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着急,远离尘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着急,远离尘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个神比人多、庙比屋多、节日比平常日子多的国家,这是一个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但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它们互相融合,不分你我。

尼泊尔人温和得像一片水,世界上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着急发怒,即使麦子熟在地里等着收割,他们也还会坐在檐下闲谈,一直到迫不得已的时候。

加德满都谷地

眼前的景物让我恍如走进了中世纪的欧洲。

在凹凸不平的街道上徐徐走过头上插满鲜花的老人,穿着红色纱丽的女孩背着更小的孩子站在门廊下面,两个乡下来的姑娘穿着镶黑边的红色纱丽走进路边的寺庙,手里托着祭祀用的谷物和染料,卖水果的小贩把黄色的芒果和白色的椰肉切开了装在托盘里,搁在自行车驮着的筐子上面,街道两侧的窗户旁,会时不时地出现一张悠然自得的脸。

人、摩托、汽车、自行车全都挤在一条原本也许只是为人和马车设计的道路上,我不得不随时躲闪从各个方向都可能出现的人、车、狗或者是一头公牛。

人们的手腕上系着红色或黄色的丝线,这是因为,今天是加德满都谷地里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里,农民不能下地劳动,手工作坊的匠人们得放下活计,用谷地里生产的五种豆子熬制一种汤,据说喝了这种汤,人会变得强壮—原来,这是以农为主的尼泊尔人,为了奖励自己而发明的节日:在繁重的劳动中偷闲一日,享受劳动果实。

尼泊尔人就是这么闲散和不着急。

从一条普通街道随意拐进一个小巷,出现在我面前的,是被称为“世界藏传佛教中心”的博德纳特佛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之一,白色浑圆的塔身在阳光下有些耀眼。塔基装着一圈转经筒,人们成群结队地走过去,转经筒哗啦啦地响着。

佛塔是可以登上去的,一位枯瘦的印度教苦行僧也坐在塔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围观。正当我望着白塔金顶上的一对佛眼出神的时候,一阵鼓声和铙钹声闯了进来,三四个演奏乐器的人,拥着一个打扮得有些像鬼的人正在飞快地绕着佛塔走,他们有点冲淡了圣地的庄严,然而周围的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人是萨满教徒,可能是有人请他们作法事了。”导游对我解释。

下午到达与加德满都一河之隔的帕坦时,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这个谷地中最古老的城市被称为“手工艺之都”,红砖砌成的房屋和路面在雨水中愈发艳丽。我还从未见过建筑上的雕刻可以如此精细,这些从17、18世纪留传下来的民居、雕像和佛塔,表现了谷地里的土著尼瓦人对美的强烈感受力。

杜巴广场是谷地的七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妇女和孩子们安静地坐在广场各个建筑的台阶上,他们仿佛并不知道这些建筑的巨大价值,人们和他们的遗产十分亲密地待在一起。面对我们的相机和好奇的眼睛,他们往往会微笑着摇摇头,这是尼泊尔人表达赞许的一个动作。

在帕坦,每一条小街的两侧都是挨挨挤挤的手工艺品小店,店铺的后面,就是制造工艺品的作坊。尼瓦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匠,他们制造的手工艺品常常远销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寺庙里的法器几乎全是从尼泊尔进口。

巴德岗位于加德满都东北边,这两座城市与帕坦一起,是加德满都谷地里的三个主要城市。在18世纪以前,它们分别是三个争吵不休的小国,三位国王在各个方面都要彼此竞争,尤其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上,更是“你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所以我们今天能在三个城市中,分别见到名为“杜巴”的广场,这些广场原本都是皇宫所在地,其中林立着雕刻精美的宫殿和寺庙。三个杜巴广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因此达成有趣的雷同,它们一同被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广场上的“圣牛节”

我们赶到巴德岗的杜巴广场,是为了参加尼泊尔著名的“圣牛节”。

传说17世纪时,加德满都谷地里一个国王的孩子夭折了,王后非常伤心,茶不思饭不想,总是闷闷不乐。国王为了开导她,就吩咐全国,所有在一年之内有人去世的家庭都出来游行,他想让王后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亲人的不只是她一个人。王后理解了国王的用意,从此便把悲痛的心渐渐放宽了。

几百年过去了,最初由国王召集用来安慰王后的那场游行,逐渐演变成了谷地里最热闹的狂欢节。在这一天,所有在一年内失去了亲人的家庭都要走出来、或者赶一头公牛、或从家族中选一名童男或童女装扮成献给神的礼物,家族所有成员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聚在一起,按照既定的路线绕城游行。

