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城中村景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城中村景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中村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城中村这一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本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与方法,对城中村景观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对其景观类型提出了分类的标准。同时,采用MAPINFO技术手段对景观数据进行了提取,并选取嵌块体类型、大小、面积比、均匀度、破碎度、优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数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益阳市的城中村景观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力求为城中村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式与视角。

关键词:城中村景观;景观生态学;分析研究;益阳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当代中国特有的城市病。分布在城市里的城中村,既是村落历史的遗物,又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居民新生活的载体。在环境与建筑景观上,城中村与城市景观或乡村景观截然不同,差距甚大,其“握手楼”、“接吻楼”是城中村景观的具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城中村景观是景观形式的一种新型现象。对其进行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城中村景观的定义与类别

1.1城中村景观的定义

城中村景观,是城市中一种特别的村落现象。而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其外表既有城市景观的特征,又有乡村景观的具象。因此,不能简单的以城市景观或乡村景观的概念来定义城中村景观,且目前学术界也还未见给城中村景观下定义或概念的。基于此,结合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概念,所谓城中村景观,是指在城中村这一特定区域内,以农村传统村落为母体,因城市对其内在冲击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景象,它包含了各种视觉事物与视觉事件,是一种病态的,抑或是一种与城市隔裂的空间形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奇怪现象。

城中村景观以传统农村聚落景观为主体,掺杂了城市景观元素,同时,又与周边有规律的城市景观形成鲜明反差,呈现出一种与城市不和谐的空间结构形态与景观。人所周知的“握手楼”、“接吻楼”、“一线天”、“不见天”的社区性视景,就是城中村景观的最典型表现。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大城市中无处不在存在,而在中小城市中,以社区性方式存在的城中村景观也极为常见。

1.2城中村景观的类别

目前,对城中村景观的分类还没有任何权威的方法,所以,对城中村景观类别的划分只能参考城市用地或乡村用地的分类标准来予以划分。

结合国家相关的用地分类标准,根据城市规划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按照功能主导原则、主要用途原则、空间分异原则、地方特色原则等原则,依据城中村景观的特殊性与生态功能,本文将城中村景观类型分为:居住景观、道路广场景观、绿地景观、公共设施景观、产业景观、边界景观、山林水体景观、其它景观等8类。其中,居住景观、交通景观、绿地景观、公共设施景观、边界景观、其它景观属于人工景观,山林水体景观属于自然景观,产业景观则属于半人工半自然景观(见表1)。

表1 城中村景观类型表

类别 定义 构成要素

一级

景观 二级

景观

自然景观 山林水体景观 由自然与山林、河流、湖泊、库塘、沟渠等形成的景观 山林、林场、江河湖泊、塘池沼泽等

半自然半人工景观 产业

景观 各类生产活动和生产用地所形成的景象,包括农业产业景观、工业产业景观和第三产业景观 耕地、果园、菜地、苗圃、厂房、堆场、仓库、市场、商店等

人工

景观 居住

景观 在城中村内的土地利用以及人口居住的基本情况,包含用地形态特征以及成片的建筑物等所形成的景观 空间形态、用地布局、住宅建筑等

交通

景观 由对外交通用地及村内交通广场所构成的景观

道路、道路设施、广场、停车场等

绿地

景观 指城中村内的各类绿地以及各种防护林带与防护绿地等所形成的景观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防护绿地、防护林带等

公共设施景观 主要指城中村内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和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各类市政公用工程、环境卫生及其它类等基础设施形成的景观 行政管理机构、教育机构、文体科技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商业贸易等公共建筑、市政工程设施、公厕等环卫设施等

边界

景观 在城中村与城市交界处形成的,区别于城市视觉要素的景观 出入口、围墙、栏杆、建筑天际线等

其它

景观 城中村内以物质形式或非物质形式存在,无法按类别进行归纳的景观 闲置地、废弃地、风俗民情、传统习俗等

2城中村景观的实例研究

2.1研究区域概况

2.1.1城市概况

益阳市位于洞庭湖南岸,湖南省中北部,是湖南省“3+5”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热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市内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已成为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型中等地级城市。截至到2006年底,市域国土面积为12144 km2,总人口463万人,其中城市中心区的规划面积为87.18 km2(2020),规划人口80万人(2020)。到2007年,益阳市中心城区的现有建成区共辖三区(资阳、赫山、高新区),现状建成区面积为48.6 km2,城市人口45万人。

2.1.2城中村现状

目前,益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有城中村43个,遍布市区绝大部分区域,其中以中心城区为最多。据统计,资阳区内的城中村有10个村(含长春工业园),赫山区有18个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朝阳片)有15个村,这43个村的建设用地总计为7.3km2,占益阳市城市规划建成区总面积的10%。这些城中村在各区分布数量不一,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绕不过去的难题。

2.2研究分析

2.2.1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景观制图

景观生态图是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综合表现景观生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各类景观生态单元的区域组合,反映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一种专题图纸,是对景观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

以益阳市中心城区2005年的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MapInfo 软件,分区勾绘各小班界,记载小班因子,并求算各小班面积,合成编制了2006年的益阳市中心城区城中村的景观类型图(见图2.1,2.2,2.3)。

