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龙宝宝经济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经济已近龙尾。上季度的诸多经济数据似乎都在敦促新一轮结构改革,尤其是减缓的增长率和即将消耗殆尽的人口红利。尽管如此,2012年消费品市场却有不容忽视的亮点,在此我们称其为龙宝宝经济。
人口专家称龙年恰与“第四次人口峰值”不期而遇。虽然这轮短暂的生育潮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结构性人口问题,但其所伴随的经济动力却会为宏观政策框架下提升国内消费的目标带来深远积极的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繁荣都有落幕的一刻。对于目前国内如火如荼的婴幼儿消费品行业,这意味着在几年大张旗鼓的投资过后,正如其他经历过此类快速增长的领域一样,业内公司必将经历规模和数量的整合。通向龙宝宝经济的制胜秘籍也对其他参与中国消费品市场经济的公司起到借鉴作用。
首先,用数字说话。根据中国人口学家的估测及来自联合国人口署的统计,在这个福星高照的年份,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将迎来1700万新生儿,比2011年多出100多万,但还是不能与1987年2500万的出生水平媲美。北京市即是这类生育潮可能带来城市资源短缺的范例:2007的金猪年,该市生育率翻番,新生儿超过15万。3年之后,与流动人口潮一道,这一生育潮将在幼儿园系统中造成将近17万个学位的资源缺口。
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言,这意味着将有超过15万新生儿降临在这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还有人预测,龙宝宝效应将不止局限于2012年,接下来的蛇年和马年受到周期的影响,也将比其他中国生肖更为吃香,受到准爸爸准妈妈的特别青睐(2013年是蛇年,俗称“小龙年”,接下来则是“龙马精神”的马年)。从生育曲线角度讲,这一快速人口增长应会一直持续到2015年。
除了对属相方面的考量,政策因素对近几年生育率回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出生的男男女女都已步入适婚年龄,成家后可生育两个孩子。对于其他不能享受此类优惠政策的夫妻,他们选择将第二胎生在香港、新加坡或者美国等不受政策限制的地区。与此同时,市场的预期表明为了提高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政策制定者将在未来几年内正式放宽家庭生育限制,以应对迅速消失的人口红利造成的负面影响。
该轮中国人口潮的经济效益早在其开始前即初露端倪。比如,很多夫妇都为等待吉祥的龙年而推迟其“造人”计划。许多家庭根据金猪年的经验,提早到医院预约产科床位。从相关医疗服务的供需角度而言,几十年以来持续减缓的出生率意味着医院的产科并不是增长的重点,这也表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生育高峰,现有的医疗系统从人员、设备到床位都面临极大考验。几乎可以断定,此类服务的有效价格已提升到相当高的水平,可与私立医院相媲美。最明显的例子是香港。来自大陆自掏腰包购买香港医院生育套餐的夫妇数量急剧上升,搞得港府官员不得不介入调控,以确保当地居民的需求优先获得满足。
尽管还要有五六年的时间,2012年的龙宝宝才会步入学龄,但对于学区房特别是重点学校学区房的需求已开始激增。在许多大中城市,在成熟学区附近的房源供应已成定局,再没有空余的土地可建新的住宅。故此,在城市中该类房型的出售和出租价格已远远超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政策调控范围,长期居高不下。
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长期为无法令消费者解放钱囊而挣扎,多年来中国人还停留在多存款,少开销的习惯上。正如之前提到的,龙宝宝的生育高峰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的整体需求结构。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有的统计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在婴幼儿相关方面的消费远远超出家庭消费和零售业消费。如能将这其中的因果厘清,对于多年来希望打破阻挠消费市场发展“节约悖论”的政策制定者,应有启示作用。
首先,需要关注几组数据:官方和商业机构对于儿童产品(0~6岁)的预测数据表明,2012年该市场超过2300亿元,比2011年增长超过16%。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消费,即大约6750元,即相当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0%。有理由相信该项开支会持续这一水平甚至有所上升,因而未来应还有更大发展空间。这是市场所谓的渗透率:即某一市场应用一类产品或服务的比例。
以婴儿纸尿裤为例,美国消费大约中国两倍的纸尿裤,且有将近中国四倍的市场渗透率。如果中国的纸尿裤市场渗透率达到美国、日本及欧洲部分国家的水平,中国的市场将会是美国市场的四倍。类似的例子还有婴幼儿奶粉市场。其他一些可能与政策而非个人喜好相关的可能性包括:婴儿汽车用安全座椅,儿童自行车头盔和其他相关的安全防护装置。有趣的是,婴幼儿市场年均花费与其年龄成反比(在最初几年里)。也就是说,婴幼儿花费的高峰出现在其出生后第一年,并逐渐降低直到三岁,然后更快的速度下降直到六岁。
根据商业调查机构提供的研究数据分析,三个重要数据可概括关于婴幼儿消费品的消费决策:品牌和声誉、性价比及产品质量。价格固然重要,但这三点却几乎比价格来得重要许多。换言之,家庭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与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的网购相同的,关于婴幼儿产品质量问题的抱怨和申诉也急剧上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经营,成功的中国品牌不但加紧品牌宣传和形象推广,同时也毫不放松其内部的质量管理控制。与那些希望在婴幼儿市场挣快钱的新商家相比,想要在市场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并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商家将长期投资集中于那些全球婴幼儿市场都看重的“隐形资产”。
龙宝宝经济的另一个启示是,供应方面的问题可能产生与需求疲软同样的重要影响。前者将比后者对国内品牌产生更为负面的作用。中国的家庭不缺乏购买力,而且这一能力会因几代人之间的财富转移以及传统意义上的“送礼”而变得相当客观。说到底,文化方面的因素将加剧对此类产品的需求,新爸爸妈妈们收到礼物众多,有些还来不及派上用场孩子就已经长大了。在需求方面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首先是重要原材料的短缺,包括一次性纸尿裤和高端塑料产品(比如婴儿奶瓶等);第二个是类似高质量产品的低端劣质产品。供需关系的基本面表明生产端的迅速扩张会提高特有原材料的成本,故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缩减利润。这是在准入门槛较低的市场里的普遍现象。对相关市场中较为成熟的相关方,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研发、质量监控和品牌定位的商家,参与龙宝宝市场份额的角逐短期将削减其利润率。但一旦龙宝宝效益逐渐消散,长远看来国内一批新兴厂家将强势出击,占领长远市场的先机。
龙宝宝经济只代表一个小而短暂的经济循环周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对整个经济体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对于生产厂家,成败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的角逐。正如经济增长一样,是增长的质量而非速度,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中国超过其人口总数50%的城市人口拥有经济实力、需求及意愿在类似对他们孩子的教育方面等进行投资和消费,并会最终用他们的钱包投下决定性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