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究对脑出血患者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临床效益,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 方法 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第14天末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及医疗费用情况。 结果 入院当天两组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第14天末,研究组Barthel指数、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77.67±8.84)、86.4%、9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12±5.43)、38.6%、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研究组医疗费用[(12 724.51±207.3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6 787.27±356.0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关键词] 脑出血;临床路径护理;Barthel指数;知识掌握率;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b)-0144-04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脑出血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课题[1]。因为该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的临床特点,所以提供一套精心、细致的护理方案显得极为关键。自西方学者首次提出临床路径护理这一概念至今,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已获得了很高的临床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制定一套标准化护理流程图,并指导日常护理实践[2]。这样既能保证护士工作的高效性,更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内化及外延到护理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促进其病情预后康复。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究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所存在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8~75岁,平均(57.2±1.6)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颅脑磁共振检查,再联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脑出血,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排除标准:出现脑疝或重度昏迷者;发病时间超过3 d者;文化层次小于中学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本研究方案经雅安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对症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环境护理等,护理全程存在盲目性及变动性。给予研究组患者临床路径护理,通过预先制订临床路径表,再根据护理计划落实每项操作,达到规范化及程序化的目的。

1.2.1 临床路径表的制订 责任护士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入院诊疗全程中的护理需求和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表的内容涉及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当天所有的护理程序,整个表格的设定需围绕人文关怀理念的运用。该表格共制订为3份,分别为医疗版、护理版及病友版。医疗版主要供医生参考,并指出表格中不足及欠缺之处,便于护士进行再次修订。病友版由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交付,使患者对自己入院期间将接受的护理项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同时,护士需鼓励患者针对其自身的需求适当调整表格内容。

1.2.2 第一阶段 患者在入院当天,责任护士需向其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及医务人员信息,使患者心中有数。另外,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及背景资料,以便为护士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发放临床路径表后,护士应逐条向患者解释具体的护理行为、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并鼓励患者提问及时给予解答。护士需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脑出血诱因、发病机制、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力求帮助患者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解存在偏差的患者,护士可采取图片、视频及口授等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强化认知。为了使患者能够内化有关知识,护士次日可邀请患者进行复述,在复述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错误认知,护士应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对于复述良好的患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及言语鼓励。

1.2.3 第二阶段 术前,护士应指导患者开展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做好备皮工作。对于情感较为紧张的患者,护士应采取鼓励、安慰及劝说等多重心理学技巧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术后,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好各管道妥善安置及护理工作。对于术后24 h的患者,护士应加强查房次数,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渗液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同时还需记录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反应,针对所给药物特点制订个体化给药护理方案。对于术后昏迷患者,护士需警惕患者发生压疮、坠床、窒息及引流管堵塞情况。

1.2.4 第三阶段 大多数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应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以提高生理及心理适应性。另外,在饮食护理方面,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和易吸收的流质饮食,以补充能量供给。在这个阶段,应重视患者的四肢训练,首先应定期对患者的关节进行被动训练,避免关节僵硬挛缩。之后,随着患者自主活动能力的改善,指导患者从单个关节的简单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关节运动,整个训练的原则要求从简至繁,从少至多,要求患者坚持训练,每次训练时间达15 min,早晚各1次。为了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护士需指导患者训练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内容包括穿衣、扣纽扣、刷牙、梳头、进食等行为。

1.2.5 第四阶段 这个阶段是患者治愈康复出院阶段,护士应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饮食要求及复诊时间。待出院后,每周开展1次电话随访,了解其近况,根据患者在生活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及帮助。

1.3 观察项目

①干预第14天末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问卷由护理专家自制,选项采取封闭式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②干预第14天末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若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的80%以上为良好。③记医疗费用使用情况。④入院当天及干预第14天末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654,P > 0.05);治疗第14天末,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076,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4天末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医疗费用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医疗费用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是由台湾学者林碧珠教授提出,该模式强调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最优化护理方案,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及护士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而制订出规范化的护理流程[3]。随着该护理方案在临床上愈发广泛的应用,收到了可观的临床效果。这个模式对于护士而言,需要更加强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主要体现在患者尚未入院前,护士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以往患者所反映的护理需求,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规划出患者住院全程的护理计划[5]。这并不是说临床护理路径表一旦制定,就程序化地执行而不做任何改变。临床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一切均需从患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和挖掘[6],所以,待患者入院后,护士还需评估患者的具体病况及其实际护理需求,进而调整护理计划,实现最优化护理。笔者设计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临床效益。

研究结果显明,研究组Barthel指数、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 0.05)。由于脑出血患者会引起脑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诱发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偏瘫或活动功能障碍,临床上以Barthel指数来反映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7]。临床路径护理充分考虑到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在术后第三阶段,护士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患者活动关节,练习动作,进而帮助患者形成新的神经传导突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8]。在第二阶段,大多数患者出于对手术的陌生感及术后预后未知性的担忧,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9]。护士需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手术的系统知识。当然,由于医患之间医学框架知识的不对等性,患者可能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内容,甚至会出现认知偏差[10]。因此,护士需采取复述的方式鼓励患者回想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内化及吸收,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期待。这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临床意义[11-12]。借助健康宣教的深入开展,研究组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整个临床路径表的设置过中,都是以“人为关怀理念”作为护理实践的导向及精髓[13],因此,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时,会感受到舒心、贴心、安心及放心,进而提高心理安全感及护理满意度。正是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并将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进而达到节省医疗资源和住院费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节省医疗费用,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3-14.

[2] 任秋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7):657.

[3] 张秀俊.临床护理路释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淡医药,2009,27(6):58-59.

[4] 曾萍.临床护理路径在56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75-177.

[5] 张伟贞.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5):400.

[6] 孙丽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应用[J].家庭护士,2009,8(5):189.

[7] 王小玲,武爱萍,陶莉,等.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43-144.

[8] 陈立琴,韩英霞,闫洪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12(22):3228-3229.

[9] 陆美菊.28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3,41(3):469-471.

[10] 刘萍.老年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46-348.

[11] 罗风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47-748.

[12] 刘华,朱卫虹,高秋菊,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5-46.

[13] 曾智.7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50.

(收稿日期:2013-09-17 本文编辑: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