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骨髓血细胞形态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骨髓血细胞形态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血细胞发生是造血干细胞经增殖、分化直至成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过程。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素的调节下,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称造血祖细胞,它也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但已失去多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指应用光学显微镜辨认经瑞氏染色后的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可以了解骨髓中血细胞的生成、成熟、释放的程度及病理细胞形态或异常细胞出现的意义,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最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此方法虽然较为传统,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1]。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主观性较强,检验人员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

1临床资料

1.1正确的取材部位 骨髓穿刺理想部位是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处进行,因为其髓腔比较大髓液较丰富,比较容易获得符合要求的骨髓标本,且此处易定位和操作。骨髓造血呈所谓向心学说分布,造血组织往往分布不均,且某些病变只局限于局部,所以对一些疑难病例最好是多部位穿刺或取骨髓活检。

1.2合适的取材量及满意的涂片制作 骨髓取材严格来讲是难以有满意的结果,因为灶性造血影响骨髓稀释[2]。根据报导记载,抽0.1~0.2 ml的骨髓,仍有可能混入50%的外周血。根据笔者的经验抽取0.5 ml左右是最为理想的,抽取骨髓后,将髓液置于玻片一端,然后在其下垫两张玻片,使髓液自然流下,再用推片取黏稠部分,体积大、密度大的有核细胞及带骨髓小粒的部分涂片,涂片要求厚薄均匀,头体尾明显,手持玻片迅速摇动使其风干。这就要求操作者动作熟练,经验丰富。传统的方法对操作者要求比较高,如果动作慢,易造成骨髓凝固,从而使细胞分布不均而影响到镜检结果。

2 骨髓涂片由于要用油镜仔细观察细胞的细微结构,所以对染色质量要求很高

2.1载玻片的清洁 新购置的载玻片用1%的稀盐酸浸泡24 h,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干净,必要时用95%乙醇浸泡1 h,然后烘干备用。

2.2染液及染色方法的选择 在保证标本及染液质量前提下,染色技术直接影响骨髓片的质量。要根据染色时室温高低,涂片厚薄,有核细胞数量多少等不同来确定染色时间,可将带染液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当有核细胞着色良好再染上1~2 min为好,这就要求操作者具体分析,灵活掌握。

2.3骨髓涂片的观察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整张涂片。观察涂片染色是否合格,了解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尤其是注意观察片尾及周边部位有无异常细胞。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比例、分类计数等。选择涂片上有核细胞分布均匀、形态舒展、清晰可辨的部位进行观察和分类。至少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必要时分类500个。当辩认某一类不典型细胞时,单纯靠形态学是有一定欠缺的,应配合相应的组织化学染色来确定,特别是在区分一些急性白血病时,组织化学染色起了重要的鉴别作用。

3几种主要血细胞正常形态

3.1粒细胞系统形态

3.1.1原始粒细胞 胞体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

3.1.2早幼粒细胞 胞体圆或椭圆形。胞核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3.1.3中幼粒细胞 ①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圆形。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染色质聚集成索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多,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②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桔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③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3.1.4晚幼粒细胞 ①中性晚幼粒细胞: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粒。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

3.1.5杆状核粒细胞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圆形。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形态弯曲成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两端钝圆染深紫红色。胞质充满中性颗粒。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圆形。胞核与中性杆状粒细胞相似。胞质充满着粗大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胞核呈模糊杆状。胞质内及胞核上含有紫黑色、大小不匀、数量较少的嗜碱性颗粒。

3.1.6分叶核粒细胞 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圆形。胞核分叶状,常分2~5叶,核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胞质丰富,浆内分布着细小紫红色中性颗粒。②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核多分为两叶。胞质充满着粗大呈桔红色嗜酸性颗粒。③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核可分3~4叶或分叶不明显。胞质嗜碱性颗粒呈紫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掩盖在核上。

3.2红细胞系统形态

3.2.1原始红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

3.2.2早幼红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

3.2.3中幼红细胞 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3.2.4晚幼红细胞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3.2.5网织红细胞 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的分化阶段,胞质内仍含嗜碱物质,属未成熟红细胞。

3.2.6红细胞 形态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染色后呈淡红略带紫色,中央部分淡染,无核。

3.3血小板 胞体很小,呈星形、椭圆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胞质染浅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紫红色颗粒,但无细胞核。

参考文献:

[1]朱伟,许文荣.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1):1.

[2]郭小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