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艳明“投影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俗话中讲“以文会友”“以武会友”,也有“以酒会友”,但是你听说过“以片会友”吗?
2012年10月9日下午,胡宝团就在他公司的展览室里“以片会友”,他会的这位朋友就是任艳明。
(胡宝团,山西百家老根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传家宝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来,这两个人一个是卖酒的,一个是卖焦炭的。可是坐在一起,他们聊的却是另外的话题:“你拍了什么片子?”
胡宝团把自己公司的展览室布置得像个放映室,本来应该是重点的酒品在这个展览室里倒更像是墙体四周的装饰品,而中央的茶桌茶具以及对面的电视屏俨然成了这个房间里的主角。
烧水、沏茶,给客人们看近年来自己跟投的影视作品,胡宝团乐滋滋的。同样乐滋滋的还有任艳明,他迫不及待地要给大家看他投拍的第一部电视剧《撞击》的片花。
——随身带着《撞击》的片花,已经成了任艳明的习惯。只要逮着能播放的屏幕,他都非常乐意让大家看看他的作品。
从事影视投资,可以说是任艳明的第三次创业。与胡宝团的“跟投”不同,任艳明是“动真格”的,不仅担任电视剧的制片人兼出品人,从剧本的创作到后期剪辑他都全程参与。
在没有踏入这个圈子以前,任艳明遵守着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六点起床。但是踏入这个圈子之后,因为好多编剧、导演都是“夜猫子”,晚上才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时间,为了适应他们,任艳明常常凌晨一两点才休息。而第二天,又会准时六点起床,于是眼药水成了他的必需品。
有很多人不理解,任艳明卖焦炭卖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当制片人?任艳明说,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知道累的。
在当代的晋商群体中,任艳明属于个性鲜明的一类。其实,他本身的故事和性格就够得上电视剧的主人公。如果透过镜头去看,会发现一幕幕都富于戏剧色彩。
镜头一:“闯关东”
说起来,任艳明属于“年少得志”的那种人,从小就显示出商业天赋的他在20多岁时已经是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经营着中阳县城最大的摩托车店,开着小汽车,拿着大哥大,风光无限。只是那个时候的任艳明还太年轻,没能“hold住”这一切,朋友们做生意需要钱,任艳明绝对仗义,没有二话。就这样,没几年财富就付之流水,任艳明一无所有了。
从“年少得志”到一无所有,任艳明觉得人们看他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于是“离家出走”去了宁波,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在宁波,任艳明卖过盒饭、修过自行车,吃了很多苦,却还是没有找到商机,便辗转去了辽宁,到一家做煤炭生意的企业打工。这次打工让他找到了商机。三个月后,
任艳明给父亲打电话,请父亲帮他筹措5万元钱。
任艳明用这5万元在老家换了两车皮的焦炭,然后运到辽宁出售,从中成功捞取了二次创业的第一桶金。这一年是2000年。
任艳明坚信,做贸易把商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价格放在第二位,别人就没有不和你合作的理由。凭借着诚信和做事情的执着,任艳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寄回家里的钱也越来越多。只是,寄得钱多了,家里人却急了。
——不就是“倒腾”焦炭吗,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赚这么多钱?就凭那5万元钱?
父亲给任艳明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父亲写道:儿子呀,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但唯独一条路不能走,那就是犯罪的路。
为了消除家人的担忧,2002年,任艳明把父亲接到了辽宁,带他去自己的公司“视察”,眼见为实。老人家看到已经粗具规模的任艳明的公司,这才放下心来。
任艳明属于认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的性格。开始在沈阳做焦炭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做成当地最大的户。而这个梦想在2003年的时候终于实现。“那个时候,我的焦炭都是专列往过运,一个列的货全是我的。”
镜头二:假煤老板与真煤老板
因为做的是和煤炭有关的生意,不少人因此把任艳明称为“煤老板”。
任艳明觉得自己又没有煤矿,不能算真正的煤老板,他说:“我也很想成为,但是我没赶上那趟车。”
虽然在东北已经待了很多年,但是任艳明还是改不了一口的山西话。有一回在北京打车,司机一听他的口音,便说:“山西的吧?做煤的吧?”
任艳明开玩笑道:“我可不做煤,我是倒煤的。”
司机一听蒙了,“倒煤?倒煤是干什么的?”
