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误解医生?理解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破对医生的成见
2007年对我来说是很糟糕的一年,母亲被检查出乳腺癌且手术后活动起来,经常胳膊疼。为此我也跟不同的医生讨论过这个手术是否有意义。我惊奇地发现,不同的医生对这个手术的必要性有完全不同的见解。
于是我知道,排除了床位、红包、回扣等等之外,不同的医生在同一病例上会有不同的理解。医生是这样一个行业:它不是ISO9000标准管理系统,它全凭主观和经验。即使有先进的科技保驾护航,但在治疗上,依旧以个人判断以及对医学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不同的人,标准截然不同。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对医生的了解,很肤浅,很片面,大多来源于报纸等媒体的宣扬,我们张口提及的都是医疗事故、掩盖、医药代表、过度医疗等。
该怎样信任医生
我走进医生的世界,从一个病患的眼光转为医生的视角,是缘于我偶然病倒住院。转危为安以后,医院同意,我以一个医生的身份,走进了医生的世界(注:约半年)。
一天,我和吴教授出台会诊。我坐在吴教授身后,听病人和他的如下对话:
“医生啊,我们那边的医生让我过来看看,说我有垂体瘤,麻烦你给看看。”
“你没有垂体瘤,CT里没有任何明显指征说明你有垂体瘤。”
“可我为啥不怀孕呢?”
“这个你要问妇科大夫。”
“妇科大夫说了,我不怀孕是因为长了垂体瘤。”
“可我说了,你没有垂体瘤。你相信我还是相信她呢?”
“我不是不相信你,可要是没有垂体瘤,我咋不怀孕呢?”
“同志,你到底希望长瘤还是不希望长瘤?”
“我不希望。”
“那我跟你说了,你没有垂体瘤啊!你去妇科再看看。”
……
那一个下午,吴教授需要给病人解释很多遍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信任一个人,就这么困难吗?
医院的信、望、爱
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啊?”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来熟了,我知道那位患者来自福建山区农村,一年收入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一块脑膜要八百多元,医生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他省了。
他做这样的好事,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永远不会知道,新闻媒体也不会报道他的善心。如果不是我恰巧站在他旁边,又多话好问,这样的事就湮灭了。我知道他也拿红包,也拿回扣,也推荐最贵的药给富豪,但同时,他和他的同事们,每个月都在为因付不起医药费而逃跑的人们垫资。
如果我们有非常完善的医保制度,药品公平竞争进入市场,由患者自己选择,医生只有处方权而没有推销权,国家提高医生问诊的待遇和专业技能的待遇,而药物因渠道畅通价格低廉,医保局不是只下拨医院固定的数额,余额让医院自己补齐解决(一级级施加压力的结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我们或许就能从医生和病患的直接对抗中走出来,就不会再把原本属于制度的问题,直接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上去。
【选自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