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YP教学“渔鱼兼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YP教学“渔鱼兼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国际教育,简称IB)国际文凭教育在中国大地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我有幸成为了一名IB教师,担任pyp(Primary Years Program小学阶段,简称PYP)的教育教学工作。PYP的教学模式沿用国际通用的课程体系,与国内的固有的教材、固定的考试要求、课堂学科设置均有较大的不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灵活,学生更注重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一、 钻研PYP课程框架 营造语文学习乐园

PYP每个年级要围绕六大超学科探究主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如何共享地球)来自选相关与之匹配的教材内容,没有教材,要靠教师将很多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各年级探究主题相同而中心思想不同的教学目标。初一看,感觉这六大主题与学科之间有较远的距离,但通过不断钻研课程框架整合教材反复实践,教学过程还是充满乐趣,教学结果也是收获多多的。我举个教学实例,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PYP的语文教学吧!

我选择了六年级的探究主题“我们如何表达自己”,其对应的中心思想是“爱的行动”,然后我再对照PYP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进入了繁杂忙碌的备课状态中。备课时,我先将国内语文教学与PYP语文教学作个对比。

国内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老、慢、费等问题。“老”指的是教材更新不快,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学生思维成长的速度;“慢”指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费”指的是教师教学费神(备课、批改作业试卷),学生学习费心(乐趣少压力大)。许多课文的教学无外乎还保留一些固定的模式,学生永远只有几个活跃分子在表现着。很多课堂里尖子不尖,后进生还是“后”,多种因素在制约着师生的发展。

PYP的课程似一味中药,需要不断地煎熬、尝试、反思,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忽然药到病除,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尽在掌握之中。这里的“煎熬”指的是教师对PYP课程的钻研,“尝试”是预备几个教学方案,根据学情变化随时更新,“反思”是当“此路不通”的话就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再看看这一超学科主题的“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中的“爱的行动”。我事先做好单元计划的大框架,然后寻找相关教材,是有关培养学生爱社会爱人类爱自然的课文(最多四篇,其余的留与学生去寻找),然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我设计了如下大课:课前的情景铺垫:学生表演课本剧《游子吟》后,再谈此剧表达的是母子情。顺势引导学生再类推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子情,《走过老师的窗前》中的师生情,这一切均源自一个“爱”。

除去父母与子女之爱,这个爱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然想到爱国,那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爱国经典诗篇又闪亮登场了。再说到爱自然风光,《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等古文便又新鲜出炉了。也就是说国学内容在这两节课内有了体现。

有了国学的热身,学生的兴趣增长了,我再适时推出《老人与海鸥》、《唯一的听众》等文章,学生在自学过程是全程投入的,师生共同探究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爱是什么”、“爱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表达我们的爱”、“你觉得应该为爱负什么责任”、“你希望能为爱付出什么行动?”学生愉快地分成小组,紧锣密鼓地合作探究以上问题,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或采访他人、写作文、做PPT、办板报、演讲、辩论等方式在忙活着,我是他们的陪伴者与合作者,起到唤醒、点拨、引导的作用。

学生也搜集了不少“爱”的文章,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小老师”,有足够的平台与掌声让他们完成对这些文章的解读,台下的同学们似乎都是他(她)的“粉丝”,“师”与“生”频繁互动,妙趣无穷。

这个主题即将结束时,不少学生有感而发:“这次探究活动,让我感觉到爱的定义原来如此广泛。以前他人对我之爱,我浑然不觉,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国家与社会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圳的风光气候这么适合我,父母老师关爱我的身心健康,我应该也要学习关爱他人、注重环保、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很显然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涉及到其它学科他们更有兴致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觉悟提升了。那么学生关于语言学习的状况又如何呢?通过评估,很多知识点他们奇迹般地掌握了,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也超出我的预料。学生对“爱”不仅有较多较深的理解,也付出了相应的行动,一些环保事务、爱心捐助什么的,无需我发动,他们自觉地履行一些义务了。

为时一个多月的单元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忙碌而又快乐的,我也是既疲惫又开心,“爱他,就对他放手”这句话真没说错,这也是“爱”的一种。感谢PYP的课程体系,这种师生解放、省时高效、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让我品尝到做教师的价值!

二、 分层教学新解 集中优势共补弱项

国内课堂教学对学生座位的编排也是很讲究的,其中最负责任的是把学生四至五人编为一组,将优、良、中、差的比例安插在一起,教师的本意是以强带弱,这个想法是很为学生考虑的,但学生对于这些安排满意吗?

优生自然是众星捧月,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外,还要很辛苦地帮助“差”生,自然很辛苦,再摊上几个不配合的,他们会委曲与不平衡:我做完功课,为什么不能休息、娱乐或者阅读?我帮助他们,他们还不听话……而那些“差”生,日子很好过,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有人帮助我学习,我学与不学一个样。若“上头”(老师或者家长)催得紧,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团结好“优生”,就可以“贡献”出作业,与我“共享”,我还是很好玩的!教师也不轻松,通常这个组看看,那个组瞄瞄,还是忙不过来,某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学校提出学生按功课层次合理分组,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这个理念是不错的,但很多老师觉得有些不公平,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会不会对他们的自尊造成伤害?优秀生会不会闲着,后进生的会不会变得更弱?

我通过反复思考,结合曾经观摩过的新西兰小学课堂的分层教学,开始大胆尝试。每个学生的座位都不是固定的,按不同的课程进行分层。以某一学科为例,数学弱的坐在一组,强的则集中在另一组,其它学科也如此安排。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居然是不错的。如在语文课堂,学习能力强的那一组的同学较快完成学习任务了,他们有很多选择,可以阅读可以写作也可以帮助较弱的那组的辅导一下。以前按强、中、弱混坐的学生学习速度是较慢的,但分层后他们觉得很舒坦,想在几个水平相当的“难兄难弟”中杀出一条血路,他们之间出现竞争了,若比组内同学学业完成得快些,他们无比高兴,以后居然学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那个优胜组的同学也不甘落后,他们也不希望第一位的“宝座”被人换下,学习的劲头自然也增加不少。

我的“分组政策”不是一层不变的,让热衷于新鲜事物的小学生很感兴趣。如合作上网、到图书馆查询资料,结伴采访他人,合作完成小实验等自选的学习小组,我会用这些方法来分组:1、色块相同组。如把一把色块(五种颜色)发给学生,每人任意选一块,选到红色的为一组,绿色的再成一组,以此类推可成五个小组。2、拼字成组。我把印有“合作学习”的纸剪成小块,数量与班级人数一样。同学随意抽一块,再由他们合作拼字,拼成“合”字者为一组,“作”字者为一组,以此类推,可成四个组。3、形状分组。把一些瓶盖、跳棋、军棋、小三角尺等代表形状的物体让学生选择,可以分为球形组、方形组、三角形组、圆柱组等。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分组学习中,总能有不同的合作者,除了感受友谊外,还收获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其中的快乐让他们的学习如虎添翼。

回顾我在PYP的教学工作经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让我体会更深,工作开展得是否顺利与钻研理论、勇于尝试、实践反思是相辅相成的,给了学生装备精良的“渔”,便会回收更丰硕的“鱼”。IB教育教学工作,让师生们能够摆脱各种无形的枷锁,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