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这一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
在诺丁斯之前,以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因素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理论还有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体谅模式”。麦克菲尔认为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帮助人们实现这一需要就是教育的首要职责。道德教育应当以“体谅”(Consideration)为核心来组织,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以培养学生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道德教育不仅要传授道德规则,更要培养态度,塑造行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他通过对青少年的三次大规模调查证实了自己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起跑线》(Start Line)、《生命线》(Life Line)等系列教材。这些教材由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构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上也非常灵活,可以和其他学科穿插融合,曾经在实践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但是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更多的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德育问题:他的理论假设就直接来自实证调查,最后的落脚点则是建构一套具体可行的德育模式。因此“体谅模式”不论在理念还是方法上都带有很浓的经验性,缺少系统牢固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人们对他批评最多的地方。
和麦克菲尔相似,诺丁斯也认为单纯的道德原则并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她曾经特别援引一些调查资料证明:人们的道德行为大多是出于同情和关怀,是一种直觉的反应。因此她特别强调:道德教育首先应注重道德情感的培育。但是与麦克菲尔不同,诺丁斯首先是一位教育哲学家。她的实践建议及理论建构均有缜密的哲学思考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和麦克菲尔相似,诺丁斯也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但是特别重要的是,诺丁斯认为关怀不仅可以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关系”。而且没有关系就没有实质上的关怀。关怀的维持和巩固既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关系中就是平等、互惠的。正是因为道德生活源于“爱”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教育才应当不断建立、维持和增强这一关怀关系。
受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诺丁斯主张人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以外,运动、人际、空间、音乐以及自我知觉等都应算作人的智能。不仅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每个人的天赋、需要和兴趣也是各不相同的。当代学校教育出于“民主”、“平等”的考虑,为每个儿童提供所谓一视同仁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① 但现实中的博雅教育往往过分强调知识学习,特别是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需要和幸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很多学生反映教师和学校对自己漠不关心。② 这不但使学校的教学效果大受影响,而且使学校不能有效地对学生发挥引导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也建立在对当代学校教育进行严肃批判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教育到底应该如何组织?诺丁斯提议用一场“思想试验”来建构自己的教育模式――假设我们要抚养一个大家庭,家庭里的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这时候父母或教师都不能单方面决定教给孩子什么,而必须和所有人(包括孩子)“对话”,通过充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来决定对孩子的教育。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也应当是多元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术能力的提高。既然关怀是人的普遍需要,我们就可以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整个教育。而关怀本身就包括很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对自我的关怀、对亲密的人的关怀、对有联系的人以及远方陌生人的关怀、对非人类的动植物的关怀、对人造的工具和物品的关怀以及对思想的关怀等。围绕不同的关怀中心会涉及不同的态度、知识和能力,教育可以由此逻辑展开。诺丁斯强调不同的关怀领域需要的态度、知识和能力是不同的。关怀身边的亲戚、朋友并不意味着愿意帮助素不相识的人。有的罪犯会精心培育花草,但对自己的同胞却可能麻木不仁。正是由于关怀的认识、态度和能力在不同的关怀领域之间不一定具有迁移性,我们有必要学习各个不同的关怀领域。
正因为如此,诺丁斯才以关怀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关怀领域及其涉及的主题、知识、态度和技能等设计了一套不同于现行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且提出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等十分具体的德育方法建议。
与关怀教育理论相关,诺丁斯近年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质量,倡导教育要为孩子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服务;同时也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议题,积极倡导“和平教育”的开展。这两个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教育与幸福》及《和平教育》两部21世纪著作之中。
2011年底,耄耋老人诺丁斯曾经专门来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展开她到中国内地的唯一学术之旅。《人民教育》也曾经刊发专稿《子诺子言》报道她在北京的事迹。两年之后《人民教育》决定刊发诺丁斯教授的演讲稿《关怀伦理与中小学教育》,是对远在大洋彼岸的教育家表达的最好敬意。作为诺丁斯的友人与粉丝,我很高兴有机会向读者补充介绍我所了解的一些背景性信息,以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诺丁斯。
注释:
①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从事特定职业的能力,而是要发展人的一般能力。通常包括语言、文学、精细艺术、数学、科学以及历史等学科的教育。
② 参见Nel,Noddings,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p. 1中1989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只有1/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关心自己,只有7%的学生说自己有问题能够去咨询教师。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