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小学,山东 阳信251800)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75-01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作为一句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教学中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内容。美术课程标准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既定的任务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思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合理性和突破性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关专家认为: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靠创造性思维。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初中生美术思维能力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能否解答美术知识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动用美术思维技巧的科学性、灵活性及其广度、深度上。其外化表现主要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状态――也就是美术的思维品质。因此,美术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通过美术思维品质来体现。
1.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美术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对具体美术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平面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以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和严谨性的集中反映。一个美术思维深刻性水平高的学生,在美术创新活动中,能够全面地、深入地思考问题,知识与技巧系统化水平高,解决问题的力度大。由于初中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不是那么深刻。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利用教学透视知识的契机,不仅分析了有关“视点”、“心点”、“余点”及视平线上、下的正六面体或圆柱体的透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训练。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美术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在美术思维活动中,思考的方向过程与思考技巧的即时转换水平的集中反映。一个美术思维灵活性水平高的学生,思维流畅、富于联想、掌握较为丰富的美术思维技巧,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以及扩张与压缩变换,机智灵敏,能合理选择绘画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美术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给予论证的,是充分体现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活动能力水平的集中反映。虽然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别于美术思维的创造性,但这种区别只体现在思维成果上,两者的思维过程本质一样,具有独创思维的学生,发散思维水平高,求异意念强烈,想法新颖有创造性。
二、重视生活实践,激发创造潜能
创造需要是自我实现其潜能和价值的需要。有创造潜能的人会激发相应的创造动机,从而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平时的美术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课题安排上,我尽量安排实物实景写生,避免过去那种学生只会照着老师的范画和书的图例来画。如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就让学生进行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对镜子画自己的肖像,画自己的手,画静物,画生活学习用品等。这样既重视了生活实践,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三、设计发散与开放,培养创造才能
大凡创新,总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常依赖于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问题材料,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
1、开拓思维发散点。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认真设计、精力策划,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散环境,提供更多的发散机会或发散点。以下发散点供参考:
(1)知识点发散:美术课中也有不少知识点,尽量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以理论指导实践。
(2)语言发散:对同一体裁的绘画,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
(3)图形发散: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创设平移、翻转、割补等多种思维。
(4)空间发散:绘画中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十分重要,绘画的形式是将立体的东西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5)方法发散: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
以上这些发散形式,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还要贯穿渗透到课外去,经常设计一些发散题让学生自已去尝试。
2、设计美术开放题。
美术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由于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往往迅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设计一些开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通过对条件的开放,培养学生的求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冲破常规。同一内容的绘画要求以速写、素描、色彩等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或者就某一画种,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2)通过对成果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过去美术课的传统教学,是老师画一样东西由学生去照样画,临摹。学生的手脚被束缚,一点创新能力都没有,离开老师和课本范画,就再也画不出画来,更谈不上出什么成果了,笔者受过专门的美术院校的正规训练,不少学生的作品参加过省内外展览及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这些成果的取得,均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有关。
四、创设自由的开放式课堂氛围,给学生以想象与创造的时空
传统的基础教育使本来该属于孩子的金色童年失去了灿烂的光辉,学生们在一个被动和压抑的环境中,接受着他们不喜欢的知识和技能,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是具有思维的生命主体,在自主实践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审美感等的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同学提问,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这在我所执教的初二教材课题为《月亮的畅想》一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悠扬古朴的古筝乐曲伴奏下欣赏潘洁兹的《李白邀月图》,适时提问:“画面中,李白举杯邀月,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是如何抒怀的?吟诗?还是?画面的色调又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步被带动起来,踊跃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此时,我在应对学生回答时所给予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继续大胆的想象。
五、提供素材,打开创造思路,提高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创作素材,打开他们的创作思路,丰富他们的绘画表现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景事物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社会各种实践活动,有了这种丰富的生活素材后他们创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艺术教学中的美术教学创新是要在扎扎实实的实践活动中,要致力于转变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作为经历着一场教学理念变革中的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富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教育学新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
[2]《中国美术教育》,(双月刊)于1980年创刊.
[3]李惠玲,《让儿童张开思维的翅膀》,同心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