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本土成都:活的是一种境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本土成都:活的是一种境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都的生活,是可以编成评书,写成小说的。早年先有李伯清的“散打”登场,后有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问世,前者摸准了成都人的脉,后者占据了全国宅男的心。然而,从张艺谋导演的5分钟短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开始,成都逐渐被浓缩为一些短平快的名片:多彩之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第四城、东方伊甸园……其实,这些名片既代表不了成都的市井和安逸、也代表不了成都的麻辣与温柔。最本土成都生活,从来都是一言难尽的,就像一首打油诗,出语俚俗,朴实无华,却生动诙谐。欢快怡人。

南门大桥怀个古

成都是一座古城,成都人喜欢怀古。成都又是一座新城,留下的古迹并不算多,找一处怀古的地点殊为不易。在我看来,成都怀古,一定要找一处有水的地方,眼前虽无古迹,但可闭目遐思,让思绪随着水流声奔向远方。从天府广场往南,到红照壁往西,再沿南大街而下,就是南门大桥。这里是一处历史的节点,承载了成都往昔的许多个细节。

南门大桥下的河流名叫“南河”,是岷江水系经都江堰引入成都的支流之一,两千多年来除了滋养大地、哺育人民,还从唐代开始一直担当着成都护城河的角色。“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原址就在南河之滨,那是三国时为保护蜀锦生产而建的一座城,而近年甚为著名的“锦里”,原址也在这一带的锦里路附近。

南门古桥与南河一样,历史始于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时代,原名“长星桥”。三国时期,诸葛亮派费祎出使吴国,为他饯行,一直送到长星桥,费祎感叹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从此人们就称长星桥为“万里桥”,杜甫的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应该也是取了这个典故。正是在杜甫生活的唐代,随着罗城的修建,万里桥连接成都南城门,成为成都的门户。

今天,成都的南门城楼、城墙以及南门古桥都已被拆除,一座崭新的立交桥取代了所有古迹,但这里仍不失为一处绝佳的怀古思今之地。不仅因为南河仍在,还因为南河之滨的锦官城与锦里故地,以及离此不远的武侯祠,那里有刘备的惠陵和诸葛亮的祠堂。杜甫所居住的草堂也在附近,有杜诗“万里桥西一草堂”为证。就连关羽,也在万里桥西南留下了“衣冠庙”这个与他有关的地名。

鹤鸣茶社喝杯茶

成都旧时有句民谚,叫“一市居民半茶客”,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更爱去咖啡馆追求“格调”,但大大小小的茶馆仍然无处不在。在成都的茶馆,茶本身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成都普通茶馆的一杯花毛峰最贵也不会超过15元,这在其他大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成都人不玩茶道,更不挑茶叶,什么龙井、大红袍、竹叶青,都是送礼用的,成都人最爱花茶,爱的就是那一股茉莉花的清香。

一般来说,成都人去茶馆,不是谈正事,就是打麻将。但是,找一个好茶馆,要一杯盖碗茶,好好体会一下喝茶的快乐,也是成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都的好茶馆太多了,路边有,河边有,寺庙宫观里也有,而我独爱“鹤鸣”。鹤鸣茶社,历史悠久且幽静雅致。这里有最传统的长背竹椅、最传统的青花盖碗茶杯,有亭、廊、湖、桥构成的同林景观,当然,更打动人的还有那块王稼祯题写的“鹤鸣”老匾。鹤鸣茶社最好的茶位莫过于湖边。在竹椅上坐定,用传统的手法单手将茶盖,茶碗、茶船一并拿起,用茶盖压住漂浮的茉莉花瓣,斜着露出一条缝,然后呷一口花茶,扫一眼周围的茶客,再眯着眼睛回味那茉莉清香,此情此景最惬意不过。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成都的悠闲。

值得一提的足,鹤鸣茶社所在的人民公园原名为“少城公园”,少城即是满城,可见在清朝时,这里属于满城地界。另外,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纪念保路运动的文物,不妨一观。

锦里古街听首歌

成都几乎是一座不夜城,所以成都生活的一半都是夜生活。而成都年轻人的夜生活,又有一半都是在各种酒吧度过的。过去一说到酒吧,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城南的“紫荆”和“玉林”。但娱乐行业的风向变得很快,少陵路、兰桂坊和九眼桥很快压过了紫荆和玉林的风头。成都的酒吧,分为夜场和酒吧两种,前者的噪声分贝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迪厅,初次进入,必有震耳欲聋、急欲落荒而逃之感,主要提供豪饮服务,非常不适合普通人类;后者相对安静,又分为演出吧和清吧两种,可供小酌。

