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润物于无声 习惯成自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润物于无声 习惯成自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日常行为习惯及课堂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因其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孩子心灵熏染、情操陶冶、性格塑造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对课程中内容的繁复、规则的约束不会抵触排斥,在学习方法上会有序可循,在学习效果上会步步求上,最终在好习惯的支持下获得扎实的知识、极高的兴趣。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必要的监督、有效的奖惩,使学生明确要求、懂得规矩、习惯约束、掌握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原则、做事习惯,这样,一切教育教学的内容才能教学通达、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笔者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几年的专业训练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好习惯、好气质、好品德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而这需要耐心的老师、有效的方法、及时的监督及评价。结合在课堂实践中的经验,谈谈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

一、声情并茂,养成良好歌唱习惯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而歌唱是人们直抒胸臆的最好表达方式之一,运用好这一方式,不仅能让人们通过优美的旋律表达情感,而且能在运用气息、体腔共鸣的同时增加肺活量,达到很好的健体怡情的效果。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技能,使之掌握要领、形成习惯,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气质起到重要作用。

1、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情感的抒发。因此歌唱时应该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如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以良好的示范,及时的督促长期坚持,使学生在模仿与自我约束中形成正确的演唱姿势和状态。

2、恰当的呼吸及清晰的咬字吐字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正确地吸气、呼气,对歌唱的音准、音质、共鸣、艺术表现都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让学生养成歌唱时正确呼吸的习惯,教师首先应将歌唱时的“深呼吸”与平时的“浅呼吸”做以对比,通过慢吸慢呼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深吸气的习惯和培养歌唱时保持气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从容地、像闻花香一样地适量地深吸一口气,稍保持一下,再缓慢均匀而流畅地呼出来。并且要吸至腰间,尽量做到唱到句尾时,仍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持声音。如:沁人心脾地嗅辨不同香味,体会“柔和地深吸气”;吹泡泡时,不让泡泡破而如何吹的越大越好等方法,并纠正学生吸气耸肩、呼吸不沉不深的不良习惯,提倡卫生用嗓和呼吸。

我们知道,歌唱是用音乐化的语言来打动听众的,只有优美动听的歌喉还不够,还要有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清晰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则是歌曲演唱中语言处理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技巧性较高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歌唱时的咬字吐字与平时说话时的咬字吐字也是有区别的。有了这一明确的意识,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咬字吐字的规律和技巧,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技巧运用,反复练唱,学生自然就形成了歌唱需要的“夸张”的咬字吐字方法和口型,也就形成了自然的良好咬字吐字习惯。

3、防止过度喊唱。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我们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明确,好习惯的形成需要过程,同样,坏习惯的克服也需要不断的努力过程。在小学阶段,大声喊唱几乎是孩子们的通病,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任由喊唱这一坏习惯持续,长期下来,孩子们不仅体会不到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而且会对稚嫩的声带产生无法弥补的损伤。

造成喊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除了教师未能向学生介绍保护嗓音的方法和根据童声的特点进行练习或练习方法不当之外,还有认识上、心理上、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原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唱歌的坏习惯呢?首先要教师重视。每次歌唱都要强调声音的美感、音量的控制。可以采用正误声音演唱的对比示范、听赏优秀儿童演唱录音,将学生喊唱与轻唱声音进行录音对比等,让学生有区别正误的能力。还要经常运用表扬的手段来激励学生,规范正确的唱歌方式。比如:比一比谁的坐姿最优美、比一比谁朗读歌词最有感情、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自然、比一比谁的普通话发音最标准等等。学生得到表扬时心里有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有着成功的满足感。节节课坚持这样做,渐渐地,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喊唱的坏习惯也就自然被好习惯所代替。

二、鉴美赏美,养成良好欣赏习惯

美是由内而外化的。一颗美的心灵需要长期美的熏陶而成。儿童的心灵纯洁无瑕,如果长期坚持以美的雨露滋润,就会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反之,便会杂草丛生,无所追求,无以辨别。在儿童时期,选取优秀、有特点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是引领学生走向美的殿堂的重要途径。而通过有效地选取作品、引导想象、指导聆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喜欢聆听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懂得欣赏美、分辨美、创造美的目的。

