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伽达默尔的前见观及其伦理学意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伽达默尔的前见观及其伦理学意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前见概念蕴含丰富的伦理学内涵。前见与伦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无伦理则无前见。前见是理解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一切理解的基础。伽达默尔认为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前见。前见是理解者对其文本的立场或视角。伽达默尔通过对启蒙运动的前见的批判,为权威和传统的前见正名,承认前见的合理性。

【关键词】伽达默尔;伦理;前见;理解

伽达默尔强调在理解事物前,我们就有一定的前见。魏因斯海默说:“我们总是需要打破偏见的束缚因为我们总是被前见所包围。这是解释伦理学的基本看法,伽达默尔从未否认它并且实际上在这里加以肯定。”伽达默尔的前见思想作为其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丰富的伦理学内涵。

一、前见是理解的前提条件

伽达默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前见的。前见又可以称为成见、偏见,是理解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伽达默尔对前见所下的定义是:“实际上前见就是一种判断,它是在一切对于事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被最后考察之前被给予的。在法学词汇里,一个前见就是在实际终审判断之前的一种正当的先行判决。”这也就是说,前见即理解者理解某一事物的先行立场或视角。可见,前见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判断,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它包含了肯定的价值和否定的价值。“正确的前见具有肯定的价值,能够使有成见的人直接达到理解;而错误的前见则具有否定的价值,能够使有成见的人理解者间接达到理解。因此,前见是有价值的,是我们理解事物时不可或缺的前提性条件。”权威和传统在伽达默尔看来,就是正确的前见,也是理解的前提条件。伽达默尔认为启蒙运动的基本前见就是反对前见本身的前见。他论述了启蒙运动“没有根据的判断”使前见丧失信誉,然而科学认识就要求完全排除前见。科学认识产生于近代哲学家笛卡尔确立的“不把任何一般可疑的东西认为是真实可信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在历史领域内就是历史意识,而传统诠释学则一直遵循着这个历史意识。伽达默尔反对这种历史意识,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必须从批判历史意识开始,即任何人都不能超出历史和传统的范围,每个人都只能在历史和传统的视域内活动。

伽达默尔说:“理解首先意味着对某种事情的理解,其次才意味着分辨(abheben)并理解他人的见解。因此一切诠释学条件中最首要的条件总是前理解,这种前理解来自于与同一事情相关联的存在(im Zu-tan-heban mit der gleichen Sache)在伽达默尔看来,与传统相联系的意义,即在历史诠释学中的传统因素,是通过共有基本的主要的前见而得以实现的。伽达默尔认为诠释学的根本任务不是要发展一种理解的程序,而是要澄清理解得以发生的条件。伽达默尔写道:“占据解释者意识的前见和前见解,并不是解释者自身可以自由支配的。解释者不可能事先就把那些使理解得以可能的生产性的前见与那些阻碍理解并导致误解的前见区分开来。”于是,伽达默尔区分了两种前见:一种是真前见即生产性的前见,一种是假前见即有问题的前见。真前见是由理解的历史性导致的,是理解者无法也无需超越的,这种前见是合理的,必然的,它是理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而假前见则是类似于主观臆断,它使理解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产生误读和曲解,是需要加以克服的。

二、为权威和传统正名

伽达默尔分析了启蒙运动对前见的贬斥,承认了前见的合理性,进而为权威和传统的前见正名。启蒙运动根据权威与理性的相互排斥的对立将前见划分为权威的前见和轻率的前见。伽达默尔认为轻率的前见是我们在使用自己理性时所犯的错误,而权威的前见则是根本不让我们使用自己的理性。启蒙运动把权威和传统作为它的批判对象。一方面,伽达默尔承认启蒙运动对来自人的权威的前见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启蒙运动首先是对宗教流传物《圣经》进行批判,反对《圣经》的独断论权威。这种批判是采用笛卡尔的方法论,即以自我为出发点,以理性为唯一根据。这种方法论规则导致了基督教旧教向新教转变,也带来了诠释学的繁荣兴盛。另一方面,伽达默尔也看到了启蒙运动对前见的合理性的贬斥。启蒙运动企图以一种毫无前见的视角去诠释《圣经》,在诠释的过程将前见的合理性也贬斥了,从而形成了对《圣经》的前见的前见。伽达默尔批判启蒙运动坚决诋毁一切权威的做法。“启蒙运动所提出的权威信仰和使自己理性之间的对立,本身是合理的。如果权威的威望取代了我们自身的判断,那么权威事实上就是一种偏见的源泉。当启蒙运动坚决诋毁一切权威时,它是无视了这一点。”“诋毁一切权威不只是启蒙运动本身所确立的一种偏见,而且这种诋毁也导致权威概念被曲解。因为根据启蒙运动所赋予理性和自由概念的意义,权威概念可以被看作为与理性和自由正好相对立的概念,即意味着盲目地服从。”但伽达默尔认为权威不是服从或抛弃理性的行动,而是承认和认可理性的行动——即承认和认可他人在判断和见解方面超出自己,因而他的判断领先,即他的判断对我们自己的判断具有优先性。“前见在诠释过程中并不能固执自身,前见的筹划最终是听取文本的要求,尊重文本的问题,从而获得了和事情本身相互理解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对待他人的他性时,对话伦理也要求我们承认他人的优先性。”权威的真正基础是一种自由和理性的行动,是要我们必须去争取的。伽达默尔说:“权威不是现成被给予的,而是要我们去争取和必须去争取的,如果我们想要求权威的话。权威依赖于承认,因而承认他人具有更好的见解。权威的这种正确被理解的意义与盲目的服从命令毫无关联。而且权威根本就与服从毫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认可有关系。权威的存在确实是为了能够命令和服从,但这一点只是从某人具有的权威而得到的。”所以,启蒙运动坚决诋毁一切权威的做法是错误的。事实证明,“消除一切前见这一启蒙运动的总要求本身被证明是一种前见,这一前见不仅统治了我们人类本性,而且同样支配了我们的历史意识,而扫除这一前见就必然为某种正当理解有限性开辟了道路。”

