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错过》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错过》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错过解读

张海联

这是一篇以“错过”为题来感悟人生的杂感性议论文。作者以辩证、积极的观点,来阐述对“错过”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

文章开头,以“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直接入题。紧接着,以“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一件物美价廉的衣衫这类小小的错过”,和“由于迟疑而痛失跳槽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为例,说明“错过”是每个人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常见现象。再接着,又以“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和“积极参与一项改革,取得精神物质双丰收”为例,说明“收获”是人生的主流现象。二者就象经纬线一样交织在人生过程中,见证着(构成)我们斑斓多味的人生经历。

作者指出:对于“错过”,既不能麻木不仁、糊涂放任;也不能背上包袱、解脱不掉;积极正确的态度就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恩,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形成明确方向、把握机遇、坚持目标的定力,从而避免由于“错过”而造成“过错”。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指出对待错过的正确态度应当是: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错过虽然意味着损失,但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要正视它、承认它。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一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所以要认真总结反思,汲取经验教训。

接下来,作者用比喻来表达对“错过”的体悟:“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这对于在校学习的少年儿童来说,最好的注释莫过于“不能因贪玩而荒废学业”。

文章结尾指出: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於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有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这段话,就是刘心武对“错过”体悟的结论。其核心观念是:“把握好人生目标!”,这是文章的“灵魂”!针对在校学习的少年儿童来说,其教育价值,就在于告诫他们:“要为终身发展而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从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来看,在当前“迷恋网吧形成网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但直接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严重侵扰,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致公认这是一种不可坐视的“精神”。毋庸置疑,它对未成年人的“把握好人生目标!”是一种严峻挑战。因此,以“网瘾”的危害作为对照,引导学生切实理解“把握好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并且坚定地树立起积极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切实做到:“铭记在心、矢志不移、时刻不忘、践行不辍。”这是对《错过》教学价值的真正体现!

本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在于启发学生对“错过”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错过”的品味中,记取经验教训,“把握好人生目标!”

本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课文的第二句“从商场……到……总算起来,真是不少!”是一个用“从”和“到”两个介词由150个字组成的单长句,句子附加成分多,结构复杂,使阅读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集中精力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不必在语法分析方面去过多花费工夫。

(二)、文中所举的事例、学生尚未切身经历,语言表述含蓄,与学生的社会阅历和领悟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需要我们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实际经历的事例,实现文章内涵与学生认知的沟通。

(三)、课文结尾:“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作者采用“以事喻理”的写法,用“奔驰的列车”、“窗外的景色”和“预定的到站”,来比喻“人生”、“错过”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借以强调把握人生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人生体验”,是人生观教育的一个主要课题。它所强调的是:人生之可贵,不仅在于它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更在于它的内容,在于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单元提示指出五篇课文“都是对崇高境界的解读,都是磊落坦荡胸怀的展示。倾听这些真诚的道白,我们对生命里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会倍加珍惜。”在这里,落日和朝阳,指的是光阴,是时间。时间是对生命的计量,生命在时间中度过,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因此才有“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启示。

总而言之,对“错过”的体悟,必须联系学生实际,密切结合他们的生活、学习实践,启发他们真正对自己负起责任,做到“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