任艳明解释:就是把山西的煤运到外地去经营。
虽然任艳明算不上“真煤老板”,但是在他的生活圈子里,却有很多“真煤老板”。用他的话说,“不是很多,那是太多了。”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煤老板,但是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好朋友。”任艳明与煤老板们的交情要追溯到1996、1997年那会儿,那个时候任艳明正“年少得志”。“当时我的实力比煤老板们强,因为那个时候投资百儿八十万就能开个煤矿,煤矿也不景气。”那会儿煤老板喜欢去任艳明那儿买摩托,但是没有钱,想赊账,任艳明总是说“你先骑去吧”。
或许当年任艳明的“慷慨”是导致他一无所有、不得不“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是后来他做焦炭生意,煤老板朋友们也给了任艳明很多支持。
如今,昔日的煤老板们正在寻求着转型之路,任艳明非常希望拉着这些朋友与他一起投入影视行业。“山西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但是算不上文化大省,在影视方面也很薄弱。所以我就想,我起不到引领的作用,但是我可以带个小头,在我的圈子里,为好朋友们搭建一个平台。”任艳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思想的人不一定有实力,有实力的人不一定有思想,“所以我要把这两种人组合在一起做一些大事。”
不过摆在任艳明面前的难题首先是要获得朋友们对这个行业的认可。每次回山西,只要和朋友们坐在一起,不管是吃饭还是喝茶,任艳明总是耐心地与他们沟通,给他们讲文化产业的盈利点和朝阳性。
尽管如此,多数朋友还是抱着观望态度。任艳明明白,光说不行,得拿出真东西来。而真东西就是成功的影视作品。
镜头三:写、写、写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之后,任艳明都会做一个小时的运动,然后写两个小时的书法。只要是他住的地方,不管是辽宁的家,还是中阳老家,都有笔墨纸砚。甚至出差、住酒店,助理也会帮他带文房四宝。
书法任艳明已经坚持写了五六年,不论工作有多累,休息时间有多紧张,他的书法练习都雷打不动。任艳明并没有打算要当个书法家,萌生练习书法的念头是源于2007年时他参加的一场笔会:“那年参加了一场中山书画院举办的笔会,主办方要求每个人用毛笔来签名。看到其他人都写着一手好字,我当下决定学书法。”
任艳明是个很有韧性的人,一旦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情,就会下功夫去做。他拜东北著名书法家张海原为师,买了写书法的“全套设备”,每天至少写两个小时。朋友们一看任艳明的架势,都说“这是个文化人”。这一下任艳明更有动力了,他觉得,得对得起别人的评价。
随后任艳明创建了秋实书画院,“每周我都会举办笔会,与全国各地热爱书法的友人切磋交流,还有幸结识到了赵本山、王小利等许多东北演艺圈里的明星朋友。”
受演艺圈朋友们的感染,任艳明萌生了投资影视的念头。加之2008年以后,煤炭市场不太景气,任艳明更是觉得转型很有必要。
可是这种想法几乎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朋友劝他影视投资的水很深,还是敬而远之的好;家人则是觉得焦炭生意顺风顺水,即使市场不太景气,也不过是暂时的。
最后任艳明瞒着家人,向朋友陈玉明借了500万元,于2010年5月创办了辽宁秋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对于为什么坚持投身影视行业,任艳明说:“第一我热爱这个事业;第二文化产业的路比较长,我看重商机;第三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有很多优惠政策,我认为是阳光产业。以前我总爱把商人比作一只雄鹰,雄鹰要坚强、要在高空展翅飞翔。但是没有方向你总有飞累的时候,所以商人选择方向、选择一个事业非常关键。我认定影视行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成立秋实传媒之后,任艳明80%的精力都转移到了影视方面,焦炭方面的生意则交由妻子打理。然而在《撞击》的拍摄想法诞生之前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任艳明都不敢轻易下手,他明白影视行业的水很深,而自己除了热爱之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还太缺乏。所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任艳明的主要任务是学东西,拜访老师、参加电视剧的开机仪式,甚至客串了《乡村爱情故事4》。
