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束缚,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现象,注重更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顺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怎样才能在新课标要求下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应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不但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本文就如何改进历史教学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的。新课改提出教师既要通过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更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激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具备丰富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历史教学一般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低。长期下去,学生出现害怕被老师提问,不敢主动提问,感觉很害羞,也不知道如何提问题,害怕自己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错误而被同学取笑等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被老师所信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问。在学生说话时要耐心倾听,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关注;对那些不善言谈和非常害羞的学生,教师可以用纸条来进行信息传递;对那些敢于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看法的学生不能进行斥责,不能施加压力,而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相互包容、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师生一起分享彼此的的情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消除学生惧怕犯错的心理,养成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把学习变成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用正确的目标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明确目标的课堂,是随意的、盲目的,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无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的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我曾经看过很多历史教学的教案,大多数教案目标都是格式化内容,即:“三维化”教学目标。当我询问教师为何要这样写的时候,他们都回答:“教参上就是这样写的。”试想,如果全国的历史教师都采用同一种格式书写教学目标的话,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现象,肯定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像我国在某一历史时期,全国人民的言行举止都整齐划一,毫无个性和创新,这将会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其实,历史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对学生应达到知识水平的一种要求,它们之间存在各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与认知。课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所有教学行为都要依照目标而展开,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体、明确、科学、合理,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
三、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将,让学生体会成功乐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与讨论,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果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他们一定会铭记于心、倍感珍惜,在探究过程中也会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从而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例如,历史地图主要运用地图语言来表现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既生动又形象的反映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区域及发展态势,是帮助学生学习与探究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历史地图可以充分反映某一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与之相关的多幅地图则可以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地图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时间、地点、方位、区域、事件等基本历史要素,涉及可达经济、军事、政治、民族、外交等各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历史地图时,往往只注重地图的语言直观表达方式,即:地图符号,而很少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历史内涵,无法充分发挥地图的价值。为此,我们可以在高三专题复习课程中,专门开辟“读图看历史”专题,让学生在教师的简单指导下,自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图与教材,将地图中蕴含的大量历史知识以语言形式呈现出来,以强化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四、注重增强史实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但要注重教材教学,还要注重史实教学,更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真实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切身感受鲜活的、典型的历史发展过程。实践证明,一段生动的史实描述,往往会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与活泼,例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就可以引入“胡适印章”的史实资料,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旧的历史教学法已逐渐被淘汰。为了适应学生全新的学习需求,我们必须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创造出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兴辉.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韦建纲.历史新课改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J].历史教学
[3]李志华.浅析新课改下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
[4]肖宇.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5]朱素珍.历史老师如何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J].考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