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人文精神缺失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人文精神缺失对高职学生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严重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阻碍了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面对社会上的不正确价值观,学生通常因缺乏判定标准而不具备辨别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价值观认知的偏差。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关注人文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精神;正确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43-01

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社会对人才实操能力的要求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往往更偏向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基于就业的压力,这种倾向性由偏重逐步发展为主导,甚至在某些高职院校被强调为唯一。然而这种培养思想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缺陷,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关怀,其最终培养结果是将人培养为机器。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及人生目标的确立上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神世界匮乏

现如今的高职在校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感受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看似满不在乎的外表下,大多有着一颗敏感的心。受教育传统影响,学校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倾倒式的讲授,并没有切实的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与课业接收情况。另外在学校开展的课余活动中,也大多数由学生自发的组织并执行,缺少学校以及教师的参与指导,使得学生与学校之间似乎只存在形式上的结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融入,造成学校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刻板的形象。学校常被比作“小社会”,但与真实的社会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校里的学生也更需要真诚的关怀与正确的引导,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们在校只是机械的完成课业任务,开展业余活动时模仿社会模式有样学样,久而久之造成对课业的厌烦与错误价值观的盲目跟从。

二、心理承受力差

在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中,高职教育似乎成了本科教育的备用选择。高职院校的生员入校学习也并非来自其第一意愿,这首先在潜意识里就对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由于对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认识不清,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本科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以自己的高职学历更无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消极的情绪开始出现。另外学生中独生子女普遍,又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家中长期扮演被庇护被宽容的角色,在之前的学习与生活中往往没有独立面对困难的经历,在压力面前通常表现的手足无措。加之当代学生对自尊的要求逐渐提高,又使得迫切改变现状的心理形成一种内在压力。诸多的原因夹杂在一起冲击着学生的心理防线,在自我疏导方面又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和依据,造成学生不具备量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功利心强

在当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片面的集中在其拥有财富的多少。道德情操被长期忽视,久而久之这种“物质至上”的思想侵蚀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辨别能力差,因此很容易被带有偏差的思想所影响。这种影响不光是在思想上的,在行动上也往往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做事之前往往先考虑自身的受益情况,然后再考量是否要做和出多大力气去做。对于学校的组织的公益活动更是毫无兴趣,即便是参加也是敷衍了事,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完全没有领会。

高职学生在面对学校开设课程时也往往区别对待,对于基础与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而对于专业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则相比较高。其中原因显而易见,基础课程的应用在工作中的实用化效应不是立刻显现的,而专业课所学的内容则大多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开展工作。至于德育课和就业指导类课程,则在心理上就被放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其教学效果自然达不到开设课程的初衷。

另外,由于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往往不关心过程更注重结果,都在想着为自己设立目标,对于如何去实现目标则全然不知,这就造成了急功近利现象的产生。

四、谦让、包容意识薄弱

如今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生活中缺乏相同辈分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就没有谦让与包容的概念。

在需要共同完成的活动中,学生往往有两种最明显的表现,第一种是对他人的不信任。在协作过程中,成员都会有自己的分工形成流水线的模式,各司其职,如果对系统中的成员心存戒备,不但会延长上道工序的审视,而且会在心理上将应该承担的责任依次转移,形成压力的推卸性递增,直至整个系统崩溃。第二种是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漠视与不认同。这也是大多成员在系统中消极怠工的根源,这种消极建立在对系统不认同、对自身角色不认同的前提下。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人文精神的缺失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极大,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是极其不利的。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实践及就业指导等环节中,指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潘立勇.中华人文精神之元典内涵试探[J].孔子研究.2000-02.

[2]冯天伦.关于中华元典“人文性”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1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