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解错还是错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解错还是错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物理教师》2011年第四期刊登了《生成性课程资源让课堂绽放精彩》(下文简称《生》)一文,笔者细细阅读,大感精彩,深受启发.笔者当时给同组的好多教师看了这篇文章,他们都说《生》文中的例1写得好、写得对,也都感叹在平时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题,笔者今年也刚好教高一,将例1拿到课堂上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题目竖直上抛的物体,在第1 s内上升的高度是其最大高度的7[]16,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上抛的初速度v0.

笔者非常认同《生》文中的讲解过程,因此也是这样给学生讲解.

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从逆向看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上升阶段的第1 s就是自由落体的最后1 s,设该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时间为t,则依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

这道题的这种解法既用到了学生刚学过的物理知识,有渗透思想方法的教学.后来我提出,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解法是否有不足之处?可能由于是刚学的内容,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没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时我又将另一种解法呈现在黑板上.

解法二由题意得

至于漏解的原因,《生》一文中只是说作者已经理解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理解内容.这时笔者提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哪个对呢?解错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同学们思考,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解法二对,解法一错,主要是漏解了.漏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认为上升的时间大于1 s,而事实上也有可能小于1 s,只要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大于1 s就可以了.笔者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应该有部分弄懂了解错的原因.

就在本节课下课,有位同学拿着一张小纸条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用第一种解法也解出了两解.我听了感到非常吃惊,我的反应是:怎么可能,同组那么多老师都没有发现,而且一位高三的老师拿到班上已经讲了这一题目,同学们和老师都没有发现.我说:你先去吧,我把你写的看看.该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

将解法一中(1)、(2)两式相除得

笔者看了之后,觉得该学生思考得很对.老师都没有深入思考解法一真正错解的原因,那么解法一真实错解的原因在哪儿呢?笔者经过思考发现错在(3)的处理上.

由(3)得tt―1=±43,

舍去负值,理由是物体上升阶段的第1 s就是自由落体的最后1 s,也就是认为上升的时间大于1 s,故舍去负值.而事实是上升时间不一定大于1 s,那么物体上升阶段的第1 s就是自由落体的最后1 s就不适用于本题.因此漏解的原因是先有了错误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导致错误的解法,所以应属错解.

这个案例非常有意义,意义在于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要让生成性课程资源真正成为教师的经验,那么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一要关注课堂上生成性课程资源,并积累这种资源;二要恰当地利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为学所用;三要对自己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提炼,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