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貌似的“正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主人公亚历克斯试图重新融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依然要为昔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在迷惘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
1971年,美国电影导演库布里克用时一年半,出人意表地拍摄出一部备受争议充满暴力血腥的残酷影片。该片上映之后引起一片哗然,尽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电影剪接等多项提名,却被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评定为X级,成为继《午夜牛郎》后的第二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X级电影。这不仅意味着17岁及17岁以下观众不可观看,甚至也无法在大型院线公映。
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库布里克不得不放低姿态,自行删减数十秒可能导致观众不适的片段,所得到的待遇也仅是将影片级别调整为R级,即17岁以下观众必须由父母或有监护者陪伴才能观看,同样还是限制级。这部饱经波折的电影在英国因为涉及几起暴力案件被裁为禁片。尽管如此,电影还是令人惊讶地受到欢迎,这部堪称惊世骇俗的电影就是改编白英国知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发条橙》。
《发条橙》这部充满想象力的幻想之作所描述的场景在距今并不遥远的未来英国,更确切地说或许是在描述十年之后的英国,这让小说在开篇就带有预言性质。主角是一个正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同时又酷爱交响乐的15岁少年亚历克斯,由于社会与父母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加之社会风气的日益败坏,成为五毒俱全的标准烂仔。他组织犯罪小团伙破坏社会秩序,吸毒杀人无所不为,却在一次入室抢劫中被同伙背叛,在裁决入狱两年后又成为政府改造的实验品,剥夺了他生而为人所具有的自由意愿后放出监狱。
当亚历克斯试图重新融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依然要为昔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在迷惘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由于他先后被朋友、政府与父母所背叛,并成为社会所唾弃的流浪者,这使他意识到自己始终只是所谓上帝手中的一只橙子,一只外表与内在并不相称的发条橙子。
这本小说初版于1962年,全书总共21章,书名取自于英国伦敦俚语as queer as aclockwork orange,是指那些让人诧异又无法理解的东西。安东尼伯吉斯随后在美国再版时加以解释,表示其原意是将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的活的机体上,使之更具有象征性。具体到小说中则可以视为失去控制之后只能以机械性反应去面对社会的人,少年亚历克斯就是这样的代表――尽管生而为人却不具备完整的人格,白天昏睡放纵自我,夜晚则拉帮结伙寻衅滋事。
这个与传统脱轨的形象似乎可以被隐约视为下一代的代言人,在作者以第一人称所作的冷静戏谑的叙述中,他似乎是个可以不断复制又不具备自立能力的克隆体,始终徘徊于放纵与收敛之间。可以想象,当他或者他们这些克隆体成为一个新兴的族群之后,将会对社会产生何等的破坏性。任何对其进行道德净化的灌输行为都徒劳无功,直至面临更具欺骗性与毁灭性的暴力对待,或许这就是青春迷失最真实的写照吧。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亚历克斯的对立面,政府与家庭本该是被寄予希望的,孰料他们的所作所为更让人失望。首先,社会与家庭并没有对亚历克斯的成长起到合理的引导作用,欺骗与虚伪行径更是成为少年作恶的推力。同时,戴有极权面具的政府不但对暴力频发的社会采取更暴力的手段,更以非人性的灭绝手段去摧毁与控制人的本能,将少年亚历克斯硬生生制造为六六五五三二一号。如果说将人转为符号本身就是一种暴力,那么在暴力与野蛮统治下的所谓文明社会自然是岌岌可危,缺失信任与安全让社会面貌更为凌乱、破碎与无序,貌似代表“正义”的他们反倒成为社会最大的危害者。这一潜在的指责或许表达出作者对于未来所持有的悲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