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居素甫·玛玛依的传奇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居素甫·玛玛依的传奇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快1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到阿合奇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那里有原汁原味的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也不只是因为那个边陲小县独特的人文景观。有一个埋藏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唱了一辈子史诗《玛纳斯》的玛纳斯奇,被誉为“当代荷马”的居素甫・玛玛依。

见到居素甫・玛玛依是在他位于阿合奇县政府附近的家里,房子不大,但温暖舒适,干净整洁。

居素甫・玛玛依端坐在一把有些年头的椅子上,头戴一顶黑白相间的柯尔克孜族毡帽,身穿藏蓝色的羽绒夹袄,神态安详,表情有些严肃,旁边是他平时睡觉的一张单人床,不远处的地面上铺着花毡,每天和他做伴的孙子休息时就睡在那里。墙面四周除了一两张相框以外,没有过多的装饰,显得安静自然。

我像一位柯尔克孜族人一样向居素甫・玛玛依老人行礼问好,他欠了欠身,面带微笑,算是回了礼。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老人时而开怀一笑,时而闭目沉思,时而捋捋花白的胡子轻轻吟唱,时而打量每一个与他说话的人。关于史诗《玛纳斯》与人生,他,一个95岁的老人,依然有很多故事要告诉我们。

关于现实生活

那是一个洒满金色阳光的黄昏,我坐在居素甫・玛玛依老人的对面,听他谈现在的生活,谈史诗《玛纳斯》,谈他的传奇人生。

听收音机是居素甫・玛玛依老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茶几上一台红色的收音机已经陪伴他很多年了。正是这台收音机让足不出户的居素甫・玛玛依老人了解了区内外甚至国内外新闻,他走到哪儿,就把收音机带到哪儿,几乎形影不离。老人说,有台收音机就是好啊,大事小事都知道了。

每天7点起床,洗漱之后开始听收音机。吃完早饭,大概3个小时的时间里静坐,听孙子托合那力・吐逊那力唱史诗《玛纳斯》。午饭后,休息2个小时,接着继续听收音机。“要是夏天的话,我喜欢去附近的苹果园转一转,在街头散散步,但是冬天就不行了,天冷,走路也不方便。”居素甫・玛玛依老人笑着摇了摇头说。

“那晚上的时间干什么呢?是看电视吗?”我问,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又摇了摇头,笑呵呵地说:“哪有时间看电视啊!还是听孙子托合那力・吐逊那力唱史诗《玛纳斯》,有时给他纠正唱词,有时给他讲英雄玛纳斯的历史,有时给他讲我年轻时唱史诗《玛纳斯》的一些经历。我希望这个孙子将来能像我一样把史诗《玛纳斯》唱完整,好好地传承下去。”

“您看上去气色不错,很健康,有什么长寿秘诀吗?”我开玩笑地问。居素甫・玛玛依老人憨态可掬地笑了笑:“我在吃的上没有什么秘诀,主要是我不挑食,家里人做什么饭我就吃什么。我尤其喜欢吃羊肉,喜欢吃清淡一些的饭菜,爱喝酸奶,其他也没有什么,跟过去比,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啦!”

说话间,居素甫・玛玛依老人紧紧地握着那个木质拐棍,这是我专门送给他的礼物。他轻轻地摇着头,眼睛微闭,有节奏地哼唱着,似乎正在走进史诗《玛纳斯》的世界,脸上本来就不多的皱纹也慢慢舒展了,一副陶醉的样子。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从心底深处流淌出来的史诗,史诗缓缓流淌,流淌出一段早已远去的记忆,不矫揉造作,雄厚的声音里流动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置身于这磁石一样的史诗的气场,我在想,难道苍茫宇宙中,还有比史诗《玛纳斯》天传神授的力量更神奇,更伟大的吗?你听!加克普离开巴勒克阿尔特,翻越巴热斯空达坂,来到巩乃斯草原。那里土地肥沃、牧草丰美,加克普日夜操劳在那片草原。加克普虽然牲畜数量可观,却心事重重,愁眉不展:这是一个没有子嗣的老头!卡勒玛克的讥笑如穿心的利箭……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就这么旁若无人地哼唱着,给我们领路的翻译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卡德尔说,这是史诗《玛纳斯》第一部里面“英雄玛纳斯的诞生”中的开头部分,故事有些神话的色彩,只要是柯尔克孜族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会唱。

