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耕田来我织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耕田来我织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来鲁书潮、王丽萍的名字,大家也许陌生。但是说到《婆婆媳妇小姑》、《岁月如歌》、《夫妻冤家》等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大家会说:哦!是他们写的呀!他们呀!

这一对夫妻,是我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比较幸福的一对。两个人好像都很忙,作品一部换一部。用王丽萍的话讲,就是“你耕田,我织布”,两个人忙得欢天喜地的。我也为他们高兴,有时静下心来,想想他们的家庭故事,觉得当编剧的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好剧本。

浪漫篇:他在稿海里拣到了她,她赤脚当上了新娘

说起来,不得不信缘分,因为很多的东西无法解释。

比如,鲁书潮与王丽萍的认识,就是冥冥之中被安排过一样,信不信由你。

那个时候,王丽萍从杭州入伍,在所属的安徽南陵县的野战医院当小兵,喜欢舞文弄墨,写点儿今天读来酸溜溜的小文章。她写了一篇叫做《我爱阳光》的小说。正巧那天的报纸上有《希望》杂志的一则欢迎来稿的广告,王丽萍就将小说投了过去。

这篇小说落到了当时《希望》主编张瑶琪女士手里,恰恰此时张女士一纸调令调到文联去了,临别编辑部,想到那篇稿子,便交到了24 岁的尚未婚配的英俊小子鲁书潮手里。

鲁书潮接过稿子,点头对张女士说:“我看看。”看过之后,就将稿件放进了退稿箱。80年代中期,文学还是挺热热乎乎的东西,稿件都是哗啦啦地过来的,王丽萍的这篇小东西,实在算不了什么。

《我爱阳光》到此本来已经打句号,我们可爱的小女兵与一米八十的鲁书潮也将从此擦肩而过,但是,命运有时真的很惠顾一些需要惠顾的人,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两个不相干的人,从此成为相亲相爱的人儿。

那是1984年第六期的《希望》杂志,刚要发排稿件时,突然发现文字不够了!责编急急地叫鲁书潮补稿,鲁书潮拍拍脑袋!哦!那篇稿件可以用吧?于是,在退稿箱里找……好险,退稿信都写好了,差点被寄走,呵,王丽萍,就是这样被他拣了回来了!

这就叫缘分,你躲也不躲不过去。

后来,鲁书潮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反正他跑到南陵去看王丽萍了。现在我问他,他都说编辑看作者,理所当然。我下半句话没说:全国的作者多呢,为什么不看别人呢!

王丽萍说第一次见到鲁书潮就觉得他很斯文,很有教养,是个博学的人……我很相信女人的第一个感觉,通常能影响她的一生。就是在今天,这一对人儿,都已经生活了十三年,王丽萍还说:他的斯文,涵养和博学,从没有少过。

王丽萍称鲁书潮为老师,尽管后来她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了鲁书潮,但是她觉得这只是表象,在心里“我挺崇拜他,因为我不懂的能在他那里找到答案”。

鲁书潮一直不想说第一次见到王丽萍的感觉,因为他是个内敛的人。不善于表达。王丽萍的话比他多。他更多的时候就是在听,眼睛里放着光,很欣赏的样子。

在他们第一次见面后不久,王丽萍就去了南京政治学院上学了,鲁书潮都没有耐心等到她的信,就匆匆赶到南京去找她。据他说,找到学院就看见王丽萍啦,过程好像很简单。再问王丽萍,版本不一样了,鲁书潮找了起码四所军校,最后在她所在的校门口,碰到了王丽萍,两个人傻傻地站在那里。

这两个人经历了很浪漫的恋爱。他们是有心人,给我看他们的影集,有三本是他们的“恋爱经”,两个人的照片被贴到影集里,上面分别写着两个人的对话,有一张照片,两个人依在玄湖湖边。鲁书潮写道;“十四次春风金陵,胜抵人间天堂”,原来,仅一个学期,鲁书潮就去看了王丽萍十四趟。

