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点五则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点五则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郭树清:中国应告别狭义的经济改革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是在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巨大代价的条件下取得的,这种模式今后是无法继续下去的。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强化人力资本,减少环境损毁,使增长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城市化,它目前明显落后于土地和就业的非农化城镇化。现在最热点的问题,大都是因为人口城镇化遇到了障碍。统筹城乡发展从2003年开始,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坚持下去会取得实质突破,中国经济一半的问题就处理好了,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就会有保障。

政府的功能不应忽视。我们整体上讲政府主导,但在某些方面却缺乏政府规划,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做专门的计划。换言之,我们缺乏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规划。大学办到市中心有什么意义?学生整天受商业区干扰,可能真不如盖在偏僻的地方。

现在,总体上来说,市场机制发挥资源基础性配置已经确立,但还不够强大,要素价格、资源价格、环境成本没有反映稀缺性和外部性因素。在相当程度上还靠政府配置,以致降低效率。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务上,该政府做的又做不到位,市场监管不到位,社会管理也就不到位。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显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根源还在于社会方面,其实质是社会管理还没有完全从过去的旧体制转变出来,没有建立起适应新型市场经济的社会体制。这里既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的共同之处,也有中国自身所特有的原因;既有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性,又有社会环境的作用。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又要清楚中国自身的特殊优势,要善于将经济效率、社会福利、公平的收入分配、竞争力的增强等目标和原则协调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妥协。总之,未来内容广泛的社会变革将取代狭义的经济改革而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吴晓求:构建大国金融将成金融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在“财富之旅――年度投资策略交流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大国金融将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

吴晓求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是渐进的过程:第一步,通过顺应潮流的政策选择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第二步,鼓励贸易中的本币结算;最后,完善本币金融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

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总值为24.39万亿元,债券存量为14.28万亿元,股票市场融资额为6084亿元。从市值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从IPO融资额来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位。“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是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在规模、结构、资源配置、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全球地位等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吴晓求称。

“‘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构建大国金融关键的五年,中国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将得到快速发展。”吴晓求最后表示。

李扬: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还需七年

“纵观20世纪以来的几次大的危机,每次恢复过程至少需要10年,现在刚刚过去3年,还有7年艰苦的日子 ,全球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发展”上表示。

李扬说,全球经济失衡是此次危机的重要根源,面对自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世界发达经济体已经开始调整其经济结构。

李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长期处于一种极不正常的经济关系之中。以美国为例,其长期保持贸易逆差,负债发展,以至于其债务积累非常严重;而新兴市场国家则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对发达国家的债权,逐渐成为债权人,这最终造成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全球经济要想尽快走出危机,恢复到正常发展轨道,就必须纠正这种失衡。

汪涛:外资流入助推中国资产泡沫

境外资本正重新流入中国,这在9月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得到反映。在全球量化宽松的大环境中,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入中国。

在量化宽松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我们预计流入中国的境外资本将大规模增加。并且,市场认为中国进一步收紧资本管制的风险较小。这毫无疑问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更大的压力,并大大增加控制升值步伐的难度。政府可能会继续实施目前的渐进式升值,但央行将在对冲操作和流动性管理方面面临越发严峻的挑战。如果流动性持续宽松且利率维持在低位,更严格的信贷控制将是保证贷款和通胀不至于失控的关键措施,但即便如此可能也不足以遏制资产泡沫。

王国刚:汇率难解全球经济再平衡

按照汇率理论定律,汇价贬值则出口增加、贸易顺差容易发生,但美国的实践却是汇价贬值、贸易逆差大规模发生;另一方面,汇率理论强调,汇价升值则出口额减少、贸易逆差容易发生,但日本和中国的实践却是汇价升值、出口增加、顺差增大。如果理论屡屡不能得到实践的验证,该理论的可信程度就将大打折扣,以此为根据制定政策的可行性更是值得怀疑。

事实上,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唯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分工协作、比较成本、要素禀赋、差异产品、市场竞争力、资本的国际间转移、技术创新乃至产品创新、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产品供求关系等等,也对具体国别(或地区)间的国际贸易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一系列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是一个汇率机制所能替代的。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发达国家将中低层次的产品生产(从而对应的技术等资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此,引致的国际贸易非平衡格局也不是简单运用汇率机制就能改变的。且不说早年的所谓金本位制未能有效解决国际贸易的非平衡走势,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没有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如今将全球经济再平衡寄托于汇率机制的调整,其效应依然将是一场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