“我爷爷最爱唱这一段了,他高兴的时候就喜欢这么哼唱,有的时候还喜欢听库姆孜弹奏!”托合那力・吐逊那力补充着说。

托合那力・吐逊那力刚满18岁,7岁就开始跟着爷爷学唱史诗《玛纳斯》,现在他已经能熟练地唱不少章节了。不但唱史诗《玛纳斯》,他还特别有自己的思想,在写居素甫・玛玛依的传记。我们见面的时候,托合那力・吐逊那力趁机作起了宣传:“我已经写好了我爷爷的人物传记,你们乌鲁木齐地方大,看能不能找个出版社给爷爷出一下啊?”

看着孙子有些调皮的表情,居素甫・玛玛依没有说话,顺手在床头拿起了一本1984年出版的柯尔克孜文的史诗《玛纳斯》翻了起来,他的手看上去大而有力,他随意翻着,在“英雄玛纳斯之死”那一个篇章时,居素甫・玛玛依大而有力的手停了下来,表情也格外严肃。看着书中黑白色彩的插图我问:“这里有什么故事吗?”居素甫・玛玛依略带伤感地说:“玛纳斯告别人世了!这是一个感伤的宏大而壮观的场面,我年轻时无数遍地歌唱过!玛纳斯真了不起的大英雄!”

关于生平记忆

说到“英雄玛纳斯的诞生”,居素甫・玛玛依老人顿了顿,好像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居素普・玛玛依从小就生活在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之中,生活在热爱《玛纳斯》的人民群众中,1918年,居素甫・玛玛依出生了,在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一个叫米尔凯奇的村子里,父亲玛玛依是一个穷苦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一共养育了20多个孩子,但只存活了3个,居素甫・玛玛依排行老小。

与阿合奇县的其他村镇相比,米尔凯奇村偏远贫瘠,到现在为止,整个村子也不过千余人。我想象不出,居素甫・玛玛依是如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获取知识的,是谁教会了他唱史诗《玛纳斯》,给了他思想和美好的感情。那个荒凉偏僻的小地方没有束缚和局限年轻的居素甫・玛玛依,并让他凭着史诗《玛纳斯》幻想的翅膀尽情飞翔。

6岁那年,父亲卖掉家里仅有的一匹马,把居素甫-玛玛依送到一个学者那里去识字。

8岁开始,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的居素普・玛玛依在哥哥巴勒瓦依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演唱背诵史诗《玛纳斯》。巴勒瓦依是个商人,足迹遍及南北疆各地及中亚地区。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广泛搜集记录史诗《玛纳斯》及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他先根据我国著名的大玛纳斯奇居素甫阿洪・阿帕依的口述,记录下了史诗《玛纳斯》的前3部内容,后来又依据额不拉音・阿昆别克的口述,记录下了史诗《玛纳斯》后5部的内容。

一天,巴勒瓦依背着一个大皮褡裢回家了,对居素甫・玛玛依说:“以前,我一本一本地让你读,现在全给你,你好好保存,争取把它们全都给背下来。”居素甫・玛玛依如获至宝,他开始着手梳理加工这8部史诗的内容,并根据发音规律,把其中的散文体改成了韵文涛进行背诵记忆。

8年后,居素甫・玛玛依把哥哥搜集记录的8部20多万行史诗《玛纳斯》全部背了下来。史诗《玛纳斯》的演唱变体终于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这一变体结构的史诗气势恢宏、艺术性强、世上独一无二,深受各族群众喜欢。

