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AHP法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AHP法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实地考察和参考相应文献基础上,构建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获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对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是旅游业新兴的一个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民族村寨旅游是基于民族生态保持完整、民族文化完整度高、民族景观独特的少数民村寨,并能充分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认知、参与的旅游活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交流等意义重大。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的一个新亮点,逐渐得到人们的亲睐,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也普遍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对民族村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聚居地,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王荣红等以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为例,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社区参与开发能力有限,提出了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开发策略。石坚以西南民族村镇为研究背景,归纳了当前已形成 “政府主导型”、“村民自主型”、“企业主营型”及“政府+企业+农户+协会”复合型的开发模式。认为要走政府、社区和企业合作的模式,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民族村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廖军华指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因此,要采取应对措施,保护环境,才能使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陈志永等[4]提出少数民族村寨开发存在社区参与和利益主体问题,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民族地区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模式。罗永常指出黔东南通过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建立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能不断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杨媛等基于贵州视角,总结了民族村寨旅游中的问题,分析了当地特色农耕文化资源,并提出建议。张杰等认为旅游发展导致民族文化遭到影响和破坏,应提高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政府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赵斌以松桃县正大乡苗王城为研究对象,对苗王城品牌化进行了研究。

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定量评价研究很少。由于黔南州旅游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和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因此以黔南州少数民族村寨为案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研究区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位于东经106°12′至108°18′,北纬25°04′至27°29′,坐落在贵州省中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靠省会贵阳市,南与广西接壤,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相连,东临黔东南州。全州辖十二县市,南北长249.5公里,东西宽207.6公里,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聚居着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7个民族,总人口323.27万人,少数民族占55.16%。年均温16℃,平均海拔997米,年均降雨量1411毫米。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其自然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为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2011年黔南州旅游总收入为210.01亿元,接待游客量为3085.52万人次, 全州境内公路里程为15515公里,客车2762辆,星级酒店29家,其中客房2279间,床位3909张,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二、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的ahp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很多,本文采取较常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AHP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托马斯・塞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多层次决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把研究内容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多个因子进行分类、组合,形成多层次的具有隶属关系的评价系统,并请专家对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评分,再运用数学方法求出各因子的权重并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指导规划布局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建立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参考相关评价模型,确定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图1),A层为总目标层,B层为综合层包含资源条件、旅游条件和开发条件,C层为项目层包含民俗风情、民族景观、旅游服务、可进入性、基础条件和潜力条件,D层为评价因子层包含原始性、保护度等20个因子。(见图1)

(二)构造判断矩阵

由于某指标下各因子对其影响程度不同,故将该指标下的因子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由各因子对该目指标层的相对重要性量化值构成的矩阵就是判断矩阵X(见表1)。

表1中Xi(i=1,2,…,n)表示第i个评价因子,Xij(i=1,2,…,n;j=1,2,…,n)表示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相对重要性比较得出的量化值。

(三)计算因子权重

邀请专家根据对已构造好的判断矩阵进行因子相对重要性赋值,利用公式(1)、(2)求出权重Wi:

Ti=(i=1,2,…,n;j=1,2,…,n)(1)

Wi=(i=1,2,…,n)(2)

式中,Ti表示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乘积的n次方根,n表示判断矩阵的阶数,Xij表示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比较其相对重要性的量化值,Wi表示第i个因子的权重值。权重值越大,表示该因子的重要性越高,反之越低。

(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为保证判断矩阵两两比较结果的科学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公式(3)、(4)、(5)对CR的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认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时,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检验,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3)

(4)

(5)

式中,CI表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RI表示相应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可通过一致性指标表中获得,λmax表示矩阵X的最大特征值,n表示相应判断矩阵的阶数,CR表示随机一致性比例。

(五)指标权重排序及分析

此次共向旅游学、资源学、地理学、环境学等25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且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重分配的合理性,整理得到评价因子权重表。(见表2)

由表2看出,在B评价综合层中,资源条件权重高达0.7010,说明资源条件在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中及其重要,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而旅游条件和开发条件在评价中的分数不高,但也是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