在以输出歌手而闻名一时的成都,最好的体验方式莫过于找一家不那么嘈杂、又拥有极佳驻店歌手的酒吧,喝上几杯小酒,听上几首慢歌,沉醉于微醺的快乐。在“超女”、“快男”当红的年代,这种选择非玉林生活广场的“空瓶子”和“音乐房子”莫属,不过时移世易,现如今还是更推荐锦里古街的莲花府邸。虽然这条古街并非锦里旧址,也不是真古董,但足以乱真,常年引来天量游客和各地旅游系统的考察团。潜伏其中的莲花府邸也深得锦里古街的仿古精髓,装修得像一座深宅大院,推开厚厚的木门,里面竟然还有一道影壁!从锦里古街走入莲花府邸,就像歌曲的“渐入”模式,过渡很自然,不会有任何突兀。而当舞台上的治愈系歌手开始唱出天籁之音的时候,你会发现在这里,酒根本不是主角。

夜半三更啖蹄花

成都人过完多种多样的夜生活之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吃夜宵。虽然几乎所有南方城市都有吃夜宵的习惯,但成都夜宵的吃法自有其奇葩之处,而奇葩之中的奇葩,当属夜半三更去吃一大碗蹄花汤。所谓“蹄花”,就是猪蹄,有些地方也叫“猪手”;所谓“蹄花汤”。就是芸豆炖猪蹄。论口感,成都的芸豆炖猪蹄确有独特之处,但其最大的亮点并不在于蹄和汤,而在于吃的时间、吃的地点。

就时间来说,白天吃蹄花汤的,属于为饱腹而吃,定级为“食客”;夜里12点之前吃的,属于为美食而吃,定级为“吃货”;夜里12点以后吃的,吃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定级为“食神”。就地点来说,若是去半边桥名声甚大的“老妈蹄花”,只需注意一点:一定要在马路边或人行道上露天吃,于万别上楼,上楼就不是本地人的吃法了;若是去宁夏街树德中学附近的“姜蹄花”,一个人的话,只需说一句“一个蹄花一碗面”就能冒充熟客了,人多的话,则一定要把他们家的花样尝个遍,除了滋补蹄花。还有泡椒蹄花、锅巴蹄花、姜汁蹄花……他家从来不用冷冻猪蹄,所以口感极尽软糥之能事;若是去成都理工大学门口的“夜蹄花”,不用猜,你肯定是地道的成都老饕,在那里吃蹄花,根本无环境可言,就是三轮车架着一口锅,借着夜色掩护摆摊开卖,吃的已经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境界了。

“苍蝇馆子”点碗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都原本默默无闻的“苍蝇馆子”突然变得众人传颂、名扬西海,引得天南海北的朋友跃跃欲试。当我威胁他们“苍蝇馆子”的环境并不乐观时,这些平时一个个挺讲究的俊男靓女却满不在乎地表示只要能一尝美味,环境再差也不是问题。其实,这些馆子仅仅是成都人日常生活中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而已,他们并不神奇,只是成都市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许正因为如此,“苍蝇馆子”才会魅力无限吧。

我个人对那些做炒菜的“苍蝇馆子”并不热衷,却一直钟情于广大的“苍蝇面馆”,我觉得只有面馆才能体现“苍蝇馆子”的真髓:小、破、廉价、简单、快捷。不熟悉成都生活的人,一定不知道面食在成都人食谱中的重要性,虽然米饭是这个城市不可动摇的主食,但大多数成都人都爱吃面,而且经常靠下面馆来解决午餐。不熟悉成都生活的人,也一定不知道担担面已经成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典型,那个口味在成都是完全吃不开的。高手在民间,成都优秀的面馆实在太多了,网上各种“十大面馆”的榜单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评论中个人好恶的因素极重。其高下注定难分,在此只表一家之言,我个人的最爱是:大石西路“鱿鱼面馆”的鱿鱼面、京酱面、豇豆面、仔姜肥肠面;三洞桥“八宝海味”的海味面和红油海味面;磨子桥“怪味面”的怪味面、脆绍面、牛肉面、兔丁面;北门大桥“北大铺盖面”的牛肉铺盖面、杂酱铺盖面、排骨铺盖面;还有各路荞面、渣渣面、杂酱面、燃面、煎蛋面……想多尝几种口味的话,记得一两一两地点哦!