1947年前后,居素甫・玛玛依一直是牧区的一名小学教员。在工作之余,居素甫・玛玛依却一遍遍地被《玛纳斯》中描述的征战场面所吸引。史诗中数百个人物、大大小小的各种事件,居素甫・玛玛依都了如指掌,熟记于心。在他看来,史诗《玛纳斯》各个章节里面人物之间的关系、每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一位英雄人物的神奇经历都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他沉醉着迷、思绪万千,让他刻骨铭心、魂牵梦萦。

居素甫・玛玛依当过牧民,农民和教师,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一生曲折坎坷。无论是在深山放牧,还是参加骑马、驯马比赛,或者在戈壁丛林驯鹰、狩猎,或者在田里种麦子,或者教柯尔克孜儿童读书识字,他都能把苦难的生活化作美丽的诗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平淡淡、无声无息的幽静生活中,居素甫・玛玛依更是把一生托付给了史诗《玛纳斯》,他的生命是属于史诗《玛纳斯》的,史诗《玛纳斯》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关于传承发展

为什么要唱史诗《玛纳斯》?听过那么多史诗《玛纳斯》与老人的故事之后,我一再想起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有很多,但只有一种回答是属于居素甫・玛玛依的。居素甫・玛玛依的生命是以史诗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史诗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

但和很多的玛纳斯奇一样,40岁之前,居素甫・玛玛依并没有公开演唱过史诗《玛纳斯》。对此,他这样解释说:“我父亲常常告诉我在40岁以前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演唱史诗。因为史诗《玛纳斯》是神圣的,年轻时演唱会招来不祥。我听从了父亲的忠告,尽管那时我已经背会了全部史诗,却始终没有在公共场合演唱过。”

居素甫・玛玛依印象深刻的有3次公开演唱活动,也正因为那3次公开演唱史诗《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才开始慢慢被世人关注。

第1次当众演唱史诗《玛纳斯》是在1958年。那时,克孜勒苏州党委在阿合奇县召开牧业现场会,40岁出头的居素甫・玛玛依把蓄积30多年的才华、心血、热情迸发了出来,一口气演唱了4天3夜,居素甫・玛玛依出名了。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演唱本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古老的习俗、古老的观念、古老的神话都极为罕见。从此,居素甫・玛玛依更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演唱史诗《玛纳斯》上,碰上一些重大活动,他就通宵达旦地演唱,有时竟然能连续演唱20多天。

第2次是1964年,第3次是在1978年11月,他被邀请到北京和乌鲁木齐演唱。

从1961年到1983年的20多年里,居素甫・玛玛依曾先后3次系统演唱过史诗《玛纳斯》。

1995年,居素甫・玛玛依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的纪念史诗《玛纳斯》问世1000周年纪念大会上,被时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授予“吉尔吉斯民族演员”称号。之后,他又获赠吉尔吉斯斯坦文化界最高勋章“玛纳斯勋章”,这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次将这一勋章授予外国人。

居素甫・玛玛依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几十年来,在新疆的草原、绿洲、高原、戈壁上,居素甫・玛玛依一边听、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唱。

临别的时候,居素甫・玛玛依老人让他的家人找来一顶柯尔克孜族毡帽,托合那力・吐逊那力说,这是爷爷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戴过的帽子。居索甫・玛玛依老人拿在手上,仔细打量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取下他头顶一直带着的毡帽,轻轻地戴上了这一顶。片刻,又取了下来,郑重地送给了我,嘴上念念有词地说:“孩子,我感谢你那么远来看望我,这顶帽子就留个纪念吧!”

目送我们的时候,看着居素甫・玛玛依老人苍老却满含期盼的眼神和托合那力・吐逊那力外露却略显稚气的面孔,我的内心很沉重,脚步更沉重。