直到有一天遇到著名台球教练张树春,他告诉任艳明,有个朋友打算拍一部以台球为主题的纪录片。任艳明一听觉得创意不错,为什么不拍一部以台球为主题的影视剧呢?这在大陆可是首创。
回去之后,任艳明就找来编剧。他定好框架,然后请编剧来创作。其中很多故事都是出自任艳明的点子。“我们的创作团队探讨剧本的时候,谈到兴起时,‘来,我们喝点酒吧’,那个时候可能已经到凌晨一两点了。”
如此亢奋的三个月之后,《撞击》的剧本诞生了。从第一稿开始,任艳明看了不下十遍。然后建组、开拍、杀青、后期制作……
镜头四:老婆大人
在任艳明的事业中,有个重要人物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他的老婆曹文梅。
当年他“离家出走”去了宁波,一个月后老婆得知了他的所在,毅然辞掉了教师工作,跑到宁波与他一起吃苦、一同分担。从那个时候起,任艳明赚了钱都要交给老婆管,到后来成立公司,老婆就是公司的财务总监。
任艳明的事业是在一无所有之后重头开始做起来的,来之不易。所以当他计划投资影视行业时,遭到了老婆的极力反对。“那时候我几乎每天和影视圈的人在一起,搞得家里的作息时间都乱了。到吃饭的时候我不在,晚上回去一两点,甚至两三点。”任艳明说。
老婆极力反对,任艳明坚持要做;妻子是公司的财务总监,任艳明要用钱就得通过老婆。于是,这个过程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斗智斗勇。
老婆扣下了丈夫的身份证和车钥匙。无奈之下,任艳明只好打着跟客户吃饭的幌子“密谋”转型。“在家里吃饭时,我的电话只要一响,老婆就会第一时间去看到底是谁给我打的电话。如果是客户,就相安无事,一旦是文化圈里的朋友,她会立刻跟我急。有一次,我骗她跟一个公司老总吃饭,没想到过了两天那个人打过来电话却说好久不见,当下就露馅了。”
虽然任艳明从朋友那里借钱成立了秋实传媒,可是《撞击》开机后的钱从哪里来呢?还是得通过老婆这关。
家人知道任艳明一直在忙着筹拍《撞击》的事情,但是运作到什么程度却不清楚。直到任艳明邀请老婆参加在老家中阳的开机仪式,她才惊觉居然已经进行到了这个地步。用任艳明的话说,“水已经有了,米也下锅里了,就剩下烧火了,你烧还是不烧?那时候老婆没辙了,只能打钱。所以她第一次打款就给我打了1000万。”
《撞击》的投资需要3000多万,这一下等于预算的三分之一已经到位了。任艳明心里很高兴,紧接着就开始了他的第二步“暗算”。
任艳明找一些有权威的好朋友,去跟老婆聊传媒产业的好处,形成“唾沫车轮战”。当然,这些好朋友并不完全是自由发挥,而是按着任艳明的思路来进行的,因为他最清楚老婆的软肋在哪里。
“他做这个事情不容易,你要支持他,千万不能让他垮下来,男人们有这种雄心,你可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这是施加压力,但不是杀手锏。杀手锏是:“你不关心别的,你还不关心他的身体?他为这个事情休息也休息不好,还得考虑资金,你把资金给他注进来,起码资金方面他不用费心了,就能安心和他们创作、拍摄。”
好多人不理解任艳明,说他怕老婆,钱都让老婆给管着。但是任艳明认为世界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你自己的老婆自己不尊重,那谁来尊重?那个时候老婆对我不离不弃,女人就是你让她来当家,她心里踏实。淳朴、实在,这些优良品质在山西女人身上最多了。”
镜头五:“对瓶吹”
每次跟朋友吃饭,任艳明都要进行一个酒桌礼仪,那就是“对瓶吹”——开一瓶啤酒,仰头一口气喝尽。
在任艳明的身上,既有山西汉子的实在,也有东北汉子的豪迈。
而对于任艳明所从事的事业来说,没点硬汉的骨气,确实是撑不下来的。
在《 撞击》拍摄期间,任艳明顶着很多压力。很多人不认为他能搞成这件事情,因为从影视的投资角度而言,一些专业人士都难免失败,更何况任艳明是第一次做。
甚至还有等着看笑话的人。因为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互相磨合需要一个过程。能否处理好团队中出现的矛盾,直接关系到影视剧能否顺利拍摄完成。
