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百年商业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百年商业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各自都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并最终统领一行。这些闻名遐迩的老铺子、老门脸儿、老店面,也最终成了每个城市悠久历史的象征。

晚清时期,全国的工商业有了明显发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更是突飞猛进。在这些城市里,昔日的集市、庙会、商号、店铺依然存在,而且还兴起了以售洋货为主的新式商店和新兴商业街。这些建筑为老城风情增添了些许近代的色彩。

上述这些大城市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商业区,如北京的前门大栅栏、王府井、天桥;上海有以老城厢为中心的旧商业区和后起的南京路商业区;广州传统的商业中心地带,有今天的中山五路、北京路、人民南路、西关等处。这些商业区大都人口稠密、店铺林立,成为各个城市的繁华之地。

京城老字号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曾经提到过旧时北平的老铺子和老字号,规矩、雅洁、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没落的皇家贵族风范,体现了大气的京都文化。但在日本人的铁蹄下,老北京变了,失去了她的和谐,变成了地图上简单的一个地名。其实,这些老字号从19世纪末八国联军入侵,到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再到六七十年代的“”,一直都在历史中沉沉浮浮。

北京的老字号大多聚集在前门以南,被人称为外城或南城的老城区。其中又以前门大街两侧和大栅栏最为集中――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此名沿习下来,成为街名。老字号们为什么会不约而同看中这里?在清代顺治五年,满族八旗军把内城作为驻防的大军营。原来居住在城里的汉人就被赶出城外,他们为安身而建设外城,为生存而做起买卖,逐渐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商业区。

当中轴线交汇之处的前门成为出入内城和外城的重要城门之后,交通的便利使买卖人开始在这里聚集。此外,清初有很严格的禁令“内城逼近宫阙,例禁喧哗”,不准在内城开设戏园等娱乐场所,故戏园多开设在前门外一带。大栅栏的繁荣不仅在于商业的发达,更在于有比较集中的娱乐场所。

那时清朝王族中的戏迷们,都要跑到外城,如鲜鱼口、大栅栏的戏园子里听戏。每晚的戏都很长,往往夜里一两点钟才散戏。这时城门已经关闭,他们索性不回去,就在外城旅馆寄宿一夜,等第二早晨天亮、城门打开后,再回内城。这样一来,在前外大街上以及前外大街的两侧,做小买卖的渐渐做成了大买卖,生意愈做愈红火,生意门类也越来越多。

北京的老字号大多都由外地人创办。中国近代的战乱和天灾,使得很多贫苦的人们流离失所,他们当中有些人怀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来到北京。这些外乡人,都是先从最苦最累、再穷的北京人都不屑于干的力气活儿做起,慢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从摆小摊到租一个小门脸,再到把小门脸买下来自己做买卖。由小而大,一步步发展起来。于是在大栅栏这条街上,诞生了同仁堂药店、马聚源帽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等多家独具经营特点的老字号店铺。

“同仁堂国药店”开业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以经营自制的丸、散、膏、丹而闻名于全国;

“马聚源帽店”开业于清嘉庆十六年 (公元1811年),专为皇室和王公贵族制做朝帽、缎鞋,后以生产民族帽见长;

居“祥”之首的“瑞蚨祥绸缎皮货庄”开业于清光绪十九年( 公元1893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除经营绸缎布匹外,还兼营皮货和茶叶;

“内联升鞋店 ”开业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专为皇室和外任官员做朝靴……

岭南老字号

作为岭南著名的商贸重镇广州,历史上曾经有过100多家百年老店。仅广州中山四、五、六路一带,就曾经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据老广州人回忆,以前走到中山四路“新以泰”店门口时,一眼望过去骑楼两旁的幌子(店铺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鳞次栉比,呈现出一派繁华的商都景象。

在有20多家老字号的中山四、五路上,建于清光绪以前的就占了7家,包括建于乾隆初年的“致美斋酱园”,道光五年的“三多轩”,咸丰末年的“新以泰”,光绪年间的“孔旺记”、“沧州店”、“妙奇香”等,以至在海外都很有名气。这些传统名店如同“狗不理”代表天津、“全聚德”等同北京一样,经过岁月洗礼的金字招牌也成了广州的代名词。旧广州的商贸业由它们带旺了一百多年。这一地区横跨传统的城市风水中轴线,集中了很多老字号店铺,形成了最早的商贸区。广州土著居民俗称这一片叫“城里”,意思是说到了这里才算真正进了广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