那时候,合肥到南京还没有高速车,去一次,得花五个钟头。王丽萍又在军校,管得很严,见一面只两个钟头,她又催他走了。

他说他不累,呵,一谈恋爱,就忘了什么叫累了。

毕业后一年,王丽萍一个人提着箱子“奋不顾身”地嫁到合肥。

结婚时没有叫任何朋友参加,只是家里人聚在一道吃一顿饭。吃饭前,王丽萍去做头发,等到了时候往饭店赶时,又碰到天下雨,她穿着高跟鞋,有点心疼自己的新鞋子,红色的,新娘子穿的。于是,这妮子,就脱了鞋,一手拎一只,飞奔过马路……

我没有见到此番景象,但是最后这段场景被王丽萍写进了散文,至今读起来,都有一种浪漫之美。“雨中,我跑着,粉红的裙子飘了起来,恰似一只红蝴蝶,我就这样赤着脚飞奔着去当我的新娘……”

写实篇,夫妻就是一个彼此习惯的过程有事业更重要

结婚一年,两个人有了孩子。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也就在那一会儿。那时,夫妻两个人都有点狼狈,管小孩,忙工作,事业没有起色,生活刚刚开始。

好像任何夫妻都有这个过程,浪漫过后是平静,激情过后是琐碎。

王丽萍曾经很不满地对我说:“孩子太小,大人不又大。”

鲁书潮和王丽萍在家都是老小,都排行老四,在家里两个人基本上是少爷、公主的份儿,谁做家务呀!成了家,与父母住一起,虽不用凡事操心,但是生活的琐碎还是免不了带来磨擦。

鲁书潮:“也吵架啦,我让让她,不作声罢了。”

王丽萍:“我甩手出门,希望他追我,但他不追。我进到电影院,看电影,放的是喜剧,回到家想不起来吵什么。”

两个人像孩子般又吵又好,渐渐地,彼此习惯了。王丽萍的开朗与活泼,鲁书潮的深沉与理性,恰恰是两个人生活与事业的互补。

“夫妻就是一个彼此习惯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双方都也有点牺牲和退让。”他们如是说,揭示婚姻真谛。

我喜欢一个说法,家就是宝盖头下加个猪字,意思就是家要有点乱,有点脏,这样才真实。在他们与父母一起居住的日子里,我觉得他们的小家基本上是乱哄哄的,书桌上,衣柜上,到处都是东西……我随便往沙发上一坐,觉得自己的脚有地方就可以了……(多年以后,当我进入他们一尘不染的家里,我还是怀念那个乱乱的小家,让我不紧张。)

这样的日子好像也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努力上进的人。作为他们的朋友,我喜欢这样的进取心,每隔一段时间见到他们,都有新的发现。

大概是1991年吧,鲁书潮的一个小说让潇湘电影制片厂看上了,来电话希望他把小说改编成电影。鲁书潮苦练几晚上,抽无数的烟,废无数的稿,但是改出来的剧本好像还是小说。正当他万般苦恼时,王丽萍说,让我试试好吗?于是,王丽萍拿过来改,一改,改成了一部很有风格的电影。厂方看了很满意,要不是出于对票房的考虑,那一年,肯定就开拍了!

这一件事情,起因在鲁书潮,但是成果在王丽萍。良好的开头,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他们发现,除了平平淡淡的生活,他们原来还可以创造出更有意义的世界来,可以合作干点事业。这一发现,让他们惊喜不已,他们在干事业的同时,又反思自己的婚姻,便知道了尊重对方,感情相对刚刚结婚时,来得更加坚稳了。

后来,王丽萍写出了22集电视剧《婆婆媳妇小姑》和21集电视剧《女子公寓》。两个人从1996年开始合作,创作了20集电视剧《岁月如歌》、20集电视剧《夫妻冤家》、20集电视剧《2000年我们结婚》、20集电视剧《情长路更长》、电影《绿色柔情》等。他们又一道出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他们的长篇小说。事业很顺利地发展,两个人的感情也有了新的境界。

鲁书潮毫无掩饰地说,我特别喜欢听她说话,很风趣,她的机灵和和敏感有时让人惊讶,不知道她的小脑袋里又会冒上什么来。她是个不断有新意的人。这一点,我想跟她不停地吸收新的知识、不断用功是分不开的。

令鲁书潮经常赞叹的就是王丽萍的刻苦。她写起剧本有点不顾一切。“看她用功,自己就很心疼。”