“整个剧组100多、200人,来自五湖四海,临时搭建的班子,大家都知道3个月后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所以在这个团队里要有主心骨,就像凝合剂一样,把大家凝在一起。”任艳明说,“制片人是做什么的,就是处理各种关系,阻止矛盾、解决矛盾。这是很累的。剧组里有十几个部门,制片、美术、外联、化妆、道具…… 每天得处理各部门间的协调,以及各部门的问题。”他引用业内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过程,那就是“拍一部剧,寿命要减少一到两岁”。
作为《撞击》的制片人兼出品人,很多东西都需要任艳明来把关,每个环节他都得花费很多心力和时间。从今年2月10日正式开机起,任艳明就“厮守”在了剧组,早晨6时开工,晚上零时收工,每天累得几乎都是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拍摄时间用了95天,到杀青的时候,任艳明觉得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可是刚休息了没一周,后期制作又开始了。于是任艳明又开始每天“上班”。对于任艳明来说,以前虽然对影视剧不太懂,但是通过这部剧就能学不少东西。
片子初剪完之后,任艳明邀请了二十个专业人士开了一个看片会,请大家给提意见,哪儿有毛病、需要怎么处理。看完后,大家给这部剧的评价是:拍得不错。听到专业人士能这样评价,任艳明心里的一块儿石头才算落地,同时也激起了他创作第二部影视剧的欲望。
“他们原来说你做煤炭生意的、搞经营的,你做这个能做好吗?但是现在他们再说这样的话,我包里就放着片花,让他们看看我拍得怎么样。”任艳明的语气里有着扬眉吐气的意味。对于他来说,第一部剧的成败关系重大,因为有了成功的案例,持观望态度的朋友才有可能跟他一起做。
其实影视剧拍出来还不算成功,得播了才算。每年国内拍出的电视剧,能播出的还不到一半,余下的都成了陪葬品。对此,任艳明显得很轻松,因为几家卫视都向 《撞击》投出了橄榄枝,预计最早明年1月就将会和观众们见面。
镜头六:名片
在投身影视行业后,任艳明成了没有名片的人。
“以前我拿名片,宇时兴炉料有限公司、顺德昌物资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我有业绩放在那儿,业内都知道我。可是现在,你说我拿哪个名片?我做的是传媒,拿以前的名片,跟现在做的事情有些牛头不对马嘴;拿秋实传媒的名片,可是秋实传媒现在还没有知名度,所以我就干脆不拿名片了。”任艳明说,《撞击》热播后,就会成为他的一张名片。
不过,任艳明脑子里琢磨的可不只这一张名片。他的野心很大。他要给老家中阳造一张名片,要给山西造一张名片,甚至把山西的山山水水、人文历史都包装出来。
在《撞击》95天的拍摄时间中,有70天在中阳、离石一带,其他部分的拍摄则在太原完成。任艳明的团队中,很多人都来自东北。从拍摄成本和拍摄条件来说,在辽宁拍可能比回山西更有优势。但任艳明还是坚持把大部队带回了山西,“因为是春天,咱们这边风沙大,而且增加费用,但我是投资人,有这个决定权。我说不管投资的多与少,咱们回山西吧。费用有一点上升但是能够对山西做一点宣传我还是愿意的。”
在这部剧里有很多加入山西面、醋、酒的场景,任艳明尽可能地把具有山西特色的元素小心翼翼地放进这部剧里。
10月9日,任艳明回山西,接着13日,他的编剧和导演们也到了。随后,他带着他们去了山西的醋都清徐。这次回山西,任艳明是为了筹备明年的戏。在此之前,他要让他的创作团队了解山西的人文历史特产风貌,让他们与山西文化撞出灵感的火花。
对于下部影视剧的题材,目前任艳明不愿做过多透露。他说,现在对第二部剧的剧本和拍摄方案有一种兴奋和期待,“说句大话,我打算把我的这部剧打造成不亚于《乔家大院》的片子。”
任艳明说,做焦炭买卖的时候,他和大企业去谈生意,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问他,“你有多大实力就要与我们合作?首先我们需要的量是……”任艳明打断他:“不用说了,我任艳明有这个实力,你去我的仓库看看就知道了。”于是他就带着他们去自己的仓库,然后指着仓库里的焦炭说:“看,这些都是我的!”
如今,任艳明转型文化产业,但追求的依然是类似的成就感,那就是指着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说:“看,这些都是我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