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们为何要裸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形形的裸奔者
据报载, 今年4月27日下午2时40分,“110”接到电话,一名中年男子正在抚顺市十一道街上地狂奔。当警车追至体育场附近的戈布桥东桥时,该男子加快了脚步,跑至桥中央,不假思索地从30多米高的桥上跳入河中。巡警及时将其从冰冷的河水中拉上岸。据调查,31岁的左某因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异常……
6月4日午夜1时左右,从成都市中心某俱乐部突然窜出一名头发凌乱、眼角青紫的年轻女子。让行人们目瞪口呆的是,这女子身上仅穿着透明的“三点式”!事后,她称,这次“裸奔”事件是她与俱乐部闹翻后的报复行为……
……
把“裸奔”输入电脑,轻敲键盘,搜索一下,就可找到相关网页约8,280,000篇,诸如“裸奔男”,“街头裸奔女孩”,“在网络裸奔”,“裸奔为了释放压力”等词条频繁出现。近几年,裸奔事件层出不穷。有人以政治名义,有人以爱情名义,有人以金钱名义,有人以运动名义……他们究竟为什么要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呢?
北京爱悟得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周婷丽说:人都有各种需要,某些需要在社会正常的伦理道德下不能满足时,会给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损伤,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如果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这些不良情绪就会被释放出来,有时表现为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裸奔就是多种多样的异常行为中的一种极端现象。
心理分析
裸奔者喜欢“自我中心”
裸奔者,或心理过于脆弱,或精神上遭受了重压。从精神医学研究角度看,裸奔是一种行为紊乱现象,是病人在精神疾患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异常行为。当然,外因只是诱发性因素,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因。产生精神分裂或行为紊乱,常与一个人的个性或身心某方面缺陷有很大关系。
人的身心状况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假如在生活中形成一种封闭的自我心理状态,对事物总是产生“钻牛角尖”式的不良看法,而自我调整能力又比较差,无法有意识地调控自己不健康的心态,日积月累,不良情绪越积越多,心理无法承受便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决堤而出。
没有精神疾患而裸奔的人就是在种种心理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人希望自我表现,有人希望被关注,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则寻找刺激等,这些人均属于不良心理的释放和表现。
归结起来,裸奔者的心理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精神异常者。
这些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自知能力,由于精神紊乱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病态行为。需要进行医学治疗。
2.刺激的需求。
有人内心空虚,或生活过于平淡,想成名或出人头地又找不到适合途径,唯有寻求刺激、新奇的事才会开心,于是便用裸奔来满足。网上就有人写过自己半夜裸奔的经历和感受。N次裸奔的罗伯茨(世界上最著名的裸奔者,14年中裸奔380次)就属于这种,他自称多次裸奔中感觉到快乐和有趣。
3.被关注的需求。
此时裸奔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释放压力的方式。在某些压力较大又找不到合适解决方法时,选择这种极端方式,如失恋者、遇到不平事件者,在压力极大时失去理性判断,同时又缺乏解决问题策略,走向极端。
4.喜欢冒险或追求个性者。
他们会采用这种过激的方式来挑战自己,表现自己,如有人会在夜深人静时出来裸奔,挑战自己的极限,释放内心的压抑;有人会以这种方式来吸引公众目光,同时又彰显个性,有人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等。
5.发泄的需求。
平时生活中有些事不敢做,内心又很想做,或现实条件不允许、不符合道德规范等,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特点,在网络裸奔,宣泄内心不满,满足内心需求,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而且不必担心公众的直接批评或攻击,也不用为此承担责任。
总之,这些裸奔者大多数人心智不够成熟,这个群体的人个性有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约束,不愿被限制,不想自律,更不愿意追求心理成长,有人是为了呈口舌之快,泄心头之恨,或多或少的想让这个世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希望周围的人围着自己转,以自己为中心,一旦有什么不能满足自己的,就随意辱骂或者攻击而不负责任,甚至不计后果,更不考虑社会道德和约束。
应对策略
1.精神异常者需要进行医学检查并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有刺激需求者可以做一些健康的事情,如爬山,溜冰,探险等。
3.渴望被关注者需要找到表现自我的适当途径;失恋者要及时调整心态;遇到不平事件要设法求助。
4.至于那些在网络裸奔的人,其实大部分是自己有压力无法释放或不知道该怎么发泄的人,也正是需要在心智方面成长的群体。这些人首先要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采用适合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运动,听音乐,跳舞,和朋友交流倾诉,打太极拳,或者泡吧,蹦极等等,这些活动均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
5.无论什么情况下的裸奔,其实都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否会对他人或者自己造成危害,同时需要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要自己负责任的,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为结果的承担者,别人是不可能替代的。
为什么侮辱总是刻骨铭心?
延文
为何我们对曾经遭受的侮辱会刻骨铭心,几十年也挥之不去?这并不是因为心胸狭窄,而是由于龌龊的事情给人的大脑造成的震撼更大。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卡乔波博士说,人的大脑有个“消极偏好”机制,使得大脑对令人不快的消息更为敏感。在大脑刚开始处理信息时,这种偏好机制就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运行了。
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免遭伤害,具备了对负性信息做出强烈反应的能力。人类只有避开灾祸,才能生存下来。慢慢地,大脑发展了一套机制,能无意识地注意危险信号,从而采取措施避开灾难。
大脑的这套对负性信息敏感的内在机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比如说,在婚姻生活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婚姻均衡系统”的存在,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特曼博士发现,由于人对坏的信息感受强烈,夫妻之间至少要让积极的情感互动达到消极情感互动的5倍,婚姻才可能稳定地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