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三磨牙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三磨牙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M3在正畸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0例(男156,女194),12~18岁无正畸治疗,拔牙史的患者;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判别M3先天缺失和测量ANB角(ANB<0°骨性Ⅲ类,ANB>5°骨性Ⅱ类,ANB=2-5°骨性Ⅰ类);制取研究模,测量牙量骨量(牙量>骨量,牙列拥挤;牙量

[关键词]第三磨牙;错(牙/合)畸形;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6-0823-03

错(牙合)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牙颌面结构的异常。人类咀嚼器官在演化过程中的不平衡退化现象,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与退化关系密切、最后萌出的第三磨牙(the third molar,M3)对错(牙/合)畸形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对350例患者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与错(牙/合)畸形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第三磨牙在正畸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样本:选取2003~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350例,(男156例,女194例),年龄12~18岁;所有患者为恒牙列,无唇腭裂、外伤、颌骨手术及拔牙史。每位患者正畸治疗前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制取研究模型。

1.2 研究方法:利用全颌曲面断层片观察、分析、记录M3的存在情况。同一人对头颅定位侧位片描绘、定点、测量ANB角:ANB<0°诊断为骨性Ⅲ类,ANB>5°诊断为骨性Ⅱ类,ANB=2°~5°诊断为骨性Ⅰ类。对模型进行测量:牙量>骨量者诊断为牙列拥挤,牙量

2 结果

2.1 M3先天缺失与牙列拥挤等错牙合的关系见表1。统计结果表明:牙列拥挤是正畸临床12~18岁患者中最常见的错牙合类型(占就诊患者的83.1%),此类患者中M3先天缺失与不缺失两者的比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3.1%的患者存在M3。牙列稀疏患者中M3先天缺失与不缺失两者的比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3.9%的患者M3先天缺失。未列入牙列稀疏/拥挤的其他类型错牙合中M3先天缺失与不缺失两者的比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变化不大。此组样本68.6%的患者存在M3。

2.2 不同骨型错牙合与M3先天缺失的关系见表2。统计结果表明: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在M3先天缺失与不缺失组的比例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畸临床12~18岁患者中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所占比例分别是58.3%、26.6%、15.1%。

2.3 骨性Ⅰ类错(牙合)上颌M3先天缺失与下颌M3先天缺失量几乎为1:3/4,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M3先天缺失与下颌M3先天缺失量几乎为1:1/2。骨性Ⅱ类错(牙合)M3上、下颌先天缺失量几乎相等。(如图1)

3 讨论

M3是口腔内最后出现的牙齿,其牙囊在3~4岁形成,7~10岁开始钙化。续美如报道,M3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12岁后M3的出现率和缺失率基本恒定,若此时的M3仍未出现,可视为先天缺失。18岁后M3多开始萌出,存在拔除M3的可能。因此,我们的研究选择了12~18岁恒牙列,以减少判断M3先天缺失与否的影响因素。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和机制错综复杂,在漫长的人类演化过程中,咀嚼器官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退化现象,即肌肉退化最快,颌骨次之,牙齿退化最慢。因而,今天存在颌骨难以容纳所有牙齿的趋势,本研究也证实:牙列拥挤患者在临床最多见,这与其他学者研究一致,但所占错(牙/合)比例显示更高(本研究83.1%,其他研究60%~70%),这可能与本研究所用12~18岁样本有关,在此阶段乳牙、替牙问题均不包括,成人多见的畸形也基本排除在外。

M3萌出较晚,此时颌骨的发育相对停止,它的存在与否对错(牙/合)畸形的形成、矫治过程、矫治结果的稳定性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较多的牙列稀疏患者与M3的先天缺失有关(P<0.05),说明当患者存在某种使得牙量变小的原因时,极有可能是M3缺失,或许是由于M3一般发育最晚,故其牙胚最容易退化。

本研究表明,牙列拥挤与M3的存在有明显的关系,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一致,也就是说,本研究支持在临床上拔除M3以减轻或防止前牙牙列拥挤的做法,对于M3在萌出的那一阶段对其近中的牙齿产生多大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力是否可以直接引起前牙的拥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怎样,造成牙列拥挤的原因较多,除家族遗传、M3的萌出因素外,可能与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也有关,如喜进软食,颌骨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使颌骨的生长量受到了影响,造成骨量小,牙量大。提示口腔医师还要重视对儿童相关的宣传教育,预防和阻断牙列拥挤的出现,减少牙列拥挤治疗结果的复发。

其它错(牙/合)畸形包括覆(牙/合)、覆盖异常、牙长轴异常、Bolton比值不调等,本研究未加以详细分类,难以说明M3先天缺失与它们的关系,但在本研究350样本的统计中发现,被认为可能是退化现象的12例存在个别牙缺失的患者及10例存在畸形小牙的患者均伴有上颌M3先天缺失,可能的因素除了与前面提到的M3发育、萌出最晚,最易受到退化影响外,还由于在咀嚼活动中,上颌基本固定,下颌起到主动的运动功能作用,下颌骨及相应的肌肉、牙齿等退化可能稍晚于上颌。详细情况还需在今后做一些相关研究。

ANB角是目前临床判别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是否协调的最常应用的指标之一。本研究所使用的骨型分类及标准也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本研究表明,在Ⅰ、Ⅱ、Ⅲ类骨型错(牙/合)都与M3先天缺失有一定关系,虽然M3的不缺失率较缺失率高,其差异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骨型与上颌、下颌M3先天缺失的关系,从统计矩形图中清楚看到:在上下颌骨发育协调的骨性Ⅰ类患者中,有上颌M3先天缺失率明显高于下颌M3先天缺失率的趋势,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上颌M3先天缺失率几乎较下颌高了1/4倍,可能的解释是,在咀嚼运动中上、下颌所起的作用不同,下颌运动功能强大,使得下颌骨及相应的肌肉、牙齿等退化稍晚于上颌。以下颌骨相对上颌骨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Ⅱ类患者存在上下颌M3先天缺失率基本一致现象,说明发育良好的上颌骨为上颌M3的存在创造了条件,而发育不足的下颌骨可能影响了F颌M3的牙胚发育。以上颌骨发育相对不足为特征的骨性Ⅲ类患者表现出上颌M3先天缺失率几乎是下颌M3先天缺失率的一倍(骨性Ⅰ类患者上颌M3先天缺失率几乎是下颌M3先天缺失率的1/4倍),进一步说明,在遵循M3先天缺失上颌多于下颌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发育不足的上颌骨与上颌M3先天缺失存在一定的关系。是否M3牙胚形成的多基因遗传因素与控制颌骨矢状径大小发育的遗传因素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由于牙齿的生长发育是颌骨的生长因素之一,上、下颌M3的先天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上、下颌骨的生长更加不足,所以,对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医师要考虑是否在患者发育早期补偿性地拔除下颌牙齿;对于骨性Ⅱ类患者,正畸医师要考虑是否补偿性地拔除上颌牙齿,在某种程度上协调上下颌骨的关系。另外,青春期是上、下颌骨的一个快速生长阶段,上、下颌M3的先天缺失,也许是骨性Ⅲ类、Ⅱ类患者早期矫治后青春期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正畸临床12~18岁患者中,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所占比例分别是58.3%、26.6%、15.1%,表明骨性Ⅰ类错牙合虽占多数,Ⅱ类、Ⅲ类异常骨型患者比例也不少,由于异常骨型不但会危害口腔功能,还可能会影响面部美观,继发心理障碍,提示我们一定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在恒牙期前多开展预防和阻断矫治工作,解除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