厕所旁边涮串串

如果你刚刚经历了“苍蝇馆子”的洗礼,又突然接到一个去“厕所串串”吃饭的邀请,会作何感想?其实大可放心,在成都“开宝马吃串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追求美食,不必在意那些流于表面的形式。“串串”是“串串香”的简称,属于火锅的一种变异、麻辣烫的一个支流。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菜,无论荤素,全部用竹签串好,任食客自由选择,然后集中到锅里涮,吃完后直接数竹签根数来买单。近年来又发展出冷锅串串,专为懒人准备,食客不用亲自操作,由店家将菜品烫制好后装在碗中供顾客食用。

成都的串串香,堪称“苍蝇馆子”中的“苍蝇馆子”,一般都拥有惨不忍睹的地面,油腻腻的塑料小板凳,摇摇晃晃的小桌子,总之就餐硬件不容乐观,但其性价比却是一股火锅店难以匹敌的,代表性的牛肉、鸡胗、藕片、土豆片等菜品总让人欲罢不能,买单的时候又总让人轻松惬意。串串香店的连锁化,一度改变了成都串串香的面貌,涌现了一批如“六婆串串香”、“玉林串串香”、“袁记串串香”等相对“高端”的店家,但“厕所串串”的爆红及山寨化(瞬间出现了数十家同名店),又将串串香的形象再次打入社会的最底层:紧挨公共厕所,隐隐能闻到随风而来的厕所味儿;细签2角钱,粗签5角钱,价格低得让人热泪盈眶;更“可怕”的是,人们都说比“玉林”、“六婆”的还好吃……

文殊坊中品小吃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成都人则是逐小吃而居。我每次搬家吗,都会紧张地在新家附近寻寻觅觅,直到看到“钟水饺”或者“龙抄手”之类的招牌时,那颗悬着的心才会落地,真是比追星还累。广义上来说,其实满大街的“苍蝇馆子”都可以算是小吃店;狭义地讲,只有获得“成都名小吃”你号的才算是成都小吃。就我而言,虽然名小吃价格高,味道也不比路边小店的好出多少,但我实在是好那一口,所以时不时就得去一回,不然就会百爪挠心。

过去,成都名小吃都是各自为战,各有店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名小吃们开始混合经营,在“钟水饺”可以吃到“龙抄手”,在“龙抄手”也可以吃到“钟水饺”,这就大大方便了吃客。“文殊坊”的问世,更是让我找到了一片小吃乐土。“文殊坊”位于千年古刹文殊院以东,定位为休闲旅游区,不过在我看来,就是一处小吃集中营,而且是一处古香古色、雕梁画栋、味道正宗的小吃集中营。青瓦白墙间,背阴小巷里,你能找到钟水饺、龙抄手、伤心凉粉、陈麻婆豆腐、严太婆锅盔、痣胡子龙眼包子、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双流冒节子肥肠粉、王婆荞面……最令人感动的是,消失已久的“三义园牛肉焦饼”居然在也在这里复活了,一口外脆内嫩的饼,就一口鲜美解腻的牛肉汤,那可是多少成都人当年的最爱啊!

“五朵金花”晒太阳

成都人爱吃,爱耍,更爱晒太阳。成都的天,总是阴阴的,于是太阳成了稀罕物。出太阳,在成都的意义相当于过节;只要阳光普照,成都人肯定全城出动,茶馆、公园、绿地,哪怕路边的一小块空地,都会被成都人利用起来晒太阳。或许正因为如此,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才顺利当选为成都的城市形象标志。我猜想,三千年前的古蜀人应该也像现在的成都人一样热爱太阳吧。

成都周边晒太阳的地点非常多,浅尝辄止的话,去“五朵金花”足矣。所谓的“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五个乡村旅游风景区,但设计得颇为精妙: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指向“花乡农居”、“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幸福梅林”四个村子,另有一个“江家菜地”主打四季皆宜,五个村子构成了一道别出心裁的风景线。近郊的好去处还有农科村。友爱村、龙泉山、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等。在这些农家乐和古镇晒太阳,可以比城里更舒坦、更放肆,而且开销并不大,水果、瓜子、茶、午饭、晚饭加上汽油钱,人均不会超过100元。至于环境,就说说我刚刚去过的“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农科村徐家大院吧,对于这个地方,我只有一句话评论:这哪里是什么农家,分明是庄园嘛!

做一回当地人,这是多少旅行者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感召下,许多旅行者每到一处就四处寻觅老街老巷,像“鬼子进村”一样搜索街巷里的老物件和老头老太。成都没留下什么老街老巷,老头老太也都迁到了二环路以外。但成都有成都的要法,成都有成都的活法,要体验成都的生活,必须沉潜下来。资深玩家都知道,不住上三五个月,谁敢说自己真的来过成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