2.2.2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是通过对构成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即斑块、廊道、基质以及景观连通性与景观连接度,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等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嵌块体大小、内缘比、优势度、均匀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对益阳市城中村景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各项指数分析如下表:

类型

2.3分析研究的结果

采用矢量化的数据处理,通过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的运用,做到了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可以很好的反映当前益阳市城中村景观的特点:

2.3.1景观要素的多样性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城中村景观融合了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构成要素既有居住、公共设施及交通等人工景观、又有农田、山林、水边等自然风光,更有工业景观等半人工半自然界观。从斑块数量、斑块分布、形状大小来看,城中村景观都有一定意义上的多样性,而益阳市城中村景观的多样性指数为1.7137,均匀度指数为0.235,两相比照,说明了城中村景观的整体的景观多样性较高,有略高于农村景观多样性的指数指标,进而也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较为丰富的空间环境与生境类型的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却与城市的多样性的形态完全相异,是一种混沌的多样性。

2.3.2景观类别的差异性

城中村是一个多种矛盾的综合体,而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合在一起,也反映了城中村景观类别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对益阳市中心城区城中村的景观类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优势度指数为5.8228,如此高的优势度指数,说明了组成景观的各个景观类型所占的比例差异很大,也说明了城中村景观是以聚落居住景观和产业景观为主。

2.3.3空间分布的破碎性

一定的景观,总是和一定的空间区域相结合的。城中村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局限,使得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了高度的破碎性。通过对益阳市城中村景观斑块的分布可以看出,各个小的斑块聚集在市区三个片区30多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且其整体景观的斑块密度指数为5.03,其数值很大,说明了破碎化程度极高。而在各景观类型中,斑块密度的排序为道路广场景观>边界景观>聚落居住景观>其它景观>绿地景观>公共设施景观>山林水体景观>产业景观。这些都更加说明了城中村景观的破碎度极高,原有用地的完整性已经荡然无存。

2.3.4景观不确定性与变异性

在地球表面出现的人工景观、半自然半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的变化序列中,以人工建筑景观为最稳定,半自然半人工景观次之,自然景观最低,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人类投入的负熵在人工景观中的作用产生的。由于城中村是由于城市快速扩张所形成的结果,加之政府的管理与监督缺失,使得大量无组织或无序的人工活动加强,人工景观的负熵值必然会升高,这都使得景观具有不确定性或变异性。具体来说,城中村景观基本上是自然景观下降趋势、半自然半人工景观逐渐减少,人工景观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而且,由于人类干扰严重,城中村景观正逐步向城市景观靠拢,但却总是若即若离,既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恢复原有的农村田园风貌,如不想办法对城中村景观进行控制与改造,城中村景观将成为城市景观的毒瘤。

2.3.5景观的生态破坏性

在城中村中,由于景观的混乱与变动,使得人类活动的随意性加强,进而导致了区域内各类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存在有向混乱性与无序性变化的危险。同时,各类基础设施的缺乏,也使得城中村内原有的的乡村社区的生态系统荡然无存,而依托城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又无法建立起来。这些,都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更造成了诸如生态环境容量过大,生态资源破坏严重,水污染加剧等生态问题,加之缺乏环保部门的介入,愈加使得城中村的生态前景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危害性与潜伏性。

3结论与建议

城中村景观不是孤立的城中村景观,从空间和表面上说,是以宅基地为基础的房屋建筑的聚集,是一项居住形态,而其实质却是中国当代等级社会关系的凝结,且包含了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于其研究,除了景观的解决之外,实际中还有很多工作要作。

中小城市的城中村景观的构建,应该是在保留农业景观母体的基础上,与城市景观时空并存的,能与城市景观展开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并通过相邻的城市景观突现的具自身独特价值的全新的景观模式。它追求的就是一种强劲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但赋介农业景观在进入城市后的旺盛生命力,同时也赋介城市景观以全新的视角及良性的发展空间。

城中村景观的未来到底如何,特别是在当前城市与乡村力求实现一体化的情况下,它会是彻底消亡在无边无涯的城市森林中,还是成为城市中一个“孤独”的社区,是一个探索性的话题。而只有通过解决城中村深层次问题,立足实际,从完善城市总体生态景观系统的战略高度出发, 充分利用城中村的优秀资源,选择合理有利的改造策略,利用相应的改造方式,才能彻底解决城中村的景观问题,形成一种既利于城市、又利于城中村的自然、和谐与生态发展的城中村景观之路[7]。它不但能让城中村村民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实现和谐社会的要求,也能让未来的城中村成为城市中最富魅力、最具亲情、最有特色的社区。

参考文献

[1]谢志岿.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8):30-35.

[2] 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38.

[3]蓝宇蕴,郭志坚.城中村"景观"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学术研究,2006,(05),10-15.

[4] 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J].应用生态学报,1998,9(2):217-221.

[5]傅伯杰.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J].生态学报,1995,12.

[6] 益阳市统计局.益阳统计年鉴[Z].益阳:益阳市统计局,2007,110-160.

[7] 龚兆先.利用城中村自然优势完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J].城市问题,2004,(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