从C层6个评价项目层来看,民俗风情权重最高,为0.4673,说明民俗风情是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吸引力,古朴的布依族风情、多彩的苗族风情、浓郁的水族风情、独特的瑶族风情、淳朴的毛南族风情,共同构成了黔南州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大观园。民族景观权重为0.2337,略低于民俗风情,说明除了体验原滋原味的民俗风情外,景观的美感度也是游客满意度的重要考虑因素,布依族的木板房,苗族的吊脚楼,水族的干栏式民居等共同组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居景观。第三位是旅游服务,权重值为0.1285,说明旅游服务条件的优劣在资源开发中的明显地位,也是影响游客休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服务设施和环境,让游客产生宾至如归感。第四位是基础条件,权重为0.0708,说明政府的支持、客源地大小等是确定民族村寨旅是否有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第五位是可进入性,权重为0.0643,说明交交通条件的便利度在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到关键的影响因素。第六位是潜力条件,权重为0.0354,虽然分值不高,但不容忽视。

从D层评价因子层的20个因子来看,原始性最高,权重为0.1680,说民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在评价中的优先地位。黔南州少数民族多,由于欠开发的、欠发达的州情使得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存,原始度较高。其次为人文景观,权重为0.1558,说明少数民族的民居景观、祭祀场所和活动场所等的组合性在旅游开发中地位显著。第三位是参与性,权重为0.1174,说明游客的参与度高低是当今旅游活动必须重视的项目,黔南州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且参与性极高。第四位是自然景观,权重为0.0779,说明旅游地自然环境的优良也是产生旅游活动的基础,黔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度高,为休闲旅游提供环境基础。第五位是保护度,权重为0.0756,说明民俗文化的完好程度是开发的条件之一,只有独具特色且保存较好的民俗文化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前许多民族村寨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民族语言和民族服饰几乎被汉化,导致民族文化的断层现象,应予以有力保护。第六位是好客度,权重为0.0714,说明民族的热情及排他性的高低要纳入开发因素。居民越好客,游客就越有归属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有利。第七位是食宿条件,权重为0.0547,说明良好的食宿条件是游客满意度需要考虑的因素,黔南布依族的糯食文化、苗族酸汤鱼、水族长桌宴等都是特色的饮食文化。第八位为奇异度,权重为0.0349,说明民俗文化的独特性是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例如布依族婚礼就是布依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第九位是旅游购物独具特色,权重为0.0325,说明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特色食品的供应条件在开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第十位是交通便利和连通性,权重为0.0321,说明交通设施状况,交通可选择性等在开发中的重要地位。黔南州以湘黔、贵广、株六、泸昆、黔桂铁路和320、321国道、贵新高速、厦蓉高速及荔波机场构成了州内主要交通网络系统,可进入性较强。其他评价因子权重相对较低,但在开发中需要将其纳入影响因素中。

三、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正在扩大发展进程中,本文选取黔南州主要民族村寨作为评价对象,就其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一)黔南州主要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等级评价

为了解黔南州主要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综合状况,特向黔南州旅游局工作人员、黔南州导游以及黔南州游客发出问卷40份,回收36份。运用加权平均指数法(公式6)评价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参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表3),最终得到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评价结果(表4)。

(i=1,2,…,n;j=1,2,…,n)(6)

式中,i表示第i项评价因子,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F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分,Wi表示第i项因子权重,Qi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的第i项因子的模糊得分。Qij的值通过对黔南州旅游局工作人员、黔南州导游和黔南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

(二)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表4的评价结果得出,从等级上看,黔南州的民族村寨多处于优良级别,普通级较少;从民族村寨的民族成分上看,布依族村寨最多,水族村寨次之,苗族村寨第三,瑶族村寨第四,毛南族仅有一个;从分布区域看,都匀市、三都县、荔波县分布较多,其他县市分布较少。总体来看,黔南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资源雄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旅游服务系统基本健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社区参与度高,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良好、等级较高,特别适合开展民族村寨旅游。

当前,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缺乏良好的品牌效应,就近不如黔东南州的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就远不及云南丽江、泸沽湖。因此要形成强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的构建是黔南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瓶颈,应立足国内外游客需求,着眼国内外市场,建立良好的营销策略,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建立以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和毛南族五大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村寨旅游品牌,要充分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树立黔南州在国内民族村寨旅游领域的品牌形象。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CUGL110208)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