才过8点钟,就有鼓乐声传来,渐行渐近的是一队排列得乱糟糟的人。队伍最前面是一个用竹杆搭起的代表死者的架子,架子上裹着白布(有时是黑布或花布,根据死者的性别和年龄而定),白布上挂着大黑天神(一个印度教的神灵)的照片、一个男人的照片和一面镜子。架子由四个男人抬着,跟在后面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随着乐声欢快地跳着舞,路边的人有时往架子前挂着的袋子里,装进花瓣或是饼干之类的东西,队伍里的人也不断地向路边散发同样的东西。

队伍的人群越来越庞大,逐渐塞满了狭窄弯曲的街道。有的队伍甚至带上了录音机和扩音器,一个歌手不停地高声唱歌,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由孩子们组成的棍子舞蹈队也出现了,中午时分,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然而我却有些不那么欢乐,一张张竹架子上的照片分明告诉人们,有些人曾经活着,却刚刚死去,每一个欢乐的队伍都隐藏着一段撕心裂肺的往事。尼泊尔人以这种方式,把悲伤埋在心里,坚强地让欢乐迸发出来,给自己和别人以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我宁愿相信,那些死者的灵魂在今天与亲人们作最后的告别。因为我分明看到,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最终忍不住失声痛哭。那些被狂欢掩盖着的悲哀,终于从她身上释放了出来。

在博克拉徒步

尼泊尔没有火车,只有汽车和小飞机。所以我们要从加德满都赶到尼泊尔北部的旅游城市博克拉时,选择了小飞机。

一个小时的飞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了飞机下面绿茵茵的山坡和山间的白色小瀑布。博克拉虽然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褶皱里,但它的海拔却只有884米,所以气候非常温和。

最初挖掘了博克拉旅游价值的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嬉皮士们。他们发现,博克拉简直是天堂,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任何喜欢的事情:发呆、吃东西、留长发、聊天和装酷。这些西方人把自已的逗留期从一周延长到几个月,从此以后,博克拉就开始变得不同。

走进博克拉,如同走进了迪斯尼童话里的世界。静谧的雪山锁住了天边,盛大的菩提树站在路中间,鳞次栉比的小酒吧传出时髦的流行乐,酒吧的菜单提供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鲜花娇艳欲滴,旅店里的房间干净极了,每一个细节都被巧妙地关照过,房间的大门正对着洒满阳光的花园。博克拉是喜马拉雅山脉许多徒步路线的起点。上世界70年代,到尼泊尔旅游的西方人用“trekking”这个词,来形容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小径上背包行走。今天,“徒步”是尼泊尔仅次于登山的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

之所以徒步,是因为山里不通车,山脉里成千上万条小径都是由山民用脚踏出来的。它们蜿蜒在田野间,伴随着溪流和木头搭的小桥,穿过村庄、乡间寺庙、学校和诊所。

你可以看到尼泊尔乡间生活的许多画面:谷物和蔬菜晾在敞开的院子里晒着太阳,田里干活的男人和女人们彼此开着玩笑,一起干活,也一起分享午餐,大一点的孩子们摇晃着门廊下的摇篮,摇篮里睡着婴儿,或者背起两三岁的弟弟妹妹们到处玩耍,校长站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对小学生训话,老婆婆们在用织布机织布……

路边偶尔会出现一个木牌子,上面的英文写着你所在的位置离下一个“Tea House”(即小旅店)还有多长时间的路程,有时候,牌子上还会给你讲一个这里曾发生过的和徒步有关的著名事件。

Tea House修在路边,它们的附近往往会有一片平整的开阔地,喜欢露营的旅游者可以把背来的帐篷搭在那里。

傍晚时分,我们住进了鱼尾峰(Machapuchare)对面的一所Tea House。放下行李,我们坐在廊前的藤椅里品尝着厨师刚刚调制的柠檬汁。我的视线越过矮墙外的玉米地,穿过雾气蒸腾的山谷,极力寻找着那座白雪皑皑的鱼尾形山峰:如果天气晴朗的话,我们抬眼就能看到它,它是安纳布尔纳山脉众多山峰中最为雄奇美丽的一座。

只要我们愿意,一日三餐都可以把桌椅搬出来,面对着雪山喝咖啡、喝茶、吃煎饼、意大利面条、或者地道的尼泊尔抓饭……只要你有想象力,和气的厨师就可以把你的幻想变成现实。

在尼泊尔就得学习尼泊尔人的生活方式,那是什么呢?也许首先就是不能着急,尤其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