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关系辨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关系辨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企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利益主体,与一般的企业在经营形式及管理手段上有所不同,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会计政策财务政策的异同,对于克服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会计政策运用较为随意的现状大有裨益。

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作为银行投资者或经营者经常使用的两类政策工具,在实际运用中会计政策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供符合准则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财务政策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资源并使所掌握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为了更好的理解二者的区别及联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的内涵

一般说来,会计政策是指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它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做出的具体选择,是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财务政策是根据其目标和理财环境以及本身的财务实力制定的财务方针和策略,用以指导银行的理财工作。它主要涉及到防范风险、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披露信息等。从基本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会计政策是管理层在会计准则的框架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策略或方法,其基本依据和最后的归属都是会计准则;而财务政策主要受银行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以及行业特点,其着眼点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2、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依据经验、判断、模型、推理做出决策。

二、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的辩证关系

从广义上讲,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任意的或漫无边际的,其必须与财务政策以及经营政策紧密结合,共同服务于银行的战略目标。可以说,会计政策、财务政策、经营政策三者各自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在运用或选择时又必须考虑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合力效果。

(一)会计政策是财务政策运用的基础

无论哪一类财务政策的运用必须首先考虑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影响。以并购业务为例,会计上关于企业合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新主体法、购买法、权益结合法,三种方法的基本理念大相径庭,新主体法的理念是企业合并就像新设企业;购买法的理念是企业合并就像外购单项资产;权益结合法的理念是企业合并其实并不改变最终控制方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三种方法对并购资产、负债以及实现损益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鉴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银行在选择被并购单位时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假如管理层希望借助并购改变当年的损益,那么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取权益结合法。

可见财务政策的运用最终都体现在银行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改变,而这正好是会计政策予以反映的内容,财务政策的运用必须以会计政策为基础,充分权衡会计上的经济后果。

(二)财务政策运用的结果通过会计予以诠释

财务政策的运用无非是银行各类交易中的一种,发放股利、期权激励、内部转移定价等等如同存款、贷款等交易一样,都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反映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一家银行所有的交易经过公允的计量最终形成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务政策更接近于经营政策,二者分属银行不同经营层面的策略而已。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的财务政策包括资本管理(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管理等)、股息管理或股利政策、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并购或兼并,风险管理等。从表层来看,这些财务政策似乎与会计政策关联性很小,实际上如果从经营活动的角度分析,财务政策皆表现为内部或外部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的结果表象即为会计反映或监督的变化。以预算管理为例,预算管理从本质上将是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如果这种管理方法的运用不能改善银行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可以说该银行的预算管理失败,也就是说预算管理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三)会计政策反作用于财务政策

会计政策运用的直接成果就是编制出符合准则的财务报表,然而财务报表的基础是经营政策、财务政策等实施的结果,“利润”、“资产”和“现金”受公司“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的影响。更确切地说,资产周转速度、利润率、负债比例、股利支付率是影响公司“资产”、“和润”和“现金”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对按照准则要求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的运用是否恰当。

因此会计政策不仅是财务政策运用的基础,而且,还大大的反作用于财务政策,当然这种反作用力是有限的,因为会计与财务依据的标准不尽相同。例如,会计上通常使用会计利润,即使会计利润增加,也不能代表企业创造了价值或盈利能力提高。银行可能通过“合理地、但过度地”增加资本投入,特别是营运资本(WCR)的投入增加会计利润。因此会计利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盈利能力的提高,这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讲应该使用经济增加值等更为科学的指标来评价业绩。

三、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混淆的关键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会计政策、财务政策都服从于银行发展的战略,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在实务中二者经常被混淆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通常将财务报告的结果作为财务政策的目标。

严格意义上讲,这种管理理念或经营策略是不恰当的,任何层级的管理层只能通过业务的开展间接的影响财务成果,当然这里的业务既包括内部的业务也包括外部的业务。例如,管理层发现当年的成本超支,对于财务管理者来说,只能通过内部转移定价或预算约束等手段引导相关部门及人员开源节流,而不能直接干预会计的处理方式,因为会计政策一经选定是不能随意变更的。相反,会计政策相对独立性对一家银行来讲应该更客观,即使成本超支,对于会计来讲,该预提的费用或该摊销的费用还应当按照惯例进行会计处理,而不能受财务管理人员或管理层的牵制,那样的话就变成了操纵利润。

在新准则实施后,会计职业判断的情况大大增加,似乎财务与会计的矛盾尤为突出,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如前分析,财务政策的运用要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在原制度下,会计政策单一固定,财务管理人员在运用财务政策时并没过多的参考会计部门的意见。但是在大量职业判断存在的情况下,财务政策的运用必须先由会计人员对该项业务进行职业判断,然后财务管理人员再根据判断的结果决定是否开展该项业务,似乎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有所不同,其实只有遵照新准则,才能使会计与财务相互牵制,从而服从于银行的战略目标。否则,会计就变成了垃圾桶,所有开展完的业务都让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而如何处理业务人员或财务人员并不关心,但是领导者只关心处理后的结果,如果会计人员如实客观处理,就有可能完不成当年的经营计划,因此只能变相地从会计处理方法上变通或走捷径,这样便形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

总之,财务政策与会计政策均服从于银行的战略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但会计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独立性,财务政策的运用应更多地考虑会计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