句话,“认认真真做好每件衣服,满怀激情做响每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