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末代帝王作家,一个贾宝玉似的风流才子人物,却“可怜误作人主”,他的身上体现着强烈的人生错位,这种错位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南唐灭亡,“日夕以泪洗面”的人生悲剧。但也正是这种人生悲剧使李煜对人生的追问和感叹超越了个体有限生命,超越了具体时空,具有强烈的悲剧美。

关键词:历史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悲剧美

李煜(公元937―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天资聪颖,好读书。“精就六经,旁综百氏”,又喜欢佛教。文章、诗、词样样精通,还“洞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一、历史悲剧

“五代十国”继唐而起,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场割据分裂,前后延续五十三年。

到李煜即位做帝王,这是历史制造的悲剧。李煜善文、工书画、晓音律,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论政治魄力和军事才能,他自不如大哥弘冀;论长幼之序,他排行老六,所以他压根就没想过当皇帝。更何况残酷的宫闱斗争使他希望远离灾祸,与世无争。可历史偏偏喜欢和这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开玩笑。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杀晋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都早卒。煜以次改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为太子。同年李病故,遂即位于金陵。年仅二十五岁的李煜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政治舞台。

那时正当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已向宋称臣了。当时的南唐已处在一个从属国的地位。“大厦将倾”,对于岌岌可危的局势,李煜难道真的会没有丝毫觉察吗?李煜身处封建社会的乱世,时代的分崩离析,割据政权的朝夕不保,使他缺乏政治进取心,只想追求现世的快活。“冷消秦皇经远略,静伶姬满苦时巡”,“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奏始皇、周穆王,虽然雄视天下,耀威四海,但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堕入尘网之中,只能是自寻苦恼。万古到头终一死,大可不必为了虚名面劳瘁心力。“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倾碗更为寿,深卮递园宾。”瞧!这是多么的自在潇洒。“自出胶库,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议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这是李煜亲自草拟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表达出了他年轻时代的理想,流露出自甘寄人篱下的卑微情感。

在政治忧惧和失落中,李煜沉醉于花前月下、宴饮游乐中以麻醉清醒的神经,猎取时日无多的欢乐。我们来看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词:

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那些因春伤怀,感秋落泪,长夜欢饮,宫闱调情,李煜一一写来,勾勒刻画地有情有致。他的这些作品,与其说写尽了风流缠绵,不如说是作者在温香软玉中寻求的一种精神慰藉,寻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严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识。

欢乐是暂时的,痛苦却是永远的。由皇帝到俘虏的生活,那种悔恨,那种反思,那种悲痛,那种忏悔是可想而知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独自莫凭栏”使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寄人篱下的无限辛酸而不敢稍有放肆的不幸者形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准确强烈地传达出了词人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不尽悲哀;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性格悲剧

李煜生性懦弱,多情善感,只喜欢作诗填词,欣赏音乐书画。像他这样一个贾宝玉似的人物却偏偏生于帝王之家,由于中国古代皇帝实行世袭制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自然要生出许多可悲可叹的事来,他在位仅十五年,便把江山拱手相送,成了宋军的俘虏。人们对南唐灭亡的原因往往归咎于李煜的身上,对他横加指责,孰不知李煜作皇帝是历史的误会,与其说他毁了南唐,不如说南唐毁了他。他温柔敦厚,多愁善感的性格与乱世中的帝王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和加深了他的性格悲剧。

与端庄美丽的娥皇喜结秦晋之好,更使李煜沉浸于温柔乡里不可自拔。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的才子和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的娥皇相得益彰,可谓珠联璧合,天从人愿。在这里,李煜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找到了幸福与美满。试读《相思》词:

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锣,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娥皇出水芙蓉般地绝代佳人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多情的李公子将自己满腔的爱意诉诸于妙笔之上,尽力宣泄满腹的痴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李煜迂执痴情、容易沉湎。他多情而又专情,对身边每一位红颜知己都付出过他真挚的感情,虽然感情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平淡。正如叶嘉莹所说:“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玉楼春》中在对美丽的宫人在宫廷里奏乐的刻画中显示出妩媚的形态,散发出芳香的气味;《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描写在一个娇艳的花正开在朦胧淡月迷蒙轻雾之中的环境里,一对男女幽会的情景,精细地表达出他的心理活动,都是他作为南唐小朝廷的君主,终日征歌逐舞,豪奢生活的缩影。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全忘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的宋太祖,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李煜入宋后,“有旨不得与人接”,如身居囹圄之中。“日夕以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怎能不刺痛他的心,是他心碎断肠。当他孜孜以求的豪奢生活结束之时,他陷入了绝望的悲哀之中。然而他是热爱生活的,全心倾注,哪怕是苦难和虚无他也紧紧拥抱,他咀嚼品味着最痛彻心扉的悲哀。对理想的神往,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寻找答案。

故国不堪回首,却又频频回首,然而只有在梦中才能“一晌贪欢”。这种任情任性的个性更加速了他的悲剧。陆游《避暑漫钞》道:“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鼓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李煜太任性、太不懂得保护自己了,陷入了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而不能自拔,以致招来了杀身之祸。试想,如果他也如三国刘禅或是五代其他降王那样,浑浑噩噩,自得其乐,或者装疯卖傻,苟全性命,做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宋太宗或许可以让他多活几年也未可知。那他的悲剧人生还会如此令我们感叹吗?

