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之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之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本文以新课程下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关注点与构建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策略为思考点,提出几点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 课堂评价 课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改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新课程下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关注点

1.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本,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导致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4.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的、赏识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进而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二、新课程下构建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课堂才能变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体的园地,才能使新课程得以实施。

1.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的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由此形成三个课堂策略体系: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具备发展的动力,表现为“爱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学习中敢于善于质疑,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善于评判,甚至提出异同意见。

2.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新课改下教师要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改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探索、创新。教师教学模式要符合启发性原则,体现目标性原则,教授行为要能引起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有张有弛、活泼生动,对课堂偶发事件,要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不逾轨;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以身心一体化的表达,使学生真切地受到发的教育和影响;以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自我选择、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优雅的审美素质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3.建立促进教学的多元评价模式,加强对课堂评价的科学管理

在评价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开展多形式的评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兼有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实施多主体评价,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也是现代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志之―。

以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景式”评价代替以“一堂课”为主的“管窥式”的评价。将评价活动置于日常教学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纳入教学工作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注意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积累,建立个人档案库存,允许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申诉,发表意见。

4.突出学生主动参与,践行能力培养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合作学习是参与学习的重要体现。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促进者”。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更应聚焦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改变目前学生学习时空被全面主宰和机械分割的局面,调整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应成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机制,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抛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评价,从评教师的教转向评学生的学。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是否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否引导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评价中,应认真分析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的质量,看学生是由教师牵着被动的“动”,还是自主的“动”;是单调机械的“动”,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践表明:教师如果把课讲的过细过透,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还把学生培养成了思想的懒汉,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创造,是教师依据创造和思维发展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调查、实验、实践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增进教师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观念的变革,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胡国环,李红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吴迪.多元性:素质教育评价的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4]钟启全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