王丽萍则常在人后说鲁书潮的好,他的懦雅和教养,对女性的尊重和博览群书的开阔。“他的好在细节里,跟他结婚这么些年,从他嘴里很上到他讲别人的坏,讲得多的是别人的好。他是一个善良、宽厚的男人。”王丽萍这样说,丝毫没有做作,说得非常自然。

我很喜欢他们夫妻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极有涵养。举个简单的例子,王丽萍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是就是将本子放在书潮的眼皮下,他都不会动一页。同样,有女士找书潮,王丽萍更不会多问一个字,当然,除非他主动说。

我曾经跟他们讨论过妻管严的问题。鲁书潮态度很好:可以管啊,为你好么,男人有时就要管。王丽萍快人快语:当然得管啊,年轻时管住腿,老了就管住心。

真正的夫唱妇随。

憧憬篇:上海又是他们的新家你耕田我织布

1999年6月,鲁书潮和王丽萍和为上海市人才引进,离开了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年的城市安徽合肥,调到了上海。

临行前,我们有过一次长谈。

我问:都三十好几了,再闯上海,不怕吗?

王丽萍说:两个人在一起,就不怕。

我问:你们的感情到了那里会不会受到考验?

鲁书潮说:当然是考验。

2000年7月,我来到他们位于徐家汇的新家。收拾得整洁、明亮、雅致的新家,虽然一扫从前的纷乱,还是让我看见男女主人生活的平静和充实。床头柜上鲁书潮搂着王丽萍的照片,很“肉麻”地放在那里;书房里,依旧到处是书和资料,有点乱。王丽萍特别叮嘱阿姨,千万别动,让我一伸手就找得到我要的;孩子的房里,挂着公公鲁彦周为她题写的书法:“早春怒放冠群芳”;客厅里,韩美林的小品、黄永玉的水仙、还有新鲜的玫瑰,看得出主人的品位。

他们夫妻坐在我的面前。尽管许久不见,但是,真正的好朋友在沉默三分钟后,一般又会恢复原样。

果然,我们又滚着笑作了一团……

这一年,用王丽萍的话说:好像过了两三年!原来这一年里,她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一开始到上海,无法适应,尽管她听得懂上海话,但是她不知道怎么交流,上海人比较敏感和细腻。这对从小在军营长大,又在北方生活了十四年的她来说,感到很困惑。在这一年里,她的父亲过世了,令她倍感人生无常。她说:我是在一夜之间发现自己长大了。令她安慰的是,鲁书潮始终真诚地用行动证明着爱情。他们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支持,在快乐的时候,又彼此分享。

鲁书潮笑说,以前在安徽,觉得自己对妻子是不错的。到上海后,才发现上海男人是如何对妻子的。也难怪法国女人最想找的男人,就是上海男人。

最初来上海的日子真的很难,要租房子,孩子转学后居然水土不服得了胃窦炎,大雨里他们又是医院又是学校的跑;因为人地生疏,朋友不像在合肥那样多,免不了孤独和寂寞。

但是这一阶段过得很快,因为一旦把身心投入到事业里,就觉得天地广阔了。

他们在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奔波后,又潜心地进入了创作状态,这一次,创作状态更加饱满和激情。王丽萍说,大上海的文化和经济,给我们视野以极大冲击力,我觉得自己比以往更加热爱写作,不完全是为了名利,还有内心由衷的感动、热情和活力。

鲁书潮说,不来上海,没有一个比较。来了以后,觉得更加开阔了。

他们这一年里,创作并拍摄下了上下集电视剧《兄弟》、电影《喜从天降》、20集电视剧《我要结婚》……

我问他们现在有没有吵架?两个人都愣了一下,看看对方,摇摇头。

哪里需要吵?现在更懂得心疼对方了。

我知道有时王丽萍写得累了,就到地铁站等鲁书潮下班回来,两个人走路手拉手的。像男生女生,很煽情。

王丽萍向往的感情生活,一直是那种你耕田我织布的朴素生活。她在后一部电视剧里,写过一句很好的台词:“结了婚,我就是你的眼睛,你就是我的耳朵,我们互为血肉,但又保持自我……”

作为旁观者,我觉得他们这一对是相对来说幸福的一对,有共同的语言,性格互补,彼此懂得欣赏对方,能包容各自的缺点。这样的夫妻,真让人为他们珍惜。应了一句俗话:“今生一份缘,前世多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