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媒体企业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媒体企业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矿集团新闻中心成立于2002年8月,是徐矿集团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媒体机构,由徐州矿工报社、徐矿有线电视台、江苏新视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报社印刷厂等组成。

《徐州矿工报》作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面向江苏省煤炭企事业单位发行的企业报,自从1950年创刊至今走过了61年的历史。徐矿有线电视台自1991年经广电部批准建台,目前也已走过了20年。近年来,我们借鉴兄弟单位媒体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探索,对报纸和电视的管理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不断强化新闻传播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徐州矿工报》先后获得“全国百优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全国二十佳企业报”、“江苏省十佳企业报”等光荣称号。每年都有数十件新闻作品被各级新闻协会评为好新闻或优秀作品。徐矿有线电视台的装备水平和采、摄、制、播的实力得到持续提升,先后推出的《黑色风度》、《惊心动魄壮歌行》、《刘远志的金牌梦》、《“黑小子”漫画家》等20多部精品节目,获得部省大奖和江苏省及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充分展现了徐矿人的良好形象,获奖的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国煤炭系统和江苏省企业电视系统名列前茅。

一、根据读者需求,对报纸和电视进行多次改版,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吸引力

2007年前的《徐州矿工报》,前4版分别为企业要闻、经济、安全、政治新闻,后4版全部为网络新闻,从网络下载。随着办公室电脑的普及和进入家庭,特别是集团公司的局域网开通到矿区后,待报纸发行到读者手中时,报纸刊登的网络新闻已滞后两到三天,读者意见较大。2007年5月,进行了一次全面改版,将报纸分为A版和B版,A版即原来的前四版不变,B版取消了网络新闻版,开辟了生活服务版面,受到了读者的好评。2009年5月,我们以《徐州矿工报》成立60周年为契机,对报纸进行了再次改版;2011年8月份,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再次对报纸进行了改版,对报头、版式重新设计和包装,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经过改版后的矿工报进一步明确了报纸定位,对部分版面作了“关、停、并、转”的处理,增设了“区队班组”、“企业文化”、“科技之窗”、“行业扫描”等版面,更多地加入了美编的元素,使得版面风格更加端庄、稳重、大气。在此基础上,对《生活周刊》进行了“瘦身”,由原来的8个版缩减为现在的4个版,同时又创办了《非煤周刊》,集中报道宣传徐矿集团非煤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徐矿有线电视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周只播出3档电视新闻,每档10分钟,其余时间除了对集团公司重大会议进行直播外,全部转播中央一套的节目,机制的僵化造成观众数量骤减,影响力也在持续下降。针对此情况,我们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片源,恢复播放文娱、影视片,并增加了贴近职工、贴近观众的专题类自办节目的播出频率,收视率稳步回升。2011年初,徐矿有线电视台的资源吸引了江苏广电集团财经频道的关注,5月份我们与其签订了长期“好享购物”电视广告播出合同。

二、服务企业异地创业发展大局,及时推出报纸数字版、视频新闻网络版,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随着徐矿集团外出创业步伐的加大,已经在新疆、陕甘、贵州等地建立了煤炭生产基地,部分职工从本部转移到了异地,为了让这部分职工及时了解到企业本部的情况,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将报纸邮寄到异地单位,但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产煤基地在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报纸寄到当地大约要7至15天,新闻变成了旧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利用互联网络,把数字版报纸上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了节约资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攻关,自己动手,成功地摸索出了报纸解析、拼版和上传技术,并建立了我们新闻中心自己的“新视点”网站,定位为文化传播网,逐步将报纸、电视节目全部上网,让异地职工及时了解本部的信息。据我们了解,目前煤炭系统甚至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徐州矿工报》在企业数字报上网方面的做法起步较早,坚持也较好,得到了中国煤炭记协领导的好评。2012年初我们又上马了北大方正报纸文韬采编系统,我们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与移动公司合作,将在全集团推出手机报,进一步扩大报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外,我们还准备利用新闻中心的“新视点”网站将电视视频新闻到网上,方便异地干部职工收听收看。目前,网站的视频相关资质我们已经具备。

三、尝试开门办报办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为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同时增加收益,我们尝试了开门办报,每周拿出4个版面,与江苏省煤矿安全监督局徐州煤监分局联办了《江苏煤矿安全》专刊,已经创刊7周年。今年5月份,我们与江苏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西安联合举办了《江苏煤矿安全》专刊出版365期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筹措专刊联办费用40余万元。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徐矿集团实际,每月拿出4个版面与集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老干部管理处)开办了《夕阳红》老年专刊;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纪委联办《本廉徐矿》专版;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教委联办《职教·人才》专版,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工会、团委联办了《工团建设》专版等,调动了各方参与办报的积极性,不但有效地传播了企业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2009年国庆60周年,我们出版了108版的国庆特刊,既取得了政治效益,又取得了经济效益。在2011年改版时,我们考虑到徐矿集团非煤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事实,筹备创办了《非煤周刊》,每周三出版4个版面,提高了非煤企业的话语权,受到了非煤企业干部职工的欢迎。

四、加强制度建设,激励采编人员提高媒体质量,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在合力

近年来,我们注重制度建设,激励采编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完善了《新闻中心采编人员业务考核办法(试行)》,对报纸和电视采编业务考核办法和经营业务提成办法进行修订;制定了《新闻中心对外宣传及好新闻作品奖励办法(试行)》,对在上级媒体发表的稿件和在各级记协评比中获奖的稿件,给予物质奖励;出台了《新闻中心创新创意奖励办法》,激励工作上的创新和创意。制定了《新闻中心优秀记者、编辑评选办法(试行)》。实施了《新闻中心新闻业务研讨交流活动实施办法》,为逐步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奠定了基础。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又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集中版面和时段推出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写的报道,讲述职工及家属身边的故事,展现集团公司“两转”突破的火热场面,拉近媒体与基层职工的距离,并逐步形成制度,切实改进文风。同时,我们还将过去采编合一的模式改为采编分开,根据各人的特点界定采与编的岗位,使每个人都集中精力干好相对单一的本职工作,以此提高办报办台的质量。

(作者单位:徐州矿务集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