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过程第一 结果第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过程第一 结果第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人生一定要有志向,有远大目标,才有成才的可能,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若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凡事不能坚持,人这一辈子终将一事无成。这话确实有道理,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树立一个目标并不会帮助他更多。

前些天,有位妈妈跟我谈到这样一件事:“我和5岁的儿子在楼下玩羽毛球,一开始,他很感兴趣,试了几次总是发不好球,他开始变得急躁,并且很生气,不肯再玩了。我鼓励他:‘再试试!再试试!’谁知,他竟然变得很抓狂,哭闹着责怪我逼他,他就是不会,再试也不会。他说,都怪你们这样逼我,我不会!我好声好气说了半天,都没有说服他。这孩子,对不会的事情一点积极性也没有,非常好胜,总是输不起。您说我该怎么改变他呢?”

可以想见,无论这位妈妈如何“好声好气”,她纠结的都是通过“再试试”发好球这件事。当妈妈和孩子都紧盯发好球这个目标时,一个初试羽毛球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呢?发好球这个目标并没有让孩子走得更远,相反,它让孩子就此打住,选择了放弃。这不是妈妈期望的,但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

目标,隐含了多少压力?

正如上述的案例所呈现的,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放弃尝试,不是因为他不想尝试,而是因为他惧怕尝试后的结果带来的不愉悦体验。孩子明明确确地提到“逼”这个字眼,说明他已经承受了太多来自家长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这项打羽毛球的活动,它还来自于其他很多方面,所以发不好球,才会导致孩子反应如此激烈,甚至想到了“逼”这个词。我相信,如果家长不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习惯性地设立目标,并紧盯目标,把结果看得那么重要,孩子就不会如此在乎这个结果,他就会更有信心去尝试。

过早设立学习目标,设立过高的目标,紧盯目标,不懂得变通,缺乏顺势而为的智慧,最终不是扼杀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本能,打压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便是丧失了激励孩子自主学习、调动孩子自主学习热情的机会。

当然,因为做不好某件事,孩子产生挫败感很正常,我们没有必要去压制孩子的挫败感。如果我们在不紧盯目标的同时,能更多地引导孩子去享受过程,以更幽默乐天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若孩子养成了乐天的习惯,他又怎么可能会因为发不好球而产生如此强烈的挫败感呢?

转化,享受挫败的乐趣

在这里,我很想跟大家分享我儿子两三岁时搭积木的经历。我相信,这些经历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思考。刚开始搭积木时,他对空间距离的把握、控制小手的力度都不理想,因此,搭了两三块积木就坍塌的事情常有,能搭上四五块积木的事情则不常有,这种无力感也会让他很受挫。他会急躁地摔积木,或者哭闹。这时候,最考验的其实不是他,而是我自己。

我通常会参与他的游戏,朝着两个方向引导。一个方向是面对挫折,寻找出路。即把我搭积木的水平降到跟他一样——每次也就搭上两三块,并且经常坍塌。我也会沮丧,但是,很快,我就会兴致勃勃地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搭积木:

“呀,倒了。这次我小心点,慢慢地往上放。慢点,慢点,再慢点……呀,又倒了。我偏这边点试试。呀,又倒了。看来这个方法不行。我再试试这样搭,说不定就成功了……嘿,你看,成功了!这次我终于搭了四块。”

另一个引导的方向则是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过程,让每一个过程都变得更欢乐:

“嘿,大楼塌了。估计是被日本鬼子的大炮击中了(那段时间正好赶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电视里天天都在播放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琛琛很感兴趣,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他的由头)。啪嗒,你听听,这声音像什么呢?你看,这块红色的积木飞出去,我觉得很像一支射出去的箭呢?你觉得像什么呢?快帮我想想办法!这次我用哪几块积木好呢?这几块?太好了,我就用这几块试试。嗯,怎么搭更好呢?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你是说这块搭最下面吗?好的,我试试。然后呢,这块?好的。果然不错。搭了两块了。这块放在哪呢?这里吗?呀,不好,看来又被敌人的大炮击中了。哈,你看,我们搭了五块了。天啦,又倒了。这次估计不是被大炮击中,是被导弹击中了。五块都被打倒了呢!太厉害了!”

当我们这样互动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想过放弃,我们总是在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倒下,再起来,再继续……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充满了乐趣,又何来挫败可言呢?而他,享受了这个过程,自然就会迎来一个好的结果。

实际上,正是在这样引导的过程中,孩子会习惯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享受过程,而不是紧盯目标,而这样的引导带给了他更多正能量,使他少了很多紧盯目标带来的压力与无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