1、学会聆听。养成静心聆听的习惯

善于聆听是一种好习惯,而我们常说“静能生慧”。聆听时应重点强调的是“静”——“安静”“静心”。教室保持安静的状态,每个人都能排斥一切杂念,在安静的环境中静静地沉浸在音乐的包围中,这样,音乐中包含的所有美的元素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滋润纯洁的心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会在每次聆听音乐之前,都对学生进行“静心”的启发,告诉他们不懂得欣赏美的心灵是贫乏的,用美的语言、亲切的表情引导学生明白,只有静静地聆听,才会领略音乐中的美好,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形成了习惯,老师一说到要听音乐了,他们马上有意识要安静下来,不仅不应该影响别人,更应该自己做到排除杂念,静静聆听。

2、创设情境。养成随境想象的习惯

音乐是抽象的语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独特的语言,需要教师根据乐曲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例如:在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时,就根据乐曲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结合音乐的旋律,创设出情景:“清晨,大草原在晨曦中苏醒,牧民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你听!”,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静静聆听,想象的翅膀立刻带领他们飞向了美丽的大草原,很快学生们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出了“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等一系列情境,直到欣赏两三遍之后还意犹未尽。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很容易进入情境的,而在音乐情境中,想象力才会被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可以随着音乐起伏跌宕,欣赏的兴趣也自然地被激发出来,善思考、爱想象的好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3、创设问题。养成有的放矢的习惯

音乐欣赏中最常见的坏习惯是龙头蛇尾地听,往往在开始的几分钟能安静聆听,而听一会便走了神,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聆听的目的,只是浅层次上的听觉感受,达不到深层理解的境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时候,每一遍的聆听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也可以引导聆听乐曲的某一音乐要素变化,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每一遍的聆听后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如:当欣赏《动物狂欢节——狮子》时,笔者首先提醒学生:“听,谁来了?”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音乐上,谁都想从音乐中找到答案。然后引导他们注意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根据节奏型和大提琴、低音提琴浑厚的音色中,学生就知道是既庞大又威武的动物。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养成了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聆听的习惯,以后在其它场合聆听到音乐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乐曲或者侧重聆听乐曲的某一方面特色风格。如:喜欢乐器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欣赏,喜好舞蹈的同学可以根据乐曲的节奏鉴赏变化之美,爱思考想象的同学就可以根据乐曲的旋律起伏、力度、速度及情绪变化体验感悟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点”,做到有的放矢。

三、统一和谐,养成良好演奏习惯

随着乐器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开展,演奏乐器已经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识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演奏乐器,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读谱知识,提高了手、眼、脑、耳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了内心的音乐感悟力和音乐表现创造力。由于乐器在指按之间就容易发音,因此,避免课堂上的自吹自奏,我们更应该给器乐课堂制定相应的规则约束,帮学生形成良好的乐器演奏习惯。

1、齐奏自吹听指挥

以我们现在进课堂的乐器——竖笛教学为例。在学生接到乐器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订立规则:竖笛摆放的位置要固定、演奏姿势应正确、吹奏时看老师统一指挥等,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下形成统一有序的习惯,就能避免器乐课堂的状态、声音混乱现象,也就能保障教学内容有序顺利进行。

2、音色纯正求和谐

集体进行的器乐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吹奏者的互相干扰,如果不能保证齐奏时的音色统一纯正,学生就不能形成美的演奏体验。而在自由练习时也就更容易形成各顾听各自的吹奏声音而用力过大,互相干扰的坏习惯。因此,在每一节器乐课堂上,笔者都要在保证正确演奏姿势的基础上重点强调音色的纯正统一。通过集体吹奏、个人吹奏比较音色差别,引导学生辨别纯正的音色,然后再练习,每人都力求达到这种音色,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养成了用耳朵找均衡、求和谐的习惯,而不会盲目吹奏,只顾指法正确而不求声音统一和谐。

歌唱、听赏、器乐演奏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美好心灵、高雅审美素质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这些重要教学内容上加强对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树立形成好习惯的意识,抓住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加以点化、规范和监督,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将音乐学习中的规则、约束、技能要求等都内化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动,并通过不断的鼓励使自觉行为得以重复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得以有序高效展开,学生更能在这些好习惯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及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进而在音乐美的浸染中自然形成一种优良向善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乐观进取的性格特征,达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