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施肥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杂交水稻品种新两优6号收割前后分别以5种不同施肥方式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10~15 d以及收割后施用尿素和复合肥,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以多施氮肥能获得的再生稻产量最高。

关键词 再生稻;施肥方式;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24-02

通过对再生稻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观察对再生稻的产量影响,以期对再生稻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京山县雁门口镇,为常年水稻田,前作为空闲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由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供试肥料为尿素(N含量46%)、复合肥(15-8-7)、磷酸二氢钾、九二。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个小区面积25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四周种植保护行,小区间做好田埂隔离,田埂宽30 cm,用塑料薄膜覆盖。

1.3 试验实施

1.3.1 头季稻。头季稻于3月25日播种,苗床施用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一叶一心期喷施300 mg/kg多效唑。5月6日移栽,移栽前,基施复合肥75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作基肥。栽24万穴/hm2,每穴插带蘖2粒谷苗,基本苗90万根/hm2。5月13日施尿素75 kg/hm2作分蘖肥。6月25日追施尿素75 kg/hm2、钾肥150 kg/hm2作穗肥。

1.3.2 再生稻管理。于7月25日(即头季稻齐穗后15 d)按试验设计进行各处理施促芽肥。头季稻8月10日收割,留桩高度45 cm。8月11日施壮芽肥,按各处理要求进行。再生稻齐穗后,于9月5日,按试验设计喷施叶面肥,各处理均施用九二30 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生育期观察

每个处理定点观察不同处理水稻的长势长相及生育期。不同处理的生育期见表2。由表2可知,新两优6号头季稻的生育期为138 d,头季稻收割后,12~13 d再生稻即开始抽穗,从始穗至齐穗11~12 d,再生稻生育期63~67 d,处理A的再生稻生育期最长为67 d,处理B、处理C、处理D的再生稻生育期63 d。

2.2 各处理的产量情况

头季稻实收产量为9 075 kg/hm2,考种结果为有效穗数243万穗/hm2,每穗总粒数为200.9粒,其中实粒数为132.1粒,结率为65.8%,理论产量为9 309 kg/hm2。各小区再生稻产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别见表3、表4和表5。由表3可知,处理A的促芽肥和壮芽肥全部施尿素,其产量最高,平均每小区产量13.65 kg,折合产量为5 460 kg/hm2;与处理C、处理D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与处理E产量差异显著。处理B在处理A的基础上尿素施用量减半,但各加复合肥75 kg/hm2,小区产量列第2位,比处理A略低,但差异不显著。3种全施复合肥的处理,以复合肥施用量最多的处理E小区产量最高。处理B、处理E与处理C、处理D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处理D与处理C之间差异极显著。由表4可知,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头季稻收割前10~15 d,以及收割后施用尿素和复合肥,再生稻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以多施氮肥能获得的再生稻产量最高。如果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产量亦随之下降[1-3]。

由表6可知,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再生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大,处理A的有效穗数为337.5万穗/hm2,比处理C、处理D分别高91.5万、69.0万穗/hm2,增幅分别为37.2%和25.7%。处理A的结实率最高,达到81.2%,但其他各处理的结实率都在80%以下。因此,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4-6],是处理A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实收产量为9 075 kg/hm2,理论产量为9 309 kg/hm2。不同施肥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差异极显著,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促芽肥和壮芽肥全部施尿素的处理,其产量最高,平均每小区产量为13.65 kg,折合产量为5 460 kg/hm2。分析可知,在头季稻收割前10~15 d,以及收割后施用尿素和复合肥,再生稻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以多施氮肥能获得的再生稻产量最高。如果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产量亦随之下降。对其产量结构进行分析可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4 参考文献

[1] 宋永林,唐华俊,李小平.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S1):100-105.

[2] 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等.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09(10):4459-4461.

[3] 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4] 王淑云,康志明,徐进泉,等.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6):61.

[5] 吴富年.水稻施用遍地红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0(2):212.

[6] 沈阿林,宋保谦.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15(4):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