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通过介绍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评价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期的必要工作环节,对提高旅游规划针对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科学性,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

刘代泉,汪瑞军(2004)认为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进行的评估。甘枝茂,马耀峰(2000)认为旅游资源评价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特定的分析方法,综合判断和评估区域内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条件的过程。

二、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旅游资源评价成为国外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重点。进入80年代,其分析方法开始呈现定量化和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模糊聚类分析法(FuzzyClusterAnalys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熵值法(Entropyvaluemethod)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以GIS为代表新研究技术的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广泛应用。

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强调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旅游资源货币价值的分析,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逐步形成理论体系,费用支出法(Expensepaymentmethod)、市场价值法(MarketValuationMethod)、旅行费用法(TravelCostApproach)、享乐定价法(HedonicpriceApproach)在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Wilman,1980;Smith&Desvousges&McGivney,1983;Peters,1989;etc)。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在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价中处于主导地位(Loomis&Walsh,1997;Choong-KiLee,1997;Carson,1998;etc)。

三、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我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经历了从“定性分析―定量测算―综合分析”的发展过程,相关研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在充分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资源分类、美学价值、技术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魏小安、保继刚、楚义芳、俞孔坚等为代表的学者在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技术和综合分析方法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定性分析方面,我国学者在视觉美感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魏小安(1984)提出了旅游资源构成要素、单项评价、要素组合、游客容量、要素特色和开发难度的“六标准”评价法;北京旅游学院(1986)提出的吸引力、开发条件、开发效益的三项评价方案;卢云亭(1988)提出的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地理交通、景象组合、环境容量、客源市场、投资能力、开发难度)的“三、三、六”评价体系

在定量研究方面,主要划分为专项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两种类型。其中,专项单因子定量评价重点考虑某些典型且关键因子的影响,多适用于旅游资源的单项价值评价,如:刘继韩(1989)运用特吉旺梁指数法(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对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舒适度进行了评价;陈晓梅(2011)提出水体旅游资源可亲性评价因子,考虑水体本身和旅游者感知两方面,水质、透明度、水域面积、水体周围环境、水体优美度、水体清洁度、水体知名度和水上活动安全性。

多因子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多个因子的影响因素,通过数学建模等手段,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如郑光磊、张亚林(1988)提出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价,俞孔坚(1988)提出的中国东部山地湖泊风景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卢云亭、宋剑霞、周进步等(1989)提出的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及其应用研究等等。蓝力民(2013)参照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估的楚义芳模型,提出温泉旅游资源可开发价值定量评价模型。随着2003年5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趋于规范,模型数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价值法等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日趋成熟。刘勇,韩泰凡,曲新谱,孔富安(2006)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绵山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张春慧,马小宁(2013)基于模糊数学法对贵清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作出评价;孙婉莹,崔国发(2012)旅游资源综合价值法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做出综合评价。

在综合分析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学术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尤其是GIS分析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新型的旅游资源综合分析方法。如:崔越(2002)基于UML建立了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王莹(2004)建立旅游资源的GIS评价系统。张瑞英;何政伟;张雪峰(2006)探讨了遥感技术在黑竹沟风景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

四、国内外研究比较

国外以英、美为代表的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将旅游资源评价作为资源开发决策的重要内容,其理论研究也就具有了较好的外部需求、理论依据和分析标准,为多学科融合和公众参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相关研究的系统化、专业化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学术界在旅游资源评价过程中较为强调其保护、恢复的功能和货币价值的评价;从研究技术和方法看,多学科融合和新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神话和创新的主要动力。

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差距明显,尚处于对国外研究的直接应用和新方法的初步探索阶段。另外,我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与国外比较也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相关研究与地理学、林业科学和美学等结合较为紧密,但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结合却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相关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可操作性和学术影响力。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