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甾体抗炎药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甾体抗炎药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溃疡病及黏膜糜烂所致上消化道出血260例在年龄、既往史、临床症状、内镜下出血方式、病变部位、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服药1周内,出血的发生与否及出血量的多少与药物剂量、药物剂型无显著的关系;服药组患者年龄大、消化道症状不明显、HP阳性率高、胃镜下见溃疡性病变较浅糜烂出血性病变斑片状弥漫性分布、ForrestⅠ-Ⅱ型比例少、住院时间较短。结论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年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易出现并发症,应采取适宜策略降低NSAIDs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上消化道出血;胃肠黏膜损害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临床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也有逐年上升之趋势,严重者可发生大出血。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与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60例,将其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参考标准[1]上消化道出血前有明确服用NSAIDs史,有黑便和(或)呕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就诊24 h内胃镜下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有点状、线状或弥散性出血或伴有溃疡;排除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息肉、憩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等疾病。

1.2一般资料3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430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作为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8~83岁,平均51.3岁;在出血前1周内有服用NSAIDs类药物史,服药原因前3位是心血管疾病22例(36.7%),呼吸道感染18例(30.0%),骨关节痛13例(21.7%);前3种药物分别为阿斯匹林26例(43.3%),对乙酰氨基酚12例(20.0%),扶它林9例(15.0%);剂量均为预防或治疗剂量;出血发生在服药3 h~6个月内,平均6.5 d。同期溃疡病及黏膜糜烂所致上消化道出血260例为对照组。

1.3方法对两组在年龄、既往史、临床症状、内镜下出血方式、病变部位、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HP检测采用胃黏膜组织学切片行Warthin-Starry染色或14C-尿素呼气检测。

1.4统计学方法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胃镜、临床表现、HP感染情况观察组住院时间(11.8±7.8) h,对照组(14.5±5.9)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及预后停止服用NSAID,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奥曲肽,必要时输血及电子胃镜下止血,均治愈。

3讨论

NSAIDs是一大类不含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血小板聚作用的药物,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2],但NSAIDs的不良反应也相当常见,其中最常见的是其对胃肠道的损害,可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黏膜糜烂、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甚至因此而危及生命,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肠黏膜的防御机能,从而导致胃肠黏膜损害,另外NSAIDs对胃肠黏膜的直接刺激、抗血小板凝集效应以及白三烯生成增多等因素也参与对胃肠黏膜的损害[2]。

研究发现,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下列临床特点:①出血的发生与否及出血量的多少与药物剂量、药物剂型无显著的关系。虽有文献报道[3],在一定范围内NSAIDs的毒性和消化道损伤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甚至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但本文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中有43.3%是小剂量肠溶片引起的,可能与低剂量ASA的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因此也应加强低剂量NSAIDs对其胃肠道损害的认识,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②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老年人,年龄>65岁者,每增加1岁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4.0%,其原因可能有老年人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上皮修复更新能力下降,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肝肾功能减退,使药物代谢及清除能力下降等[4];③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多,可能与服药组年龄偏大及多有心脑血管原发病有关;④HP阳性率为80.0%(48/6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48.1%(125/260),说明NSAID相关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NSAID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损害有协同作用[5];⑤出血多发生在服药1周内,提示服药早期发生出血的危险性高,随服药时间延长,胃黏膜可能对NSAIDs的毒性产生适应和耐受使出血减少,ROMANO[6]等认为受损黏膜细胞增殖及快速修复是胃黏膜对NSAIDs适应的一个重要机制;⑥由于NSAIDs的局部及全身镇痛作用,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起病隐匿,无明显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观察组36.70%(22/60)的患者无症状,因此对服用NSAIDs者,应定期进行大便隐血检查;⑦胃镜下见溃疡性病变较浅,周边炎性反应明显,糜烂出血性病变斑片状弥漫性分布,以窦部为甚;⑧与非NSAIDs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相比,ForrestⅠ-Ⅱ型比例少,及时停服药物,给予恰当的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可很快停止,易于愈合,治疗效果好,住院日较短。

尽管NSAID相关上消化道出血ForrestⅠ-Ⅱ型比例少,出血程度轻,但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可能突发而危及生命,提高此并发症的认识,对需长期服药治疗的老年病人进行医学指导,给予预防性措施(同时服用米索前列醇或质子泵抑制剂)或改服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减少胃肠损害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和芳,张泰昌.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1):56-58.

2戴冽.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损害及其防治.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1):33-36.

3Slatery J,Warlow CP,Shoroek CJ,et al.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uring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events with aspirin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uring the UKTLA trial.Gut,1995,37(7):509-511.

4王淑媛,刘琴.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3):444-447.

5周长玉,王哲,高歌.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协同作用.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5):608.

6R,Meise KS,el al.Increased gastroduodenal concentration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 in adaptation to aspirin in monkeys and rats.Gastroenterology,1996,110(5):1448-1455.

7刘学员,王大水,刘新丁,等.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9):2830-28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