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额缝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额缝变异及其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额缝;变异;额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7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53-1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我们教师在上解剖实验课“颅骨的整体观”这一课时,不仅我们发现,而且有的学生也注意到了有不少整体颅的额骨上面近正中矢状位有一缝(额中缝)。我们和细心的学生都感到有些疑惑。我们现在所用的是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人体解剖学》分别是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在介绍颅骨的顶面观时只讲了三个缝: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对额骨近正中矢状位有缝(额中缝)只字未提。于是我们查阅文献,相关文献记载也相当少。其中奠世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他在《人类学学报》的一篇文章中对额中缝的出现率进行了统计,额中缝的出现率在139例颅骨中,出现额中缝11例,占7.9%。有文献记载不同人种额缝的出现率在7.4 以下(Berry1975),206例尼日利亚人颅骨出现率为3.4%。吴汝康1949年对黄种人观察高达10%。有关国人的材料,曾有陆振山、张光武与丁士海等前辈先后有过报道,多限于在华西地区收集的资料,其出现率分别为10%、12.2%、6.8%。我们对本实验室的标本进行统计,208例颅骨中,出现16例,出现率为7.7%。邵象清记载人类的额骨原成自2个骨化中心,左右各一般情况下,额中缝愈合很早,约1周岁开始,迟至6周岁便已完全愈合,使额骨成为完整的1块。但在部分个体,至成年后额中缝还清晰地存在。这属于额缝的变异,变异率较高。

额骨骨缝出生时为纤维结缔组织连结,随年龄增长,自内板向外板逐步骨性愈合,如果不能完全融合,甚至终生不愈合,就会出现变异的额中缝,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额骨骨折的判断。额中缝和额骨近正中矢状位骨折的区别主要依据外伤史和解剖学位置在X线片中分辨。缝在线上表现为蚓状低密度影,宽度可均匀一致,缘光滑圆润些;骨折线可由宽渐细,缘多锐利清晰,但两者的区别不大。因此一些变异的额中缝和额骨近正中矢状位骨折易相混淆,从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如果涉及法医学鉴定,后果将更严重。根据《人体轻伤鉴定(试行)》的规定,颅骨单纯性骨折可以定为轻伤,将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了解了额骨变异骨缝情况,可为临床医生正确判断颅骨影像检查结果及法医鉴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奠世泰,张文光,雷绍伯,等.中国人颅骨缝的变化与年龄关系[J].人类学学报,1987:21-23.

[2] 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17-121.

[3] 丁士海,谭允西.中国人颅骨额缝的观察[J].青岛医学院学报,196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