同样,传统概念与权威概念一样,也是启蒙运动批判的对象。传统是浪漫主义运动加以保护的权威形式。伽达默尔认为道德的实在性大多都是而且永远是基于习俗和传统的有效性。传统是启蒙运动原则的抽象对立面,是与理性自由相对立的。但伽达默尔认为传统和理性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对立。伽达默尔指出:“传统按其本质就是保存(Bewahrung),尽管在历史变迁中它一直是积极活动的。但是,保存是一种理性活动,当然也是一种难以觉察的不显眼的理性活动。”在伽达默尔看来,精神科学之理解与传统的继续存在,其根本条件就在于继续不断地与流传物进行攀谈或对话,也就是说,流传物成为我们的攀谈者或对话者。“精神科学的理解与继续存在的传统共同具有某种基本前提条件,即感到自身是在与流传物进行攀谈(angesprochen)”我们的历史意识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能听到过去反响的声音。只有在这些众多的声音中,过去才表现出来。这就是伽达默尔所谓的传统的本质。传统也像权威一样,具有前见的合理性。传统也会随时变化的,但更多地是保存。因此,传统的前见也和权威的前见一样具有合理性。

三、前见的伦理内涵

前见是理解者的前见,是一切理解的基础。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理解者意识到自身总是处于诠释学的处境中,这是由理解者自身的历史性处境所决定的。理解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不能超出自己所处的历史和传统。因此,理解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有限性和历史性。“因为一切理解都是以一个前理解的结构为背景的,这个前理解的结构决定了我们理解历史、文本时间的问题视域、思路和侧重点。”不同的理解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都与前理解有关,所以理解者都带着同前理解结构所形成的前见去理解和解释文本。 “对于阐释伦理来说,是理解文本和解释文本是否恰当的问题,因为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可以意味着不同的事物或意义。”读者在理解和解释文本的意义时,也会存在对文本理解的问题,即误读和曲解。在对文本的探究过程中,读者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消除误读和曲解的。

伽达默尔强调,道德是在自由中被接受的。权威和传统是一种理性自由的活动,它们具有一种真理的源泉的可能性。这样,权威和传统就含有一种伦理道德内涵。对于权威,伽达默尔有一种反对独断论的道德命令的伦理思想。伽达默尔写道:“我们这儿也一样存在着时多时少的权威教育,其中包涵有无须求证的道德习俗,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能越雷池一步。”通过对权威的前见和传统的前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伽达默尔是辩证理性地看待权威与传统,并且告诫我们不能绝对地毫无根据地排斥权威和传统,因为权威和传统是理解活动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可见,前见与伦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伽达默尔认为伦理观念或伦理精神是诠释者的前见中最深刻的因素。如果分离前见中的伦理因素,诠释者的前见或成见就不可能存在。“前见既是一种精神性的心理意识,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意识的总和,它不可能没有伦理精神的成分。”诠释者在面对文本或事物时,要获得理解和解释,就离不开作为诠释者视域的前见。只有承认了前见,理解者才能有其独特的视域,理解者与文本的视域的相互融合才能成为可能。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前见观包含丰富的伦理学内涵。伽达默尔对前见的论述是在历史和传统下进行的,前见是理解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而伦理是前见产生的前提条件,无伦理则无前见。

参考文献

[1] [美]魏因斯海默,郑鹏译.哲学诠释学与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德]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 赵全洲.走向共同的团结——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思想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

[4] 李亚旭.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域融合的伦理内涵[J].德州学院学报,2007(3):43-46.

[5] 黄其洪编著.伽达默尔论艺术[M].沈阳: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6] 成海鹰.阐释的伦理向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16-19.

[7] [德]伽达默尔,[德]杜特, 金惠敏译.解释学、美学、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龚群.生命与实践理性——诠释学的伦理学向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伽达默尔文艺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CSLGCX201222)。

作者简介:何湘情(1986- ),男,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伦理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