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小企业视角下“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企业视角下“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小企业应该认真分析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因素,合理定位其市场功能,将登陆新三板视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信号灯”,充分发挥“信号效应”,并对自身的优劣势加以分析,借加入新三板的契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三板”市场;中小企业;功能定位;信号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2-0060-03

一、引言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构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资本市场改革的目标。2010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我国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又迈开了一大步。近来,新三板将要扩容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可以说,三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板市场,也称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指符合证券从业协会规定,具有代办股份转让资格的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和非公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的平台。目前,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退市公司;另一类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我国的三板市场是在2001年7月16日正式开办的,成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的股份流通问题以及主板上市公司退市的问题。

2006年1月1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的试点,正式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也给转让系统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这些作为试点挂牌的都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与原有挂牌系统公司和退市公司有较大区别,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新三板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更在于其独特的市场功能定位上。以往一些观点或者对新三板存在误区,认为新三板将要成为“造富基地”,从而将关注对象放在新三板的财富效应上;或者仅仅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角度,将新三板视为资本市场的基石,对新三板的重要性加以阐述,而忽视了新三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对其功能定位方面把握得不够全面;或者是单纯地分析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利弊因素,而缺乏对新三板功能定位的深入思考。鉴于此,本文从新三板的概念出发,以中小企业的视角,通过分析新三板可能带来的利弊,进而探究新三板的功能与定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新三板究竟是融资的“绿色通道”,还是资本市场上的“信号灯”,以期获得答案和启示。

二、新三板对上市中小企业的利弊分析

(一)新三板对上市中小企业的有利因素

1.规范中小企业经营,为今后资本运作提供良好基础。根据证券从业协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8月31日,共计有70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在新三板上挂牌。除了严重亏损的sT羊业,其余69家企业都按时披露了2010年的半年报,而其中的19家企业更是聘请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所披露的半年报进行了审计。这表明在新三板挂牌,使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动力去规范财务管理,逐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制度。而这些将为企业今后的资本运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提升中小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中小板市场要求企业基础成熟、盈利稳定,创业板市场要求企业有创新性、高成长性。而新三板对于上市企业标准较低,仅仅要求上市的企业能够规范运作。但是相比于非标准化的产权市场,新三板市场的运作标准显然有序得多。中小企业能够在新三板挂牌转让,说明企业是主营业务突出,发展潜力可观,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在新三板挂牌表明企业需要接受证券协会以及主办券商的多方监管,经营较为规范,可使企业形象得以提升。而企业能够在全国市场上进行股份转让,方便了潜在客户了解企业,对于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很有帮助。

3.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加速企业发展。长期以来,融资难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都需要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企业需要定时披露经营信息。信息披露有助于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外界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成本,使得外界对于企业的公允价值有更为明晰和准确的判断。这样既可以使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进行直接融资时,更容易受到风险投资者以及私募基金的关注,从而增强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谈判成本,增加直接融资的成功率,又可以使企业在进行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时,使所提供的财务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便于企业的借贷申请获得批准。这些在信贷趋向于紧缩的今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中小企业的“金手铐”股权激励形式更具吸引力。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而言,失去任何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都是巨大的损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保证现有的人才不流失,对于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小企业尤其如此。通过挂牌新三板市场,中小企业的企业声誉得以提高,融资能力得以提升,企业发展得以保证,这将使得股权激励这一手段更富有吸引力。在中小企业创业之初,通过“金手铐”这一股权激励形式,建立优秀人才和股东利益共享的平台,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新三板”对上市中小企业的不利因素

1.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上市之前,很多中小企业都未进行股份改制,无论是经营状况还是治理结构都较为混乱。而在新三板挂牌以后,由于受到较为完备的披露制度的制约,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刻都处于外界的关注中。在较为严格的会计审核制度下,经营业绩波动的调整空间较小,报表将更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无疑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的话,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信息的披露使企业在今后转板的股票询价时处于不利地位。新三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原先的中小企业可能从创业期步入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生产规模扩大,研发需求增加使得仅仅在新三板上挂牌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时候企业可能会考虑登陆主板市场或者中小板市场。而长期信息的披露,会使企业难以对业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包装”,和其他进行IPO的企业相比,在股票发行询价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3.登陆新三板会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与IPO高昂的推荐佣金相比,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的费用可以算是微不足道。但是考虑新三板实际不具备融资能力的事实,这笔费用支出仍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据了解,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费用支出一般在100万元左右。虽然目前各地政府为了鼓励企业

进入新三板而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是一方面补贴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所以就长期而言政府的补贴会减少,而今后中小企业要为这笔费用“买单”。从目前新三板公司的年报披露来看,大部分的企业一年的净利润仅有几百万元,所以这笔费用的支出对于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三、新三板的定位分析

新三板究竟是融资的“绿色通道”,还是资本市场上的“信号灯”?由于新三板不存在直接的融资功能,所以新三板并不是融资的“绿色通道”,而把新三板视为一个新的“造富基地”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新三板就其本质而言,只是提供了一个更为公开和规范的股权转让平台,使得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能够走上台前,规范经营,创建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该将登陆新三板视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信号灯”。其对于企业最大的作用在于其“信号效应”,即主动向市场中潜在投资者发出信号,从而消除已有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得企业融资变得更为便利。根据证券从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上半年有23家机构投资者首次参与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的定向增资,挂牌公司的定向增资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使得市场可以很容易发现一批业绩优良的“明星企业”,从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使优质公司可以从新三板市场登陆中小板市场或者创业板市场,再到主板市场,最终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四、对借助新三板发展中小企业的建议

1.客观看待新三板扩容。目前地方政府对于新三板扩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些地方更是给上板企业许下重金。这种强烈的政策导向,使得有些中小企业无视自身发展,而是盲目跟风,这对企业长期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危害。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本身并不需要上新三板,而仅仅因为政策刺激盲目上板,使得企业一时间难以适应新三板的披露要求;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本身经营业绩欠佳,但为了获得“政策扶持”,也包装上板,从而对新三板的声誉造成影响,使得投资者对于这一新兴市场的信任度下降。因此,必须客观看待新三板的扩容。

2.合理定位新三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目前很多预备加入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本身效益很好,在所在的行业领域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未能构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想通过加入新三板,借助新三板的“信号效应”方便融资,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而缺少对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因此,合理定位新三板非常重要,必须对企业自身的优劣加以分析,借加入新三板的契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莉,新三板“财富效应”何时显?[J].投资北京,2009(9):47-49

[2]单磊,中小科技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分析[J].北方经济,2009(12):63-64

[3]季节,新三板:资本市场的基石[J].经济导刊,2010(08):6-9

[4]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