三、命运悲剧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时这“三分”的“注定”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到命运,人们总有一些神秘色彩和宿命的味道。人有时在多舛的命运前是无能为力的。关于命运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给以明晰的界说,即“人类跟主宰着自然界以及其他人们活动的外在的必然法则进行艰苦斗争的悲剧”。作为皇子的李煜,给自己安排了两条道路:要么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要么做一个满腹经纶的高人隐士。《渔父》两首词就颇有隐士风度: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招春风一叶舟,一给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见,《五代名画补遗》)

烟波江上,春风和美,举酒垂钓,何等地逍遥自在!这就是李煜理想的生活。然而命运弄人,上天居然让这样一个毫无政治抱负的人做了皇帝,从他即位的那一天起,就预示着南唐灭亡的悲剧命运。

李煜一生,政治上平庸昏聩,无所建树,他既疏于治国,又任用非人,终于成为亡国之主。生活上奢侈享乐,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君主之一。人们对此也是嗤之以鼻的,然而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政局想要振作,想图强,又谈何容易?以其父的英明决断,尚不能保社稷于不衰,而李煜这个懦弱文士又怎能力挽狂澜呢?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定位,各自担负起自身的职责。让一个文弱书生承担帝王的使命,难道能苛刻地归咎于人吗,这何尝不是命运的播弄?李煜渴望平淡自由的生活和无法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矛盾主题构成了强烈的冲突,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都在劫难逃,主定尝尽苦痛的悲哀。尽管他也曾纵情声色,那也是含着眼泪的微笑,个中滋味有谁知?尽管他是封建帝王,他那悲惨的命运也是值得人同情和怜悯的。

残酷的社会现实时时挤压着李煜,使他喘不过气来。然而他是坚强的,在政治的暴风雨中呐喊,虽不高亢,但很执着。他无心计,无提防,单纯天真。无论在填词上还是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都显得那么坦诚而没有半点城府。我们先看他的词作,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李煜词抒情的真,不管是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感受还是“归为臣虏”后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他都毫无掩饰地宣泄出来,表现出一个非常真实的自我。我们来看他这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官娥。

上片回忆昔日身为南唐之主,宫室园林极其华美,未尝得知战乱为何物。下片叙述降宋以后,过着悲惨的生活,因而折磨得鬓发斑白,腰围瘦损,受辱日甚,感慨极深。最后几句是指自己在城破之时,身着白衫纱帽,奉表纳降、匆促拜辞宗庙的一幕;在他看来,这是最大的悲剧。

人生幼稚,性格的软弱,难道就能葬送一个国家吗?然而事实正是如此。一旦有变,国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难堪真是难以表述。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内疚,他为错杀了潘佑、李平感到后悔,他为故国的沦丧于己手感到不安,他也为城破之时没有及早自尽感到心酸。真的,活着倒不如死了,以自身的鲜血洗刷掉昏聩、懦弱和无能。乐不思蜀的刘禅不是享尽天年了吗?是的,但他如行尸走肉,他的灵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鲜耻,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应当属于这一类。他有笔,富有文学才华,他可以用乐府歌辞来发泄愤值心音,来反抗和摧残,来恢复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严。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

四、人生悲剧美

李煜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使他寄托于词这种文学形式之中,文学是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归为臣虏”是他的悲哀。然而也许正是从那时起,那无尽的泪水,那绝望的好词,如那东流水,渐行渐远渐无穷,注定与他相伴生命中最悲苦的时光。

记得一位文学家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不朽的眼泪。李煜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的不幸;他的词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天生丽质,不靠容饰和词藻;他至情至性,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面人生的种种无奈与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惨痛的经历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和意义。

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由一个江南小皇帝变成受屈辱繁荣囚徒,“天上人间”的差别使李煜的人生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但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阅历让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一缕缕的血痕血泪。”他的生命价值此时才得到真正的体现,不是作为皇帝,而是作为一个卓有建树的文学大家。李煜以自己的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通过对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和审视使他的人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产生强烈的悲剧美。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毕淑敏.颓废与拯救 [M].北京: 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李希跃.论李煜对词发展的贡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4]流沙河.气氛是宾不是主[J].当代文坛,1983,(3)

[5]区潜云.李后主与牵机药[J].学术研究,1983,(6)

作者简介:

宋燕子(1981.8~)女,本科。汉族。现任职于武昌职业学院思政课部,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