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课堂抛几块激浪“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课堂抛几块激浪“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整堂课妙趣横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呢?笔者认为应当给课堂几块激浪的“石”。

一、巧妙设计导语,抛出创设情境之“石”

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部辉煌的交响乐,那么导语便是这交响乐的序曲。导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用不可低估,好的导语,不仅能稳定课堂秩序,使学生静下心来上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老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造成一种情境、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受到感染之时进入课文的学习。

例如教《爱莲说》一课,笔者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如梅花以“傲”为美,她冒风霜、战冰雪,总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到来。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谦逊无私的精神世界。就说落花吧,也是极为可敬可爱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人们爱什么花,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周敦颐写的,他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写莲花,寄托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吧。一“石”一出,使学生的心潮起伏,成功课堂的一半就有了。

学习《天上的街市》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在朦胧的夜晚,仰望深邃的夜空,看着那一颗颗眨着眼睛的星星,多么令人神往。你看那颗颗闪烁的星星,多么像美丽都市夜晚的街灯,那朗朗的星空,就像一座天上的街市,同学们,有谁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这幅天上的街市图呢?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作答,这颗“石”投对了,它把孩子们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星空中,激发了无穷的想象,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便是如此吧。

二、调动学生热情,形成自主学习之“石”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核心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热情,经常让他们自己设计学习方案。

比如在学习汪曾祺先生的著名散文《端午的鸭蛋》时,笔者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散文的学习中语言的品读是重难点,尤其汪老是语言大师,这篇文章的语言有许多值得玩味之处,那么如何更好地品读语言呢,笔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孩子们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本文的语言可以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比如:短句、大白话、典雅语言、“造型”语言、童真语言等,可以分类进行朗读品析。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案很有创意,这时候笔者积极引导同学们分别找出这几种类型语言的许多例句,比如,短句有: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大白话有: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等等。接着同学们又找出了不同语言的朗读要领,比如:读短句时要注意一句一顿,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接着说的神态;读大白话时要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语速稍快,加上表情;读典雅语言时语速稍慢,面带微笑,优雅自然;读童真语言时语气要活泼天真等。明确朗读要点之后,孩子们采取个别读、小组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认真朗读品味这些语句数遍,深刻体会了作者融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文言语言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的语言风格,同时又感受到了汪老对故乡、对童年的怀恋,学完此文孩子们纷纷赞叹汪老真不愧为“文狐”啊!在这样一节“以读贯之”的语文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训练了思维,愉悦了审美,这样的语文课,也一定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也一定会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所以教师应学会运用好“调动学生热情,形成自主学习”这块石,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精彩的课堂将触手可及。

三、放手学生身心,提出价值问题之“石”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笔者在语文教学上始终把学生当作全面发展的人,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笔者敢于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根源。可许多老师害怕学生提出“为什么”,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教师本身也不知所以然,但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很好发展,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例如,笔者在教《爱莲说》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把文章的主题定格为:歌颂莲花的正直、高洁傲岸、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们学习莲花的这些高尚品质。正当上课讲到这个问题时,有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认为莲并非像你所说的那么好?”我说:“是吗?为什么你这么认为,能谈谈你的看法吗?”他说:“莲花所以能有亭亭玉立的枝干,青翠欲滴的叶子和美丽娇艳的花朵,来自于根下重重淤泥的滋养,可是当莲拼命吮吸淤泥中丰富的营养,冒出水之后,反倒嫌弃淤泥的不干净,这不是人们常说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吗?这样的人难道也算是君子吗?”

学生这一独特的见解,让笔者震惊,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竟能不孤立地看待问题,真是了不起!试想,如果笔者当时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就会被抑制,还谈什么“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放开手脚,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多投几块“有用之石”、“价值之石”。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相信许多教师正和笔者一样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给沉闷的课堂多抛几块激浪的“石”,由此触动学生的心灵。上快乐的语文,展现灵动的课堂!

(郑冬梅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